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可以排除“不知道”这个可能性,因为清朝时,双方的关系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官方来往是有定例必须遵循的。此外乾隆甚至还曾下令朝鲜方面修葺淑嘉皇贵妃的祖坟,这要说不知道就逻辑不通了。
朝韩方面不论官方民间对此事都不爱提及,一是因为金佳氏祖先有“叛国”行为,二是因为淑嘉皇贵妃得宠之路起于“包衣奴才”,并不十分光彩,三也是出于对明朝、清朝区别对待的微妙心理。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淑嘉皇贵妃是韩国人吗)
热播宫斗剧中的“恶毒女配”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出身鲜族,在清朝,鲜族的地位远不及蒙古高,但她却能够维持十几年的荣宠不衰,为乾隆生下四个皇子,最高封到了“位同副后”的皇贵妃位置(追封)。乾隆死后,共有五位后妃陪葬裕陵,淑嘉皇贵妃就是其中之一,她在乾隆朝后宫的地位可想而知。
因为得宠时间长、生的儿子多、地位也不低、身世够特别,各种“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宫斗小说女人剧都不肯放过这个卖点多多的人物原型。
《延禧攻略》把她的一生拆分成了容貌酷似的姐妹俩:因伤害皇女被女主缢杀的嘉嫔、随后进宫补位的小嘉嫔;《如懿传》中的嘉妃金玉妍更是直接拿上了反派剧本,外表心直口快仿佛没啥心计,实则狠辣阴鸷宫斗一流,坑了不少孕妇皇子,还把黑锅都甩给了其他人背着……。
反派背后也有自己的立场,在小说里她本是朝鲜李朝的贡女(电视剧改成了“北国玉氏”,原因也很容易猜到),苦心孤诣搞宫斗都是为了母国“世子”的大计,一言以蔽之,是个情有别钟的蛇蝎美人形象。
历史上的淑嘉皇贵妃
如果跟着小说电视剧的情节逻辑走,嘉妃最后宫斗失败,被母国以及她深爱的“世子”当成了消耗品直接丢弃,也算是个损人不利己的可怜人。
但是艺术作品和历史记载终究还是有着鸿沟的,历史上的淑嘉皇贵妃未必身负如此深远的政治使命,甚至都不见得是个宫斗小能手,原因很简单,她根本就不是朝鲜王朝进贡来的。
淑嘉皇贵妃本姓金,早在乾隆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成为他的妾侍,当时的出身是“内务府包衣”。熟悉清宫剧的话,仅仅从“包衣”这两个字就可以解读出不少信息:虽然包衣不见得就全都是所谓“奴才秧子”,比如上三旗包衣就有“皇帝家人”的说法;但具体到后宫女性的出身地位,妃嫔多出于八旗秀女,而包衣选上来的女子大都是充任役使,够运气够努力的才能升迁为妃嫔,这比例可就小得多了。
明朝末年,关外后金崛起,皇太极带了数万军队攻打朝鲜义州,这场战事后来被朝鲜称为“丁卯胡乱”,可见朝鲜官方的态度。淑嘉皇贵妃的祖籍就在义州,她的曾祖父金三达礼与新达礼、音达礼、季达礼兄弟四人就在这场战事中投靠了皇太极,整个家族由此成为了后金(清朝)的正黄旗包衣人。
对朝鲜来说,淑嘉皇贵妃既是叛臣后人,又自带“甘愿与敌为奴”的附注。不管她在乾隆后宫多么得宠多么有地位,就朝鲜方面而言都很难产生与有荣焉的感受,不愿多提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包衣”这个身份有多难听,其实不光包衣们自己清楚,清朝统治者也同样心底门儿情。否则朝廷也就不会把“抬旗”当做一种奖赏,赏赐给表现优异的包衣了。嘉妃金氏为乾隆生育了四个皇子,生前最高封到贵妃(死后晋封到皇贵妃),也直到嘉庆继位才获得了家族抬旗的奖赏。抬旗之时赐姓为“金佳”,才算终于摆脱了包衣身份。
明清之间的微妙心情
于明清改朝换代之际,朝鲜官方的站队态度是相当明确的,清曾经两次打进朝鲜,除了前文所述的“丁卯胡乱”之外,还有崇祯九年的“丙子胡乱”,这两次都被朝鲜视为国耻。在那之后,朝鲜虽然迫于局势不得不向清低头,但其国内依然使用崇祯纪年,还收容了不少明朝遗民,此中心态也颇堪玩味。
关于淑嘉皇贵妃还有一个细节,乾隆在位时,曾经因嘉妃诞育皇子有功,下令朝鲜修葺金氏一族在义州的祖坟。
这条命令固然可以解读为皇帝对这个妃子颇为宠爱,但从朝鲜的角度来看,不情不愿拜了新宗主国不说,还被命令花费人力物力给叛徒修祖坟!这体验恐怕跟被塞屎也相去不远了……
结语
从史书记载的种种细节来看,淑嘉皇贵妃金佳氏虽然仍带着鲜族血脉,但其祖上被视为叛臣,朝鲜官方在情感上又更倾向明朝,她在朝鲜视角下不受待见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这也就无怪乎朝鲜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她的态度都是不愿提及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