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早期六大旅长都有谁?历史为何选中他们?最终成就如何?
郭勋祺和范哈儿(郭勋祺郭园)
八路军最早成立的时候共有三个师,这是标准的“国防师”,每师两个旅,一共六个旅,因此共有六大旅长。
与著名的六大师长不同,八路军三个师六大正副师长,全都是军中赫赫有名的顶级战将,后来在1955年授衔时,六人中就走出出五个元帅(林彪、聂荣臻、贺龙、刘伯承和徐向前),唯一一位没有当上元帅的是萧克,但他也是开国上将,而且因为当时他担任的是重量级的国防部副部长,因此在55位上将中排名第一!
相比六大师长来,六大旅长的来头没那么大,不像元帅军衔那么响亮,甚至不太熟悉历史的人都叫不上有些旅长的名字来。
但事实上,六大旅长也都是传奇人物,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成为八路军的旅长,而且只有六位,可见他们也是万里挑一的人物。
八路军六大旅长中,115师两位,分别是343旅旅长陈光,344旅旅长徐海东;120师两位,分别是358旅旅长张宗逊,359旅长陈伯钧;129师也有两位,分别是385旅旅长王宏坤和386旅旅长陈赓。
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115师取得的成就无疑最大,除了抗日战争初期打出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大长民族志气外,聂荣臻开创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罗荣桓开创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极为重要,对随后解放战争的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43旅旅长陈光:建国后自焚
陈光无疑是军中屈指可数的猛将之一,身先士卒、英勇善战,这是敌我双方共同认可的。他在长征中贡献极为突出,中央北上,他的功劳非常明显。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担任红大校长后,所留下的军团长一职就由陈光担任。
陈光的“吨位”可见一斑。
抗战时期,陈光的影响在115师也属最高一层,可以说仅次于林彪,和罗荣桓以及聂荣臻可以平起平坐。罗荣桓率部东进,建议山东根据地时,和他一起带队的就是代师长陈光。
所以,陈光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旅长了,他的地位其实已经是师级。
这样一个威震敌胆的老红军,正常情况下怎么也能评个大将军衔。但陈光坏事就坏在他的脾气和性格上。
应该说陈光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他的骄傲、固执、鲁莽在部队中是有名的,一路走来,犯了不少错误,得罪了很多人,人脉关系非常差,甚至有时候拒不服从命令,敢于对抗直接上级林彪,甚至连主席也敢顶撞。
新中国建立后,陈光偏执的性格使他走上绝路,1954年6月7日,陈光逝于武汉。
344旅旅长徐海东:功劳最特殊的旅长,第二大将
徐海东的外号叫“徐老虎”,听外号就知道这又是一位令敌胆寒的悍将,他是鄂豫皖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为参加革命,家族中有66位亲人被敌人杀害,为革命做出的牺牲无以伦比。
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西征时,徐海东和他的部队奉命留下来打游击。他真正的高光时刻是在长征中。
1934年11月11日,徐海东等人率红25军离开苏区,开始长征。本来徐海东是红25军军长,但中央把程子华派来之后,徐海东发扬高风亮节,主动请程子华任军长,自己退居副军长职位。
红25军的长征是历史上既艰苦卓绝又极为特殊的,因为长征路线和红军三大主力完全不一样,是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到达陕北的,完全没有任何部队的支持,而且,他们完成长征的时间早于任何一支红军主力。
长征中,徐海东表现了极高的党性,快到长征终点时,他听说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也快到了,就冒着危险在西兰公路坚持了整整18天,以策应中央主力红军。
毛主席率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人困马乏,先期到达陕北的徐海东马上拿出5000元和大批给养援助中央,而徐海东的部队其实也才只有7000元而已——这不是多少钱的事,中央刚结束长征,又经历了要川北和红四方面军的分分合合,在这个多事之秋里,徐海东以其坚强的党性,用实际行动维护毛主席为首的中央的权威,这个功劳怎么评价也不过分!
正因为徐海东这个特殊的功劳,授衔之时,主席和总理都坚持他授予大将军衔,而且高居第二!
在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120师的成就似乎不如另外两个师:不如115师的根据地建设,不如129师的打仗战绩。但这主要是因为三个师的战略任务不同,129师的任务是进攻之矛,115师攻守兼备,而120师则是防守之盾。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拱卫党中央的安全。
358旅旅长:卢冬生和张宗逊
358旅最初的旅长,确切来说应该是卢冬生,但实际上卢冬生并未到位,实际上的首任旅长应该算是张宗逊。
358旅的前身就是红二方面军中的红四师,而红四师师长就是卢冬生,由他担任358旅旅长最合适不过。而且卢冬生是红军著名将领,能力强,对党忠诚,也是个极好的人选。但他为什么没有就任?
原来,早在此之前,卢冬生已经到延安抗大学习,不久又到苏联去治病,一直到抗战结束才回国。他的红四师师长一职就由副师长张宗逊代理,八路军成军之后,虽然卢冬生仍被发表为358旅旅长,但实际到任的却是张宗逊。
卢冬生没能当成358旅旅长,不能不说是件很遗憾的事情。而且,他刚回国不久,就因一起意外事情于1945年12月14日在哈尔滨殉职。
比起卢冬生来,张宗逊则要知名得多,他本是中央红军的人,派到以红二方面军以班底的120师中,师长贺老总却对他信任有加。
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张宗逊是西野副司令员,是彭德怀的左膀右臂。1955年,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有人说,如果张宗逊指挥的大同-集宁战役打赢了,妥妥的大将军衔。
359旅旅长:陈伯钧,极少上前线的旅长
和卢冬生不一样,陈伯钧是确确实实的359旅的第一任旅长,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没有率军上前线的旅长。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陈伯钧之所以被任命为359旅旅长,是因为359旅是由原红二方面军中的红六军团改编的,红六军团第一任军团长是萧克,之后是陈伯钧。
359旅成军之后,两个主力团一分为二,副旅长王震带领一个团奔赴抗日前线,陈伯钧则率另外一个团镇守洛川,洛川是延安的南大门,位于延安和西安之间。陈伯钧驻守于此,一方面拱卫党中央,另一方面从事物资和后勤工作。
不久之后,陈伯钧奉命回到延安,在抗大工作,后转军事学院,还时不时到党校进修。可以说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基本没有上过前线。
解放战争中,陈伯钧经冀热辽军区去了东北,担任过合江军区司令员、四野第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第45军军长等职。
1955年,陈伯钧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首批授上将军衔的55位开国上将之一。
129师集中了三位元帅级的军事家:刘伯承、徐向前和邓小平,其中刘伯承和徐向前都是1955年授衔的元帅,但邓小平实际也入选了元帅名单,只是因为已经转入地方而和元帅军衔擦肩而过。因此,129师是最能打的部队,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385旅旅长王宏坤:当代关云长,堂哥比他更有名
红军时期很有几个动手术不用麻药的猛人,如贺炳炎、郭鹏、张子清、陈炎清等人,更不用说再早期的刘伯承了。
在“当代关云长”的行列中,还有王宏坤,这是一位出生于大年初一的牛人。
说起王宏坤,不是特别精通历史的人不一定知道他的大名,但他的堂兄却几乎无人不知,他就是徐向前曾经的副手、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开国大将王树声,他是在堂兄的影响下参加革命的。
不过,王宏坤是绝对老资格的革命家,他在当红四军军长的时候,才24岁。这个红四军是鄂豫皖那个,也不是井冈山朱毛的红四军或湘鄂西贺龙创建的红四军。
王宏坤的战友都是军中的著名战将,在他之后继任红四军军长的,先有少林寺和尚许世友,后有另外一位武术大师陈再道。
王宏坤当上385旅旅长之后,先在抗大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派往河北南部,担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后来又回到大别山区,最大的战绩就是活捉康泽和郭勋祺。康泽是蒋介石的智囊,红军撤离后在苏区“清共”政策的始作俑者,郭勋祺是川军悍将,也是陈毅和刘伯承的老朋友。
王宏坤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55名当年授衔的开国上将之一。
386旅旅长陈赓:堪称六大旅长中的“第一旅长”
如果单论军事能力的话,十位大将中具备元帅资格的可能只有粟裕和陈赓两人。
陈赓是一个很“奇葩”的将军,尽管指挥水平高,但为人并不太像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相反,他更像军中“开心果”,跟谁都敢开玩笑,周恩来和彭德怀都拿他没办法,甚至一次毛主席在台上讲话的时候,他就敢冲到台上喝主席的水!
陈赓的经历是一般将领中所没有的。
他早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就是风云人物,和蒋先云、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他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却救过蒋介石的命,但又坐过国民党的监牢。
陈赓在苏联留过学,建国后又去苏联访问过,同时他和越南又有紧密的联系,曾到越南进行过军事指导,同时在朝鲜战场,他又是彭老总的左膀右臂,短暂地担任过志愿军代理司令员。
陈赓早期被派往红四方面军,担任过师长和方面军参谋长职务,后来又在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担任干部团团长,期间两次见过鲁迅先生……
在当上八路军386旅长之后,陈赓又进军太岳地区,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参加过百团大战。129师之所以战功显赫,陈赓的功劳非常亮眼。
解放战争,陈赓部队的战略地位不断上长升,不仅成为中野最核心的队伍,更是在最关键时刻,他和谢富治组成的陈谢兵力,以及刘邓大军和陈粟裕大军,三支大军呈品字型摆开,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大幕。
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排名第四,位于黄克诚之后,战友兼妹夫谭政之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