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关东州(关东州在什么地方)

关东州(关东州在什么地方)

关东州(关东州在什么地方)北魏立国以后,制度建设多有欠缺。后在不断征战和南迁的过程中,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趋向于“胡汉融合”。如任用汉人;参照中原政权的行政管理体系设置官职;研学儒家经典;设太学等。在此背景下,深受儒家学说熏染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承继大业后,更是厉行改革,全面学习汉族的文化、典章。孝文帝拓跋宏(画像)关东州(关东州在什么地方)孝文帝推行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层面,一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二是强制实行民族“

北魏立国以后,制度建设多有欠缺。后在不断征战和南迁的过程中,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趋向于“胡汉融合”。如任用汉人;参照中原政权的行政管理体系设置官职;研学儒家经典;设太学等。

在此背景下,深受儒家学说熏染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承继大业后,更是厉行改革,全面学习汉族的文化、典章。

孝文帝拓跋宏(画像)

关东州(关东州在什么地方)

关东州(关东州在什么地方)

孝文帝推行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层面,一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二是强制实行民族“同化政策”。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孝文帝的“民族同化”举措。

北魏建立之初,鲜卑人在与华北、西北地区的汉人交往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不讲汉话,交流严重受阻;文化娱乐中不用汉语,难有真正的娱乐。有些鲜卑人甚至觉得,改用汉人的姓氏,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

到了孝文帝拓跋宏时期,鲜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以及归属于拓跋氏政权的其他各民族的劳动人民,由于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乃至共同斗争,使得彼此愈加熟悉、亲近。他们大都自觉地、主动地接受、学习汉文化。

如此一来,生活在北魏统治地域的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共同性逐渐增多,差别性在一天一天地减少。而且,出现了鲜卑族被汉民族同化的趋势。

汉化的鲜卑族女性(剧照)

当以拓跋宏为首的北魏统治集团,看到鲜卑族的民众已经自觉地走上了同化于汉族的道路时,他们强烈地意识到,再不进行自我改变,进一步加强民族之间的融合,就会失去广大民众的支持、拥戴,拓跋氏政权就有可能垮台。

于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护佑北魏王朝,孝文帝拓跋宏推行了一系列带有强制性质的汉化政策。

其一,改姓氏,用汉名。根据拓跋宏的诏令,鲜卑人把自己原来的姓氏,都改成汉人的姓氏。北魏皇室由原来的拓跋姓,都改为元姓。如,孝文帝拓跋宏的汉族名字是元宏。

为什么要把拓跋姓改为元姓呢?孝文帝认为,“元”是上天的长子,故而,“元姓”就是天下最尊贵的姓氏。其潜在的意思就是,拓跋氏唯我独尊、天下第一。

唯我独尊的拓跋宏(画像)

同时,其他姓氏也统统改为汉人的姓氏。如,“独孤”改姓“刘”、“步六孤”改姓“陆”、“贺赖”改姓“贺”,“丘穆棱”改姓“穆”,“贺楼”改姓“楼”等。

其二,变语言,说汉话。对此,孝文帝明令:“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咸阳王禧传》)

也就是说,孝文帝要求北魏王朝的非汉族人一律改说汉语,不得再说本族的语言,否则,将予以惩处。一时间难以更改的,可假以时日。

其三,换服装,着汉服。拓跋部族及其他部族的人不得再穿原来的服装,要改穿汉人的服装。其四,居住的房屋、宫室也要建设成汉人的式样。

北魏时期的宫殿(图像)

其五,同丧葬,就地埋。之前,鲜卑人死后,都要从内地运回大同、雁门关以北的家乡,按照他们原有的习俗埋葬。此时,也被严令禁止。

孝文帝说,死在什么地方,就埋在什么地方,不准再送回原籍。埋葬的方法也要与汉人一样,不允许再按原来的办法下葬。

其六,与汉族贵族通婚。鲜卑族与汉族的高等贵族之间,混合编队,互相关联,享受同等待遇。北魏的皇室、贵族可以与汉族地主中的高门大户通婚。孝文帝补充后宫嫔妃时,就从一些显赫的汉族贵族的女子中选录。

就历史事实来看,孝文帝采取的系列一刀切的民族同化政策,是成功的,是促进了中华民族发展的。

民族大融合(宣传画)

这是因为,孝文帝拓跋宏所推行的同化政策,不是站在攫取了政权的统治民族的立场,去强迫同化其他民族,而是把鲜卑族融入了被统治的汉族。

他的同化政策有社会基础,有群众基础,是进步的;不包含压迫与被压迫的内容,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的,是符合民众内在要求的。

反之,任何强制性的同化政策,如果不符合民众的诉求、意愿,是不可能成功的,注定都要失败。

如,1895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台湾的五十年中,他们在残酷压榨台湾人民的同时,拼命推行民族同化政策,但失败了。

再如,他们在旅大(日本人称之为关东州)强制推行了四十三年的民族同化政策,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强制推行了十四年的民族同化政策,均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日寇在东北(图像)

当时,虽然本地的一些少儿的语言中,时而夹杂着几句日本式的汉语,但是,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日本人。

虽然,有些人不得不讲日语,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母语,他们仍深爱着自己的祖国!

综上所述可知,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满足民众愿望的同化行为,可以成功;否则,必败无疑。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通史(二)》、《魏书》

上一篇: 古代官员(古代官员品级排位)
下一篇: 宋朝重文轻武(宋朝重文轻武的原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