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林仁肇怎么读(林仁肇不死南唐会灭吗)

林仁肇怎么读(林仁肇不死南唐会灭吗)

林仁肇怎么读(林仁肇不死南唐会灭吗)宣州古城墙兴衰的故事林仁肇怎么读(林仁肇不死南唐会灭吗)前言在中国古代,但凡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大都会筑造城墙,宣州也建有古城墙,那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的,又是怎么消失的?以前的古宣州城墙是个什么样的,为什么是8个城门,后来又是谁拆掉了宣城的城墙,他为什么要拆?敬请关注《故事里的宣州》。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宣州城墙兴衰的故事。故事开始先看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老宣城人一样就能看明白了,这个角度是解

宣州古城墙兴衰的故事

林仁肇怎么读(林仁肇不死南唐会灭吗)

林仁肇怎么读(林仁肇不死南唐会灭吗)

前言

在中国古代,但凡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大都会筑造城墙,宣州也建有古城墙,那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的,又是怎么消失的?以前的古宣州城墙是个什么样的,为什么是8个城门,后来又是谁拆掉了宣城的城墙,他为什么要拆?敬请关注《故事里的宣州》。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宣州城墙兴衰的故事。

故事开始先看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老宣城人一样就能看明白了,这个角度是解放以前,在宛溪河鳌峰公园的龙首塔的角度拍的,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以前的宣城城墙。

宣城城墙

2004年化肥厂退休老人王绍贵用了3年的时间,做了一个1:3000的古宣州城区的微缩景观模型,形象的展示了100年前宣州城区的模样。其实这个仅仅是100多年前的记忆,而古宣州的城池是因为它的建制历史,要追溯到东晋咸和初年,时任宣城内史桓彝就依山地势兴造城池,这是宣州最早的城池。

当初有7里多长,也叫“子城”,但这些都是利用自然山势和夯土建成,并不坚固也不能防御。隋开皇年间,宣州刺史王选扩建城池达到30里长,宛溪河贯穿城中,南北都有水门,这是宣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池,史称“罗城”,一直沿用到唐朝末年。到了南唐时期,节度使林仁肇带了2000人修建新城,充分利用陵阳山的地势条件,发挥四周山麓的宛溪、梅溪、道汊河、低洼塘等处的自然地势,历时一年两个月修筑新城墙。新城墙有八个城门,分别是东安定、西太平、南定寇、北宁化、中敌胜万人、东北胜敌、西南定寇,东南齐云、西北集英。有人会问怎么变成了9个城门了,而且有两个“定寇”门呢,我查阅的资料显示,可能是其中有一个定寇门的记载有误,至于是哪一个就不得而知了。南唐时期修建的新城池比以前的罗城略微小一点,也成了以后历代城池修建的定型位置。

到了公元1129年,宣州知州吕好问上书朝廷,请求下拨十万贯钱重修城池,这次修葺也是在南唐新城的基础上重新包砖加固,不久此城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四月,叛将戚方率兵围攻宣城一个多月,却始终攻而不克,可见城墙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元末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有官员认为城门多达八处,不利于战时防守,因此裁减为五处,并将原有城门名改为:东门阳德门、小东门泰和门,南门薰化门,西门宝成门,北门仰极门。自此,宣城五城门之名基本未再变更。拱极门在万历年间以前叫仰极门。古城墙周边有三条绕城河,水门四处,全长九里十三步,厚三丈,最高处二十米,最矮的地方也有三米。很多年长的老宣城人小时候都还在城墙上玩耍过。

日军在宣城

时间转到抗战时期,这张照片是日军占领宣城的铁证,拆城墙也就是发生在1938年的抗战期间的事,当时,绩溪人胡钟吾临危受命担任了宣城县长,积极组织抗战,先后三次收复了宣城县城。1939年1月4日,在第三次收复宣城后,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一周之内动用两万五千人拆除了宣州古城墙。胡锺吾说:日寇攻城用大炮,我等攻城用炸药!我们拆了城墙,看他小日本怎么来守城!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都已经收复了,还要拆掉城墙,因为当时战事胶着,宣城是几易其手,使得拆掉城墙是一种最有效、也是最无奈的抗击日寇方式。而且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拆城墙已经不是宣城一个地方的举措。

胡钟吾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尽管我们已很难寻觅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宣州古城墙遗迹,但是宣州古城墙与宣州的历史是紧紧相结合在一起的,一部宣州古城墙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浓缩版的宣州历史。

下一期,我将为大家讲一个与宣城地域文化演变有关的故事,请继续关注哦!

古宣城全景图

来源:宣州文旅

上一篇: 朱三太子朱慈炯是真的吗(朱慈炯)
下一篇: 马占鳌后代关系图(马占鳌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