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句老话说:“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
不知这话是不是属实吧。
德胜门箭楼(德胜门箭楼简介)
大多数的回忆,是城里城外匆匆而过的换乘站。
而如果您家就在德胜门,出门就能看到它的箭楼,
一代代生活在这里,对它的感情,
是用文字都无法表达的。
以德胜门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
南边儿,我们爱叫“德内”;
是“蒋养房”、刘海胡同、厂桥至平安里这一带。
东起“果子市”、“铸钟厂”到鼓楼的东大街。
西边儿是“积水潭”、“豁口”至西直门大街,
而德胜门正对着的,则是“德外大街”。
它是从“关厢”、“祁家豁子”、“马甸”至“昌平”。
传说李自成当年就是从这条街进入北京城的。
这座城门,一直屹立到今天,
哪怕搬走了,路过二环,或从这里出城去郊区,
再或是回城每次堵在这路口,
都会多一眼留给它!
这可能就是德胜门的魅力所在。
德胜门是内城的北(城墙)西门,
明初将元大都健德门南移修建。
1915年拆除瓮城。1921年拆除城楼。
1955年拆除城台。
1979年拟拆除箭楼后得以保留。
1986年刚刚修缮一新的德胜门箭楼
据说当年德胜门箭楼尚未被列入
文化保护单位的名单。
但古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深知箭楼的价值。
他在信中曾给当时的领导写过:
“德胜门箭楼,
是世界名都北京除前门外仅存的明朝箭楼,
是北京城四面八方的重要‘对景’或‘借景’,
应迅速组织领导、专家慎重评议,
综合研究,妥善保留。”
郑孝燮的建议受到重视,并很快被采纳落实。
与德胜门相关的还有北城墙(德胜门迤西)的一段,
城墙斜向西南。
如今好多人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景了
发2张城墙斜向西南的老照片。
德胜门-西城墙(1946年).
多壮观的城墙!再往右,就是西直门了。
如今留在记忆里的,是永远缓缓车流通驶的二环。
生活在这里的人,几代人的生活都围绕着“箭楼”
他们的记忆都跑不出去这里。
在德外长在德外的他们,
如果看见这些德胜门箭楼的老照片会显得格外亲切,
因为他们是有幸爬上去玩的一代,
见识过箭楼后面还有火车道,
还有老城墙的残崖断壁,
“穷德胜门,烂果子市,不开眼的汤儿胡同”,
--@“山高”
(图片转自微博:颐和吴老,感谢)
“德外商场对过是少年宫,
少年宫边上是清真寺,
再往北有个国营的杂货铺子,
春节铺子里卖烟花爆竹。”
--@十年
(图片转自网络)
德外就一个大商场叫德外商场,
正对着东边元顺长付食店。
洒铺在西三元旁边,
对着后叫安德路那丁字口(原叫大市口)我们叫黄门,
里边卖点心也有酒。
这片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亚男
(图片转自微博:颐和吴老,感谢)
还有德外浴池,德外的西三元小吃店!
“西三元”的小吃绝对是琳琅满目:
油饼、糖油饼、蜜麻花、糖耳朵、
油酥火烧,螺丝转儿,豆面丸子、
炸豆腐、豆浆、豆腐脑。。。
要说起德外吃食,
惠四爷的炸黄花鱼在当时也是一绝,
黄花鱼炸完了往出一摆,嘿!
让您流哈拉子,买一条,咬上一口,
就会露出雪白的蒜瓣肉,呵!
是真的鲜香啊。
前胡同,后胡同,西胡同,弓箭会馆,
冰窖口,挑水胡同,西河沿,
大市口,小市口,六铺炕,太平湖,人定湖……
这些德外的人记忆里一定都有他们,
(图片转自微博:颐和吴老,感谢)
还有那条“冰窖口”胡同,
每年冬季从积水潭窖来的冰储存于此。
供皇宫夏天镇热用。古代没有制冷设备,
大殿內放几块冰降温,也是一不错的方法。
这个冰窖场一直延续到70年代,每年夏天,
出德胜门走不多远有一丁字路口,
东拐就是通往安定门的大街。
能记起老德胜门的北京人,一代代渐渐老去,
而北京城的回忆,都是靠这些留下的建筑筑起的,
每次路过北二环,和德胜门擦肩而过的是历史,
是那些老北京人根深蒂固的记忆。。。。
(图片转自微博:昨儿格,感谢)
(部分内容转自BTV这里是北京,感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