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598期)
作为中国近代科学家的代表人物,钱学森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钱学森能够回国效力,其中却充满了曲折和传奇。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1934年6月在清华大学通过考试,取得留美资格。赴美留学,对于钱学森的学术进步和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或者可以这样说,留美让钱学森从一名理工科的大学生变成了世界一流大学者、大科学家。在美国留学期间,钱学森先后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航空系和加州理工大学航空系等。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在此期间,钱学森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和杰出表现,成为了冯·卡门最为看重的学生。此后,钱学森参与卡门的科学研究,建立了著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36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38岁担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和教授。可以说,这时候的钱学森已经成为美国科学界的一个年轻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传(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导师)
第一点是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因为钱学森是导师冯·卡门最好的学生,此后冯·卡门作为世界顶级科学家被邀请参与“曼哈顿工程”时,作为年轻科学家的钱学森受到导师冯·卡门的推荐,也参与了工程。所谓的“曼哈顿工程”,与普通的科学研究不同,它是二战时期一项非常重要、尖端的导弹核武器研发工程(美国绝密)。能够参与该工程的科学家,都是当时极其顶级的科学家。
为了帮助钱学森归国,周总理不惜以美国军事人员和因犯罪被扣押的美国侨民作为交换。当时被中国扣留的美国人,主要是美国军事人员和非侨居中国的美国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经常派遣军事间谍等人员侵犯我国,比如在1954年11月23日,经新中国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判决的美方军事间谍人员就多达13人。美方政府是非常急切要回这些人的,但是间谍又不是光彩的职业,美方政府不好公开光明正大的要回,因此这就给中国外交谈判提供了方便。
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
为了钱学森等归国科学家,尽管美方不断制造麻烦,但周恩来仍然继续坚持着……
1955年7月25日,为了归国科学家,中国外交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的领导小组,叫中美会谈小组。8月1日,中美会谈升级为大使级。为了继续推进该项工作,迎回钱学森等科学家,周恩来总理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准备以提前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来换取美方在对待钱学森等科学家问题上的积极态度。
这封密信是从大洋彼岸辗转“回国”的,最先收到该信的人叫陈叔通,他当时担任国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当陈叔通打开信封看到信后,又惊讶又激动!
叔通太老师先生:
陈叔通意识到此信之重要,乃立即在当日把信送到了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恩来总理见到此信,如获至宝,原本焦急的心情立即一扫而过——因为这封信便是美国扣押钱学森的证据,也是钱学森等科学家主动要求回国遭拒的证据,这封信可以直接回答美方代表约翰逊的无赖论调。
周恩来总理在见信之日,便专门令外交部把信立即转给了负责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王炳南,并且做出指示说:
“这封信……是一个铁证……你要……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如此,在周恩来总理的积极努力下(不惜以释放15名(先释放4名,后又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为条件),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8月4日,收到了美国移民局的批准回国通知。钱学森非常高兴,5年的艰辛滞留,终于结束了!他和妻子整理打包,办理手续,终于在9月17日,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开启了归国的行程。
对于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冯·卡门也做过一个形容,说:“(钱学森是当时)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专家。”
冯·卡门之言,绝非虚夸,当时中国的尖端科技领域,可谓是一片空白,正是在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带领下,中国的科学事业才取得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无论是火箭领域还是导弹、氢弹等领悟。也正因此,周恩来总理在回忆起波折重重的日内瓦中美会谈时,说“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钱学森作为一名爱国科学家,对于中国的贡献有目共睹。他对于科学事业的执着与成就,他对于名利的淡泊,至今仍然是无数科学家学习的榜样和无法超越的楷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