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华民族已经为大家所熟知,那么,“中华民族”这个名词从何而来,中华民族如何演变而来的,前身是汉族吗?下面,我就带着问题跟大家简单聊聊中华民族的演变过程。
“中国民族”的概念由梁启超首次提出,1902年,梁启超发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正式提出“中华民族”。1905年,梁启超发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文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完成了“中国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涵的革命性创造。
匈奴人西侵引发欧洲民族大迁徙(欧洲民族大迁徙)
青年梁启超
中华是中国本土词汇,而民族是外来词汇,是近代以来日本在翻译西方nation所用的词汇,清末被引入中国,民族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国族概念,以政治凝结成的更加广泛多元的新族群,其他类似的还有巴西民族、美利坚民族等。
100年以来,“中国民族”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以挽救“中华民族”为历史担当,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团结,凝聚了民族力量,锤炼了民族精神,取得了近现代以来的反帝反侵略的伟大胜利,并最终促成了新中国的诞生。
中华民族
中国人以及全球华人都自认是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那么,为什不是黄炎子孙呢,炎黄二帝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轩辕黄帝像
距今4800年左右,炎帝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也称作赤帝,是上古时代神农部落的首领,是已知最早的天下共主,炎帝并不是具体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首领的集合体。炎帝亲尝百草,制耒耜,种五谷,织麻为衣,作五弦琴,制作陶器,为中国先民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炎帝雕像
炎帝神农氏历经500多年的发展,到最后一代炎帝的时候,遇到了蚩尤部落作乱,炎帝主动与黄帝结盟,并在在涿鹿之战中击败了蚩尤,蚩尤部落一部分融于炎黄部落,另外一部分南迁成为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后来,在阪泉之战中,黄帝部落打败了炎帝部落,并取而代之成为天下公主,炎黄两大部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在一起。之后,黄帝率领炎黄部落向东发展融合了东夷部落,向南征服了九黎部落。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征服东夷、九黎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商周几个王朝。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称为诸夏。“华夏”最初仅为一文化概念,春秋时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入中国则中国之。”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后来文化成为首要因素。这就脱离了狭隘的血统论,转而以一种更高的理想将华夏聚集在一起,这个理想就是文化认同。
战国诸侯分布图
战国时,秦、齐、燕、韩、赵、魏、楚等诸侯国同称诸夏,是当时强大的华夏诸侯国。周边是四夷,是对中原以外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以文化成天下,华夏诸族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特质,这也是华夏族绵延至今的奥秘所在。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成为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大秦帝国的威名远播。秦,古音作Chin。China是在秦Chin后面加了一个字母a,用以表示地域。在西方话语体系中,中国即是秦,秦即是中国。如今,中国台湾依然采用韦氏拼音法,将秦岭拼作ChinLing。
千古一帝秦始皇
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余年,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之治、光武中兴等文功武治铸就了汉朝的强大,特别是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使得国人思想有了大一统概念,汉民族开始形成,而“华夏”逐渐成为汉民族的别称。
儒家开创者--孔子
此时,汉人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的匈奴,西汉就是踏破匈奴才树立国威。需要指出的时候,此时的汉人仍然具有华夏族的重文化轻血统的包容特质,汉人是一个具有国族性质的称呼。
西汉版图
晋朝建立没有多久,发生了司马氏政权的“八王之乱”,之后是“五胡乱华”,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南下入侵,逼迫西晋“衣冠南渡”,形成了南北朝。“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南北朝陈朝形势图
此时,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居多,但是因为其文化的落后性,这些游牧民族在文化上逐渐被汉文化所同化。最著名的就是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北魏是鲜卑族政权,但是在孝文帝任内尊奉儒家思想为国教,主动向汉文化靠拢。而南朝大多数是由躲避战乱向南迁徙的汉人建立起来的政权。中原华夏文明,由黄河流域开始深入到长江流域,进一步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范围。
这种民族和地域的大迁徙、大融合,也促进了“新汉族”的形成。这种新的民族认同,比传统的中原文明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公元590年,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中国的大一统。但是时间不长,被唐朝所取代。此时,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已经基本完成,连唐朝李氏宗室,都有着鲜卑族血统。而五胡夷族的习俗已走入中原,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
唐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在当时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夷族外邦纷纷朝拜中华,至今在国外的华人聚集地仍然叫做唐人街。此时的唐人也是一个具有国族性质的称呼。
唐朝疆域图
论国力,唐朝是强于汉朝的,之所以今天的汉族没有叫做唐族,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汉代首创性,另一反面也是因为唐朝虽然也开疆拓土,但是伴随着莫大的耻辱,国威不扬。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灭国,都是因为外患。主要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因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武将上位,杯酒释兵权之后武将地位普遍较低。
虽然“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但是因为治国思想的束缚,军事上少有建树,宋朝一直给人积贫积弱的印象。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朝与辽国、金国和蒙古的战争也在客观上深化了民族融合,但不管是北宋灭亡,还是元朝取代宋朝,由于游牧民族文化的相对落后性,汉族的文化主体地位没有变过,更没有中断过,汉族进一步融合吸收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明清两代几乎重复了宋元的民族演化过程,明朝恢复了汉人江山之后,虽然与北部鞑靼等少数民族有战争,还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明朝中后期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民较融合主要发生在国内,特别是对云贵地区的征伐。
清朝虽然是外族,但是同样汉化,与此同时,清朝也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主要是国内满、蒙、苗、回与汉族的进一步融合,最后被迫打开国门,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境地。
从炎黄部落,到华夏诸族,从秦人到汉人,从唐人到宋人,直到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始终以文化作为核心向心力,吸纳,扩散,形成了东亚汉文化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