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信,泰山平阳人。
年少时有远大的志向,宽厚爱人,沉着刚毅有谋略,之后受大将军何进所征辟就任骑都尉。
张邈怎么读(张邈为什么背叛曹操)
何进此时已在权力斗争中大获全胜,诛杀了政敌太监蹇硕和外戚董家。
但是主导汉末惊天政变的大黑手袁绍继续忽悠何进:将军应当为天下除害,名垂后世,彻底干掉这帮祸国的死太监!(袁绍就想鼓惑何进出手把太监们全部干掉,太监们逼急了自然要和何进拼命!)
何进于是向太后建议,请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
何太后听完就给否了:“宦官统领禁省,自古到今,汉家老规矩,不可废。况且先帝刚逝世,怎可以堂而皇之与士人共事呢?”
何进发现妹妹的疑虑后,心中不能决断,又开始懵圈了。
袁绍一看何进犹豫,继续点火:“大将军,知道您犹豫啥,咱们现在多方召集四方猛对太后进行兵谏将及大批豪杰,命他们都引兵向京城,威胁清君侧造声势吓唬太后!”
何进对袁绍是言听计从,于是董卓、王匡、桥瑁、丁原等一系列有实力的地方大员开始向洛阳靠拢,东郡太守桥瑁屯成皋;府掾太山王匡征发所在郡的强弩手;丁原火烧孟津造声势要诛杀宦官;董卓也上书:从前赵鞅统率晋阳的军队来清除君王身边的恶人,如今我则敲响钟鼓到洛阳来,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
鲍信也受命回乡招募兵卒,可别小看鲍信招募的这支军队,东汉末年地方上最有战斗力的几支军队如下:
凉州军》幽州军》并州军》泰山军》丹阳军
在随后的那场军阀大混战中,他们会跟随各自的主公开始参与并主导这个时代。
公孙瓒:幽州军
董卓:凉州军
孙策:丹阳军
吕布:并州军
曹操:泰山军
鲍信率军返回途中,在成皋得知何进已经死于政变。
鲍信紧急赶回洛阳,当时局势一日三变,到洛阳时,董卓已经进京了!
鲍信知道董卓必然祸乱天下,贡献了第一个足以改变未来历史的计策:劝袁绍袭杀董卓!
鲍信理由如下
1、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怀不轨
2、我们如不趁机动手,日后必然吃亏
3、趁他刚到洛阳,士卒疲惫,对他发动袭击,一定可以擒拿董卓
关键时刻袁绍犹豫了,董卓带来的军队的确不多,仅仅三千人,但是袁绍手里控制的兵马也没有绝对优势。
洛阳城内共有5支军队
这里介绍下北军,汉代初期有两支守卫京师的屯卫兵,未央宫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长乐宫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之后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到了汉武帝时,扩大北军,改北军中垒为中垒校尉,又增设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七校尉。东汉时,省去中垒,并胡骑入长水,虎贲入射声,置北军中侯以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窦武政变时,太监们就下诏令张奂率领五校尉营中没有被窦武来得及控制的屯骑、越骑、长水、射声四营将士前往讨伐窦武。
五支军队的指挥权
1、皇宫禁军(袁术)
2、西园军(何进部下)
3、北军(何进部下)
4、司隶校尉军(袁绍)
5、凉州军(董卓)
袁家兄弟现在手握司隶校尉军及皇宫禁军,还有一堆比如鲍信这种挺他的帮手。
董卓的三千凉州军,虽然兵力最少,但是战斗力十分强悍。
北军五校和西园校尉都是在何进部将手上的,何进死后,上述两股军事力量由何进的军官吴匡、张璋等暂时统领。
袁绍的犹豫有一定道理,军事力量不足的他打算控制北军和西园军,确定优势后再搞定董卓。
此外董卓以前还在袁隗手下当过差,是他袁家的故吏,袁绍觉得董卓不会很快翻脸。
鲍信看到这个情况立刻预判出了结局,引兵回泰山了(汉末的英杰实在是太多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司马懿,荀彧,袁绍、孙策、周瑜都各领风骚,但有些默默无闻的人也是英雄豪杰,要不三国演义怎么会这么好看呢!)
袁绍犹豫的同时,董卓迅速出手收买了何进部下,拿下了北军和西园军的军权(这次事件暴露了袁绍的一个弱点,关键时刻不敢博一把,官渡之战他还会犯一次,被对手再次翻盘,这也许也是世家弟子的通病?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魄力)
至此,董卓手握凉州军、北军五校、西园军还有强悍战斗力的并州军,而袁绍手中仅仅只有兄弟袁术的虎贲军和自己的司隶校尉军。
袁绍机关算计,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搞定了洛阳最大势力袁家后,董卓正式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扶持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
董卓为了巩固权力,修复与士大夫集团的关系,外放了一大批士族去关东任职。
有名气的比如说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其中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剌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孔伷为豫州剌史,弃官而走的袁绍也被董卓任命为勃海太守,鲍信被授以济北相。
鲍信凭借朝廷的任命,在老家拉起来一支步兵两万,骑兵七百人的雄厚力量。
同在兖州募兵的曹操规模多大呢?
仅募得五千士兵。
但是,鲍信却说:曹操日后必然能统领天下群雄以拨乱反正。
为啥呢?
曹操可以说是汉末的一股清流
1、在干洛阳北部尉时,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2、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3、在济南相任内,大力整饬,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济南境内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不畏权贵,这样的曹操怎不令人心生追随之心。
公元189年12月,东郡太守桥瑁第一个竖起了大旗,诈称京师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号召各地举兵讨董。
曹操在己吾起兵,北上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
鲍信也以济北相身份与其弟鲍韬参与关东盟军。
反董的联军共有十一路,分为四个方向:
冀州方向:袁绍负责冀州牧韩馥屯邺县,河内郡太守王匡屯河内郡。
酸枣方向: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广陵郡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
豫州方向: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郡。
南阳方向:后将军袁术屯南阳郡鲁阳县。
这四个方向自北向南形成一线,对洛阳构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包围圈,总兵力达10万人以上。袁绍随后到达黄河边上的河内郡,以便“靠前指挥”,他自称车骑将军,以此号令整个关东联军。
联军的总指挥袁绍首先发动攻击,但是手下大将王匡在平阴渡口被牛辅大败。
酸枣方向的联军顿时吓得不敢动弹(虽然有共同的敌人,但是大家内心里都想让别人去打头阵,打赢了跟着上去蹿两脚,形势不利则龟缩不动,谁都不愿意早早就把本钱拼没了。)
曹操热情比较高,多次请求发起进攻。
但是没人搭理,只有鲍信和他弟弟鲍韬愿意陪他闯一闯,曹操率领联军从酸枣西进,很快到达荥阳、成皋一带,准备攻打此次的战略目标:敖仓
敖仓附近有一条汴水(可以联结起北方的黄河水系和南方的淮河水系,东南各郡的物资通过这条河能很便捷地运来),从秦朝开始就在附近的敖山上修建了一处仓库,用来屯积粮食等物资,也屯积一些军械,这就是著名的敖仓。
如果占领敖仓,可以解决后勤保障,同时也能威慑董卓,鼓舞联军。
但是曹操还是经验少了,他没有去打听下对手是谁:徐荣!董卓手下最会动脑打仗的人。
徐荣主动放弃前沿的中牟等据点,把重兵布防在成皋一带,在此以逸待劳。
而曹操一路顺利西进,联军如入无人之境,慢慢开始放松了警备。
结果在渡汴水时,遭到了凉州军的半渡而击,凉州的铁骑呼啸而来,联军的士兵多是新招募的,战场经验几乎空白,在骑兵的降维打击下,瞬时大乱。
战斗中曹操本人也中箭,马重伤,靠曹洪让马才死命保其逃脱。
在这次大战中,曹操损失惨重,鲍韬战死,两人辛苦攒下的主力基本报销。
曹操很失望:咱们的兵是义兵,为的是国家,现在天天不动弹,令天下子民失望,我替诸君感到耻辱啊!(曹操自幼被士族理论洗脑,顶雷为党锢之祸上书,打击败类宦官家属,黄巾乱时为国家报效疆场,在济南拯救黎民苍生,董卓废帝他加入义兵豁出命去讨伐)
鲍信当时什么态度史书没说,但从他支持曹操出击董卓可以看出,他对关东这些士族也很寒心!(这也是他后来和袁绍貌合神离的根本原因)
董卓迁都长安后,联军很快爆发内战,兖州刺史刘岱联合了张邈和济阴太守吴资直接杀了桥瑁,曹操因为实力微弱,为了避免被兼并,只得北上投奔袁绍,袁绍看到曹操来时非常高兴,对他说:我当南据黄河,北阻燕、代,兼收戎狄之众,向南以争天下。
袁绍用计胁迫韩馥,空手套白狼拿下了冀州(袁绍中部:取冀州,空手套白狼的经典案例(袁绍具不具备名将的水准?),这让幽州的公孙瓒十分眼红,南下攻打袁绍,幽州军攻势凌厉,一时间,冀州郡县纷纷望风归降,公孙瓒威震河北(公孙瓒曾经屠戮过青州北上的三十万黄巾军,当时在冀州造成了极其轰动的影响)
看看袁绍的周围态势:
此时曹操坚定站在了袁绍这边,出兵东郡,一路顺流而下,打跑了黑山贼兵,保护了即将在界桥开战的袁绍的侧翼安全。
之后袁绍打赢了冀州的关键之战:在界桥大败公孙瓒。
为表达对曹操的感谢,战后,袁绍表曹操东郡太守。
鲍信对曹操提出了改变历史的第二个计策:脱离袁绍。
鲍信说:“现在奸臣乘机出来颠覆皇室,英雄豪杰愤然对抗,而天下响应的原因,是因为大义所在,现在袁绍当盟主,利用权利为己谋私,看来将要发生变乱,看来另一个董卓就要产生了。如果我们对抗他,恐怕力不从心,如果跟他同流合污,那又怎么说得过去?不如现在待在黄河以南,静观其变。”
曹操深表赞同,但是要脱离袁绍,需要一个机会。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打算派兵迎击,鲍信劝阻说:“目前贼兵有百万之众,百姓惶恐震惊,士兵毫无斗志,不可抵挡,我看贼人兵眷混杂,前后相随,贼军中也没有辎重粮草,只是以掠夺维持生计。如今对策,不如让部队养精蓄锐,先采取坚守,贼众想战不得,想攻又不能,其势必然离散而去,然后选拔精锐士卒,就能打败他们了。”(对付流民军一般有两种策略;绝对的武力压制,公孙瓒就是这么玩的,第二种就是鲍信的策略)
刘岱不采纳鲍信的意见,和青州军展开决战,结果兵败被杀。
刘岱死后,兖州陷入了一片慌乱,当务之急必须要找一个能打的家伙来。
?曹操的机会来了!
在陈宫出面、张邈默许、鲍信力荐下,兖州的地方大佬一致同意曹操入主兖州,前提是必须解决青州军问题。
在河北吊打黑山军的曹操这回遇到对手了,青州军与曹军展开了殊死拼杀,战斗异常激烈和残酷。
曹操计划在寿张地区一举全歼青州军,寿张属兖州刺史部的东平国,当时其附近有个大的湖泊叫东平湖,是山东省通往中原腹地的重要通道之一。
曹操和鲍信身先士卒,成功将青州军引到了埋伏圈,结果本应埋伏的步兵却没赶到。
结果曹操、鲍信因为兵少反被青州军包围,鲍信为掩护曹操撤退,拼死力战,最后战死,连尸首都没有找着(所以军纪里面“误点”的罪过都是杀头的,你的误点结果往往就是一场大胜或者全军覆没)
曹操最后通过和谈的方式,和青州就达成“降曹不降汉”的约定。
曹操之后追记鲍信功绩,上表封鲍信之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鲍信之子鲍勋担任丞相掾。
鲍信在汉末为袁绍和曹操各贡献了两个计谋
袁绍没有听从,结果痛失洛阳好局,开启了乱世风云?。
曹操听从鲍信,拿下兖州,成就了后来的魏国霸业。
作为汉室的忠臣,鲍信在曹操起兵初期全力予以支持,甚至为曹操献出了自己的性命(当时论实力、地位、双方不相上下,鲍信死后,曹操将其余部交给于禁统辖,成就了于禁五子良将首席的地位。论年龄,鲍信还年长曹操四岁),如果鲍信活到曹操篡汉的话,他又会怎么选择?呢?
算无遗策且又是地方实力派的鲍信会成为曹操的真正对手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