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宋朝爵位(宋朝爵位等级排列)

宋朝爵位(宋朝爵位等级排列)

宋朝爵位(宋朝爵位等级排列)在电视剧《知否》里,大结局中顾三郎喊他二哥明天就让他袭爵。虽然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却不符合事实。爵位不是用来传承的吗?为啥说袭爵是错的?这就得从宋朝的爵位特点说起了。一、原来只有姓赵的才配世袭宋朝爵位(宋朝爵位等级排列)宋朝总共十二级,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这看起来很复杂,所以得分开说。先说前面的这几个,这些是用来封皇亲的。

在电视剧《知否》里,大结局中顾三郎喊他二哥明天就让他袭爵。虽然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却不符合事实。

爵位不是用来传承的吗?为啥说袭爵是错的?这就得从宋朝的爵位特点说起了。

一、原来只有姓赵的才配世袭

宋朝爵位(宋朝爵位等级排列)

宋朝爵位(宋朝爵位等级排列)

宋朝总共十二级,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这看起来很复杂,所以得分开说。

先说前面的这几个,这些是用来封皇亲的。

一般来说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比如说《包青天》里的八贤王,他是宋太祖的儿子,所以就是亲王。

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其余关系较为疏远的宗室、近亲并封郡公。

但是早期亲王之子一般很少封王,通常以年纪最长者封公,其余子嗣不过承荫入仕,入朝为官而已。

结果因为宋真宗和宋仁宗连连少子或者无子,这个问题导致北宋中期基本无王。

怕王爷夺权是问题,但皇室没人更是大问题。所以宋仁宗在庆历四年(1044年)一口气下令封了一堆公爵,共封了郡王6人、国公3人、郡公1人。

以上可以看出这些宗室的爵位并不能传个下一代,除了嗣王。而嗣王不是说封就封的。

比如宋神宗有感于其父宋英宗是以外藩入继仁宗,因为宋神宗的亲生祖父赵允让被追封为濮王,所以将自己的叔父赵宗晖封为嗣濮王,以此世袭。所以北宋就那一个嗣王。

到了南宋时期,宋孝宗、宋理宗因为属于过继。自然也相继设立嗣秀王、嗣荣王的爵位,加上后来的嗣沂王,一共三个。所以整个宋朝只有四个能世袭的嗣王。

看明白了吗,除了姓赵的,其他还真没资格世袭爵位。

还是鲁迅先生那句话说的对:你也配姓赵!

二、公爵的地租是挨家挨户去收吗?要这样爵爷们都累死了

公爵和国公看起像,但是称呼不一样。一般来到封国公时,则称某国公。而公、侯、伯、子、男都带本郡县开国,初次只封小国、然后改移大国。所以经常能看到一些所谓开国公侯之类。但是这些可是和古代的不一样。

虽然那些开国公、侯、伯、子、男都有食邑,理论上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上封侯,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现任、前任宰相食邑、实封共万户。

但是名义上和实际上不一样。

比如宋神宗时期官员李中师的食邑户数为1200户,但是食实封就200户。一般名义上的和实际能有这种比例不错了。而且爵位与食邑、食实封户数记载于熙宁五年(1072年),也是神宗改制前的特例。

神宗改制后至北宋末期,爵位与食邑、食实封的封授大体较为合理,但仍有不按典章封授的特例,王存食邑为1400户,未满1500户,勋为上护军,也未达到上柱国,不应授予100户食实封。

有的食邑仅仅名义上的,根本没实封。所以食邑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种显示荣耀的点缀,因为不少有爵位的因为没有实封所以爵位也没啥物质俸禄。

那么实封的呢?一般有食实封的官员,按实封一户,每月给钱25文计算,和月俸一样向官府领取,而不是自己去挨家挨户的收。

三、大臣们就算封王了也不给世袭

上文说了宗室子弟都很难做到爵位世袭,何况那些异姓的。所以宋代官员的这些封爵和食邑、食实封等,除非极为特殊的,否则都子孙无法世袭。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袭爵了。

因为宋朝文人政治的特点,不少文官做到一定的等级都会授予爵位。所以宋朝爵位也有相应品级。来对官员进行授予,这里大体介绍一下。因为宋朝官制特别复杂这不细说只是简单对照下

宋朝还有宰执封王的例子,当然那只是追封。子孙也不能世袭。

关于宋朝爵位和官位排列,我们可以看看狄青碑上的文字:

宋故推诚、保德、守正、翊戴功臣,护国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河中尹、判陈州军州事兼管内堤堰桥道劝农使、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一百户。

这里面首先写的是狄青的各种官衔,包括差遣职位。最后再写勋官和爵位。这里面提到了食邑和实封,相当于一种点缀。

虽然宋朝官位不世袭,但是能做到宰执的文化底子不会差,而且宋朝还有恩荫,就是对一些高级官员的子弟进行封官或者升职,这也也弥补了爵位不能世袭的遗憾。

上一篇: 走马灯原理(走马灯原理的应用)
下一篇: 别韵一首(别韵的意思是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