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也是古代社会最为常见的保障措施。
而对于古代,尤其是战乱频繁又灾害频发的北魏时期,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是政府主导下的灾害救助、对老年童幼和鳏寡孤独废疾贫民等特殊群体的日常救助以及一定程度的医疗救助。
北魏时期的灾害极其频繁,并且时间密度大、影响范围广,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因此北魏统治者十分重视灾后的救助,采取了丰富的措施减灾救灾。北魏政府采取的灾害救助措施是北魏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北魏时期(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什么是古代农学体系)
根据《魏书》的记载,其间发生的灾害总计11类249次,其中地震61次、山崩6次、大风38次、大水20次、雨雹10次、大雪7次、霜冻34次、火灾8次、疫病4次、虫灾22次、干旱39次。
可以看出,北魏时期的灾害数量众多,极为频繁,平均约七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并且种类多样,又以自然灾害为主,其中地震出现的频率最高,而后依次是干旱、大风、霜冻、虫灾、大水、雨雹、火灾、大雪、山崩,疫病次数最少。
对比北魏历代统治者在位期间的灾害数量,孝文帝和宣武帝两朝是灾害高发期,数量远远高于其它时段,差距明显,其中宣武帝时期的数量最多,高达100次。
相对较少的是道武帝、献文帝以及末期的孝庄帝、节闵帝和孝武帝等朝,发生的灾害均不高于3次,其中孝庄帝是北魏诸帝王中灾害次数最少的一朝,在位3年仅1条记录。不过,这五位帝王中除道武帝之外在位年限都比较短,时间最长的献文帝也仅有6年。
因此,结合在位年限对比各时段的灾害密度,可以发现北魏前期的密度较低,中后期即孝文、宣武、孝明三朝较高,是灾害高发时段,其中又以道武帝时期灾害频率最低,在位24年仅发生过3次灾害,平均八年一次,而宣武帝时期灾害密度最高,在位19年间共发生100次灾害,约两个月就会发生一次,极为频繁。
此外,各帝王在位期间的灾害总次数与灾害种类成正相关,灾害高发时期往往出现的种类也会更多,纵观整个北魏不曾出现过灾害次数多却类型单一的情况,说明一旦发生灾害,往往是数灾并行,这就势必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增加了统治者的治理难度。
另外,就每朝的单类灾害次数来看,各朝的高频灾害不尽相同,因此救灾重点也就各有侧重。而孝文帝和宣武帝时期的灾害数量显著,受灾情况必然更加严重,所以这两朝需要应对的灾荒类型也会更多。
北魏时期的灾害既在空间上分布广泛,又在时间上极其密集,因此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农业歉收,百姓饥荒。
古代社会的农业本就是靠天吃饭,所有自然灾害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而北魏时期的灾害又以自然灾害为主,因灾致荒是必然后果。
据《魏书》记载,北魏时期对庄稼破坏最大的灾害以水、旱、霜、雹和虫灾为主,其中虫灾最为频繁,虸蚄害稼常导致“秋稼略尽”“二麦无遗”。
大灾造成的饥荒往往波及数十州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于神瑞二年(415年),因“频遇霜旱,年谷不登,百姓饥寒不能自存者甚众”,明元帝甚至想要迁都于邺以避祸端,最后在崔浩的劝阻下方才作罢,足见此次饥荒之甚。
二、房屋损毁,摧屋拔树。
北魏时期灾害损毁房屋较为严重的有四次,先是太武帝延和元年(432年),京师发大水“坏民庐舍数百家”,而后太安五年(459年)肥如城发生大火,“官私庐舍焚烧略尽,唯有东西二寺佛图像舍火独不及”。
景明元年(500年)七月,“青、齐、南青、光、徐、兖、豫、东豫,司州之颍川、汲郡大水,平隰一丈五尺”,这次水灾中只有十分之四五的民房没有被损坏。孝昌三年(527年),瀛洲城内也遭遇了重大火灾,损失惨重,“烧三千余家”。
此外,刮大风掀翻屋顶折断树木的记载更是多达十几次,可见其破坏性极强。
三、危及性命,伤亡甚多。
除了财物损失,重灾往往还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北魏伤亡最重的一次是皇兴二年(468年)豫州发生大疫,“民死十四五万”。
另外,延昌元年(512年),“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恒州之繁畤、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不仅人员伤亡众多,牲畜也损失惨重。
永平三年(510年)四月,平阳的禽昌、襄陵二县发生疫病,四个月里“死者二千七百三十人”,这一系列的伤亡数字对于古代社会而言分量有些沉重。此外,在饥荒年月,还有很多百姓因无人赡救,饥寒致死,因灾死伤数十数百人的情况甚多。
由于灾害轻则造成经济损失,导致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重则造成人员伤亡,死伤惨重,影响社会安定。
因此,对于古代统治者而言,如何妥善应对灾害至关重要,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只有尽可能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才能更好的安抚受灾百姓,维持统治秩序,而不至于由此引发民心涣散,动摇统治根基。
北魏灾害尤多,受灾范围广、程度深,而北魏政权又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建立的新政权,确保社会稳定对于强化其统治极其关键,因此北魏统治者深知减灾救灾对于巩固政权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中原王朝的救助思想与手段,积极采取措施展开救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