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翁古佐诺;原出处:彝族人网)
伊姓怎么读(伊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凉山彝族[1]姓氏的产生较汉族姓氏晚很多,但比许多国内外至今尚未产生姓氏的民族而言,仍算是较早产生且已具完善成熟的。其主要显现在有成熟的父系制社会、有完善的婚姻婚礼制、有严格的同姓不婚和外婚制、有家谱制、有森严的家支制等。据说有个别专家否认彝族只有父子连名字而无姓氏。天哪!没有姓氏怎么会有父子连名字?这简直是在瞎说。父子联名仅仅用于背家谱,平时只有那些名望的人物才有资格父子联名,一般哪有资格父子联名。彝族的父子连名有点儿类似汉族的有名气的人才有字和号。
姓氏产生于父系制后期,母系制社会没有姓氏存在。据说汉族的姓氏产生于母系时代,所以姓氏之姓字方有女字旁。但从我们彝族的姓氏发展史上看,母系时代没有姓氏存在的任何传说,而只有到了父系后才产生姓氏文化,或者有了也是不成熟完善的存在。因此,人类社会发展到父系制社会,才会普遍产生姓氏文化这一产物。因此,父系社会标志着人类走向新文明的开始。
凉山彝族在社会变革方面差了一大步,如其他民族和其他支系的彝族都早已步入了封建农奴制或封建地主制社会了,而大小凉山(指云南小凉山和凉山周边的彝族)却还处在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然而凉山彝族的奴隶制社会并不因此牵制住了凉山彝族的婚姻发展进步,相反她还是与时俱进的,比如从原始群婚→同祖群婚→异族群婚→同族外婚→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等七大婚姻发展史,走过了几大婚姻阶段。概而言之,从母系制到父系制。现在国内外尚有些民族虽其社会发展都发展到了解放前的封建社会,而其婚姻制却尚停留在原始的母系式婚姻阶段,其主要显现是只有名而无姓氏,知母而不知父;盛行一妻多夫制;没有形成完善的结婚仪式。有的男嫁女,而不是女嫁男等。上述各种原始母系和半母系制残余婚姻习俗在凉山彝族婚姻习俗里,已无所迹象可见了。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人网站。
下面就回到文章题目的主题上来,谈谈凉山彝族的姓氏来源有哪几种形式陈述于后。
凉山彝族姓氏和其他民族的姓氏一样,都是从上层到中层,再到下层逐渐产生形成的,凉山彝族的姓氏是从上层土司到中层黑彝,再到下层白彝,最后才到奴隶娃子逐步产生形成的。因此,在凉山彝族各阶层的家谱中,土司的家谱史最长,最长的有50—60代;黑彝家谱最长的仅次于土司的,有近60代[2],至少者也在30多代。白彝(这里指彝根白彝)最长有近25代,少则也在15代上下。所谓汉根白彝,其实也并非全是汉族变成的,而是包括汉人在内的其他各种民族在彝族对外民族或冤家仗中俘获的同族人及外族人,都成了凉山彝族的“汉根白彝”。在解放后各自大都找到了自己的彝族原姓,非彝族的不愿回者也都跟了原主子之姓,留了下来,同化为彝族了。
现在就直接来谈谈凉山彝族的姓氏来源,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土司和黑彝的姓氏来源,因笔者非土司或黑彝出生,不太了解,只好从白彝的姓氏中简要概述。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白彝因人口占总人口的90%多,大约有300多万,加上黑彝和土司约有400万人口。白彝的姓氏因人名(主要指绰号)变姓氏的情况较普遍,一姓多称的姓氏举不胜举,据有人初步统计多达3000多个姓氏[3]。笔者只好将自己所知的陈述一下,以下归纳出五种来源,下面逐一介绍。
第一种来源:职业演化为姓氏。凡因从事火葬(至今凉山彝族仍在盛行火葬文化)手者后来都成了“曲摩”(彝语意为“火葬能手”)姓。因各地都有火葬能手,故曲摩姓多达30多种同姓不同祖的姓氏。为区别同姓不同祖,以便于不认错家门人和不开错亲。在“曲摩”这个职业姓氏之前附上各自的始祖之名,如本人所知的莫洛曲摩、阿苏曲摩、吉尼曲摩、洼舍曲摩、尼马曲摩、拉马曲摩、沙则曲摩等。凡附加的部分不同,都属同姓不同祖,均系外姓,均可开亲,凡附加部分相同的均系同一家门,不可开亲。
第二种来源:绰号演化为姓氏。彝族有名字变姓氏之说,但需指出的是,不是父母取的名字变姓氏,而是绰号变姓氏,如“巴久”姓,因其始祖说话直达直说,一句话通屁股,好似一根竹竿,故绰号“巴久”,后来演化为后代之姓。因巴久姓后代分支多,且分布亦广后,其后代有的将其绰号又做姓氏,形成新姓氏,因此又有了黑比、黑热、阿鲁、阿伯、吉额等,加上巴久共有6种异姓同祖的家门。绰号演化为姓氏的,再举一例典型的,如有一人因体胖肚子显得多大,于是人们送他一个绰号为“海来”[4],之后这绰号变成了他的子孙后代之姓。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种并非仅有上述两例,而是因篇幅受限才仅举此两例为代表。
第三种来源:父辈之名演化为姓氏。如笔者之姓的翁古姓,因始祖犯了什么罪逃至黑彝祝尔姓部落之后,藏于林里,被一狩猎的黑彝祝尔姓发现,问其名啥,回复“里果”,意即“叛逆者”。黑彝耳背听成“翁古”,他只好称是,于是带他回家,留作帮黑彝的帮手,成了家,“翁古”也自然成了名字,也成了他子孙后代之姓氏,还成了黑彝祝尔姓氏的百姓之一。其后又有一叛逃者远道来到上述黑彝祝尔姓氏同一人前,问其名,回复曰“阿库”,同样因耳背,听成“阿傅”,那人也说“是,是叫阿傅”,从此他就叫“阿傅”,他也成了这黑彝的帮手,留下来,后来也成了这黑彝部落的一大百姓之一,“阿傅”也成了他后代之姓氏。
第四种来源:地名演化为姓氏。一般是姓氏演化为地名,也有个别地名演化为姓氏的情况。如有一寻住地者,从甘洛(即现今的凉山州甘洛县)远道来到喜德(笔者的家乡凉山州喜德县)靠近西昌(凉山州府)的东河乡,本地人问他从何处来,他回答:“从甘洛地方来。”从此甘洛这地名变成了他的新姓氏,他原姓沙则曲摩,又变了姓,于是他成了复姓“甘洛曲摩”的新姓氏。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第五种来源:土司之姓演化为白彝之姓。有些白彝人在土司管辖区犯了错,逃离非土司辖区另寻生存之地,来到人生地不熟之处时,问从何而来,回答从阿火金阳来,人家便知道阿火金阳属沙马土司管辖区,于是都叫他“沙马”,他本姓“曲比”,这样后来他的姓就变成了“沙马曲比”字样的复姓。不过彝族复姓与汉族的又有所不同,汉族的复姓如欧阳姓为例,欧和阳都是他的姓,是并列关系,不能拆开。而彝族的复姓如以“沙马曲比”为例,沙马为土司姓,曲比才是他自己的原姓。平时只说一姓,需要了解时才会连用,这种情况,形成的还有很多。从沙马土司辖区来的,如沙马什伊姓、沙马阿库姓、沙马吴谷姓;从阿说土司辖区来的,如阿说加斯姓,阿说布约姓;从马海土目辖区来的,如马黑尔吉姓、马黑加巴姓、马黑波姓;从摩色土目辖区来的,如摩色吉则姓、摩色阿苏姓、摩色俄木姓等。情况都与上述的沙马曲比姓等都相同,因此不必一一赘述,细看上述即可明白,以此类推。
下面附带谈点与本文有联系的几点细节:
1.凉山彝族怎样知道同姓不同祖的姓氏和同姓异称的姓氏:汉族同姓不同祖的区别是以文字作区别的,如以yáng姓为例,在登记名字时,执笔者不了解则要问是哪个yáng,名主就会告知是木易杨或者角角羊。用字不同,则祖先不同,不同姓也。彝族姓氏中,非复姓者明显好了解,只有复姓者,如沙马姓、马黑姓、阿说姓、摩色姓,曲摩姓、尔古姓等姓是因各有不同祖的几个姓,需了解时,则要问清是何种沙马姓、何种马黑姓、何种阿说姓、何种曲摩姓、何种摩色姓、何种尔古姓,别人才能从中认家门或亲戚。
2.关于人名变姓氏问题:多数以绰号演化为姓氏,这是因为远道迁徙或叛逃才产生的,否则极少有此情况,不过时间长久了,几兄弟也会演化为几个姓氏。这种情况不仅彝族有,汉族也存在。如孙姓出自姬姓,康叔的第九世孙叫惠孙,于是惠孙的后代伍仲就以孙为姓。
3.彝汉姓氏中都有同姓异祖和异姓同祖的现象存在:如汉族姓氏中蒙姓双姓同祖[5]、师姓帅姓同祖[6]、庄姓严姓年姓同祖[7];张姓章姓异祖、程姓成姓异祖、江姓姜姓异祖、杨姓阳姓异祖。彝族的几种沙马姓、曲摩姓、尔古姓、摩色姓、马黑姓、阿说姓都是同姓异祖;而巴久姓、黑比姓、黑日姓、阿博姓却是异姓同祖,阿伍姓和吉你姓同祖,阿余姓和阿尔阿尼姓同祖等一言难尽,数不胜数。
注释: [1]这里所说的“凉山彝族其实并非单指凉山州,而是指包括凉山以外所有操北部方言的“诺苏”彝族,人口约有400万(含滇东北及滇西北及四川的凉山周边所有州县彝族)。 [2]龙云家族的家谱竟长达60代,和土司姓氏历史同等悠久。彝族家谱也叫父子联名制,如木火央土—央土央格—央格书布,总是前一代名字连着后一代名字,如此背下来的。 [3]彝族姓氏繁多并非人口超多,而且重复之姓超多,即同姓异称者太多引起的。据笔者所知的,仅吉布姓就有13种不同之称,就是人名变姓氏的结果造成的乱象,汉族14亿,只有500多个姓,彝族人口比汉族多吗? [4]彝语“海来”意及大肚子,以现在的话即“啤酒肚”。 [5][6][7]因皇室两子分封蒙、双两地后,以封地为姓而异。庄、严、年原系庄姓,后因避讳而各异的三姓却同祖。师、帅两姓,原同属师姓,后因避讳,去笔画改姓为各异的两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