编者按:近些年来,针对我国儿童的主要营养健康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纲要和政策,用于指导和规范儿童营养教育。早在2001年原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文将每年5月20日确定为“中国学生营养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合理膳食行动”和“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指出: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分阶段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并纳入评价范围。本报特别策划:关注儿童营养教育,关心儿童健康成长。
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指导指南2021
——儿童营养 教育先行
指导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营养与健康教育室副主任 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 刘爱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营养不足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仍较为普遍。同时,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以及人民生活方式和观念的不断变化,出现了新的营养问题和挑战,如超重肥胖人数快速增加、慢性病低龄化,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
我国儿童膳食质量普遍提高,但仍有不合理的地方,突出表现在蔬果、水产品、蛋类、豆类、奶类摄入量很低,达不到膳食指南推荐标准,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不足。
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4~6岁儿童蔬菜、水果、乳类摄入达到推荐量的比例分别为6.5%、4.6%、1.1%;6~17岁儿童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肉、水产品、蛋类、奶类、大豆类、坚果类,除谷薯类及畜禽肉、蛋类外,其他的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不足相应年龄儿童推荐摄入量的1/2。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普遍存在
不吃早餐,早餐营养质量差。统计数据显示,仅有57.8%的儿童能每天吃早餐。
零食消费较为普遍,零食种类不够合理。中小学生每天选择吃零食较多为饼干面包、膨化食品等。
中小学生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饮料饮用频次和饮用量逐渐增高。
学生家庭在外就餐现象越来越普遍。
学生在校午餐存在34%食物浪费。
微量营养素缺乏较为普遍
微量营养素缺乏,也被称作 “隐性饥饿”,易被忽视。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缺乏在我国儿童中较常见。我国儿童贫血患病率虽有明显下降,但问题仍然存在。《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20年)》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贫血率为6.1%,农村儿童患病情况更严重,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儿童。
超重肥胖形势严峻
由于能量摄入过剩、动物性食物或脂肪摄入增加、身体活动量明显减少等营养不平衡问题导致超重肥胖率大幅上升,农村增长幅度高于城市。儿童肥胖问题已成为我国严峻的健康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10.4%,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19.0%。
慢病低龄化现象凸显
随着膳食结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超重肥胖率的升高,原本在成年人中才发生的慢性病也出现在儿童中。2010-201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7~9岁儿童脂代谢紊乱率为20. 6%,高血压率为5.2%,高血糖率为10.2%;10~17岁儿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 4%,高血压率6.4%。TG升高率8.8%,低HDI率26. 8%,高血糖率11.5%。
营养素养偏低
我国传统饮食习惯“以味为主,以饱为足”,将味道、口感、饱足等放在首位,并受自然环境和文化风俗的影响。儿童和家长或看护人对营养和健康意识薄弱,营养素养偏低。
儿童营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营养教育和实践通过传播、教育、干预等方法,使儿童获得正确的膳食营养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认知与态度,具备合理膳食的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与习惯,实现膳食合理、营养均衡。因此,营养教育对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以及维持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儿童营养教育应知应会
幼儿阶段:了解食物对身体有益的是其中的营养素。知道珍惜粮食、不浪费粮食。能做到不只吃自己爱吃的菜,要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能做到每天饮用足量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有不同的好处,要吃种类丰富的食物。能做到每天喝奶,顿顿吃蔬菜,天天吃水果,肉蛋适量。
小学低年级阶段:能够选取种类多样的食物作为早餐。能了解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了解水的重要性,和足量饮水的原因。能做到规律进餐,吃饭定时定量。知道喝甜饮料、碳酸饮料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了解奶制品对长个和强壮身体的作用,能做到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了解粗杂粮对健康的作用,并能做到多吃粗杂粮制品。了解适当摄入动物性食物的好处。
小学生中年级阶段:了解每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认识盐,不吃或少吃口感偏咸的食物,会识别含盐量高的食物,能做到少吃。学会合理选择零食:了解零食摄入过多对健康成长的影响,能选择高质量的零食,鉴别哪些零食应少吃或不吃,能合理选择吃零食的时间。认识食用油,减少油腻食物摄取。
小学高年级阶段:需要了解各类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以及如何最大化营养价值。了解这个年龄段一日三餐应达到怎样的营养需求。
初中阶段:要懂得少在外就餐,少点外卖。能自主选择种类多样的食物作为三餐,形成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根据食物成分表和营养标签选购营养密度更高的食物。
高中阶段:了解食物的加工方式对营养的影响。了解高强度学习压力下规律进餐的重要性。日常生活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盲目节食。了解乳糖不耐症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大学阶段:了解各类智力、体能素质提升的营养需求和饮食禁忌等。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传统食疗养生文化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的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日常饮食中注重加强营养、平衡膳食、锻炼适当有度、情绪稳定有控、提高自身免疫能力等。食疗养生理论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每个层面,既有天人合一的生态学思想,又有健身养生的营养学观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介绍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于1989年1月15日成立于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是从事学生营养与健康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
专家简介
刘爱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营养与健康所营养与健康教育室副主任
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营养传播、身体活动和饮食行为、肥胖防治、营养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工作。中国营养学会“首批科学传播专家”等称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