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孔在兽医站勤勤恳恳工作了四十余年,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人才。
勤勤恳恳的动物(欲钱买勤勤恳恳的动物)
1960年,风华正茂的王维孔经镇党委批准,来到兽医站工作,在国家、百姓正治困难的年代,和兽医站全体人员白手起家、团结拚搏、勇于进取,创建了洪山镇兽医站。
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粮食紧张,种地全靠养猪积肥。
而且,那年代沒有化肥,运输全靠骡马,耕地全靠牛马。因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便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党和政府对农业、畜牧业相当的重视。面对现实,王维孔立下誓愿,一定要干好兽医站里的工作。面对兽医站脏乱差的环境,我跟伙伴们克服种种困难,一心铺在畜禽疾病的防疫和治疗上。
1961年,洪山公社建了养猪繁育场,为生产队、社员提供猪源,目的是为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保证人民群众的吃肉安全。养猪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兽医站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面对繁重的工作,王维孔和伙伴们日夜操劳在养猪场,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有时还会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1967年,淄川区兽医站在洪山公社举办防疫员训练班,为全社培养防疫员90余人,王维孔亲自到各村饲养场为饲养员讲述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专业知识,手把手传授打针、配药等技术。白天授课,晚上很的出诊,工作、生活异常忙碌。
在那个年代,牲畜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得病,集体社员们便会万分着急。有时候遇到急诊,王维孔连饭也顾不得吃,便跑去为集体、社员的牲畜治病。
因工作出色王维孔,我受到十里八乡老百姓的好评和领导的表扬。
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兽医,为集体为村民服务了一生,我始终坚信,工作沒有高贵之分,只有听党的话,只有让群众满意,便是我最大的幸福。
1975年,董田刚参加了镇上举办的近四十人的兽医训练班。在训练班文化考试和业务考式中,以全班笫一的成绩,受到兽医站领导及任课老师的好评。
结业后,经兽医站全体老师的评定、兽医站站长的同意、报请黄家铺党委书記王家珍的批准,董田刚顺利进入兽医站工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董田刚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奔走在山前山后井家村、高家村、周家河村等十几个村庄。
因为技术好,态度好,董田刚在这里的工作一般都能独当一面。
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董田刚刻苦钻研,虚心向兽医站的老师傅们请教。
猪、羊患病,医治起来相对简单;如果遇到大型牲畜牛、马、骡、驴,往往比较复杂,沒有一定的技术是万万不行的。
附近周村区的龙口村、龙泉村、南安村、户家村的大型的牲畜很多,光户家村就有150多头。那时候,不论白天与黑夜,经常为牲畜去急诊。
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牛病大流行,也是董田刚大显身手的时候。
因此,董田刚至今难忘那段艰苦奋斗的流金岁月。
上五村是养牛大村,多达一百多头。病症有急有缓,如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导致死亡。董田刚来到上五村,利用曾经在兽医训练班,跟淄川区畜牧局局长王元喜同志和曹永合、刘风欣等老师学到的治疗牲畜用的偏方、药方,很快治好了牲畜的病。
朴实善良的村民,对他们这些兽医心存感激,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联系。
每当想到这些往事的时候,他们自己心里倍感欣慰,那时候就想着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义务和职责。
1993年秋,马驴骡大型牲畜暴发传染病。有一天,周村萌水镇户家村龙、泉村龙口村的村民找到了他。这一天他一人诊断二十多头牲畜,为这些动物测体温,打吊瓶灌药,忙得连中午饭忘了吃。
还有一次,老兽医王绪臣从罗村兽医站打来电话,说黑旺镇有一村民的大型牲畜生病,需要诊治。我们相约一起坐车到了黑旺某村。
到了村民家里,经过诊断和问询,终于找出病因。恰好村民家中有部分抗生素和从山上采的中药,这次都派上了用场。
经过他们几个小时的忙碌,牲畜病情基本好转。因为在诊治过程中所需用的药物,都是村民家的,所以他和王绪臣没收人家一分钱的诊疗费。
当他们准备回家的时候,遇到有村民需要阉割小猪。绪臣恰好带了阉割用具和破伤风杆菌,于是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
阉割一头猪,他们只收了伍角钱药费。
虽然二人忙了一天,一分钱也没挣着。我们的心里是温暖的,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大山里村民的善良,看到山区的秀丽风光。
崔守一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彭家村人,1970年经杨寨公社畜牧兽医站选拔,公社党委批准进入兽医站工作,为了掌握畜牧兽医业务技术知识,先后经兽医站站长王建州、胡玉吉推荐,到淄川区畜牧兽医站、淄博市畜牧兽医站、北京农业大学进行培训。
在学习期间受到国内知名畜牧兽医专家张谦、李延霞、张百动、李守金、于船、范国雄、张中直、朱倍蕾、刘爱华等教授的指教,在家畜家禽防疫检验.疾病治疗理论和实践等技术知识取得了明显进步和提高。
当时杨寨畜牧兽医站管辖20个自然村的畜禽防疫检验.疾病治疗和良种推广等工作,划分4个片,袁家、粱家、耿家、郭家和彭家5个村是西北片,西北片离兽医站路程远,养殖业比较落后,兽医站领导商量安排崔守一去管理。
他接任后,下村入户详细调查,细心了解群众得知村民反映养殖风险大,挣钱少,大大降低了群众养殖积极性,他主动召集各村主管畜牧养殖的村主任会议,研究探讨发展畜牧业,经大伙总结主要是畜、禽良种退化、生长慢易生病,根据实际情况他向兽医站领导进行了汇报。
此后,崔守一多次跑省农科院,先后引进抗病能力强、生长快、繁殖率高的瘦肉型长白和约克夏种猪260头、优良蛋鸡1680只。
不到一年时间有2家猪场发展到6家养猪场,有8家养鸡专业户扩大到32家,生猪年存栏量有520头迅速发展到2860头,家禽有5800只发展到36680只,防疫密度由原来65%提高到96%,受到市.区业务部门的表扬和奖励,淄博日报在第二版进行及时宣传报道。
养鸡多了、猪也多了,医药和饲料成了养殖戶的困难,西北片是淄川、张店、周村3区交界处,离兽医站路程远,有的养鸡户为了给鸡购饲料跑到张店区的傅家,有的养猪户买药品跑到周村区贾黄、苏空等地,十在不方便。
崔守一看到眼里,记在心里,主动向兽医站领导反映情况,及时在梁家村办起了“畜禽服务部”,不但解决了养殖戶的饲料和药物.还引进了畜禽实用饮水器.消毒用品,供应齐全,滿足了群众需求。
1991年,受淄川综合试验场场长邀请,崔守一前去淄川综合试验场出诊。
他发现这个猪场养的猪品种退化,还有消化不良等病症,他及时会同区科委高级工程师王永荣共同研制了"快速育肥法"。
用这个方法,生猪由8个月出栏缩短到6个月出栏。不但为养猪场节省了大批饲料.效益也翻了一翻,该快速育肥法很快在广大养殖场得到推广应用。
崔守一在有空的时候,就把积累的经验写成文章,有多篇被畜牧兽医杂志和报刊、电台刊登、采用。
多年来,他还把工作中总结、归纳的各种方法做成许多篇论文,被淄博市畜牧业协会评为优秀论文。
1993年崔守一的家庭被淄博市科协、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科普文明户"称号。
崔守一今年虽然是近70岁了的老人了,还接受淄博市多家畜牧养殖场的邀请,为他们的养殖事业精心指导。
还有很多像他们三位那样从事兽医行业的老同志,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投入了兽医行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现在到了退休的年龄以后,还想着在有生之年,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继续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让畜牧养殖事业健康发展,为百姓造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