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呼伦贝尔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治理)

呼伦贝尔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治理)

呼伦贝尔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治理)从北京出发,一路北行约1800公里,就能到达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在这片总面积约等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之和的土地上,有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有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

从北京出发,一路北行约1800公里,就能到达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在这片总面积约等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之和的土地上,有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有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还有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

呼伦贝尔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治理)

呼伦贝尔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治理)

这些旁人眼里的美景,有些人却用不同的视角审视着,在呼伦贝尔学院一些师生眼里,这些都是一组组植被、土壤分析数据和一份份生态环境普查报告——一放暑假,呼伦贝尔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乌仁其其格教授就会带着团队扎进草原深处,给草原做一次全面的“体检”,为呼伦贝尔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定位提供决策参考。呼伦贝尔学院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建校60多年来,该学院立足内蒙古,扎根呼伦贝尔,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近年来,学院抓住国家应用型大学转型之机,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内蒙古东北部人才培养高地和科技文化创新基地,努力建成地区和民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城市转型发展“学院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3%,少数民族教职工占比则达44.5%。60年来,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毕业生,仅2003年升本以来,就有35662名毕业生,其中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毕业生8403人,占比23.56%。”呼伦贝尔学院党委书记韩猛说。历经多次合并和不断新增专业的发展历程,呼伦贝尔学院逐渐发展成一所“大而全”的高校。然而,随着呼伦贝尔城市定位的变化和产业转型发展方向转变,学院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转型势在必行。2015年,呼伦贝尔学院正式启动转型发展工作。其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此,呼伦贝尔学院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应能力”的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呼伦贝尔学院副院长梁秀梅介绍,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依据地方经济建设、企业行业发展和学校专业布局的需要,遴选出计算机专业群、生态环境、矿业类专业群等10个首批转型试点专业。在课程体系方面,积极引入行业规范、职业标准、技术规程等内容,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此外,学院还加大实践教学建设力度,与企业等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29个。改革效果怎么样?“转型发展以来,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都有大幅提升,仅2018年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就业率平均达92.31%,最高达100%。高于全校平均86.84%的就业率,高于全区88.2%的就业率。”梁秀梅说。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助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烈日炎炎,在呼伦贝尔学院矿业类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之一——神宝能源公司露天煤矿的矿场上,却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几十辆3米多高的煤炭运输车不停地穿梭,将一车车“黑金”运往储存中心。“现在平均一学期我就要带学生下矿6次。亲自下井与在教室里看视频、学理论是完全不一样的。”呼伦贝尔学院采矿系主任孙志文表示,教学与生产一线对接,可以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学习最新技术,大大促进了教学和就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计了新的课程、培养方案,得有人来教而且得能教好。”梁秀梅说,教师队伍要转化为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专业技能训练、岗位实践操作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同时,呼伦贝尔学院还出台了《呼伦贝尔学院关于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办法》,加大选派中青年教师赴行业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实践的力度,加快引进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做兼职教师,推行行业企业专家导师制,尽快实现教师结构的转型。截至目前,教师的行业学院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100%、外聘教师人数占行业学院教师上课人数38%、“双师型”教师占30%。

主动为地方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由于今年雨水偏少,草原植被较往年有些稀疏、枯黄。“植被稀疏、枯黄对水土保持、草原治沙不利。”乌仁其其格团队深入草原考察后,有些忧虑。事实上,每年乌仁其其格团队都会走进草原深处考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而同学院的金晓明教授则奔波在呼伦贝尔沙地,推广种植他们潜心研究选育出的牧草新品种——“呼伦贝尔根茎冰草”,推动草地沙漠化治理。这个暑期,矿业学院的教师们则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呼伦贝尔地区的煤矿企业,探索合作开展“矿产资源安全开采与综合利用”及“生态恢复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地方煤炭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煤炭一直是呼伦贝尔的重要支柱产业,2016年呼伦贝尔学院整合采矿、工程、机械制造、自动化矿山等矿业类专业集群,与神华、华能等四大能源企业合作,成立了第一个行业学院——呼伦贝尔学院扎煤公司行业学院,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煤炭产业人才,并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业提质增效和生态恢复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呼伦贝尔市的‘点赞’。”呼伦贝尔学院矿业学院院长卜桂玲说。除了矿业,2015年呼伦尔贝尔市推进新兴IT产业发展,建造了软件园、大数据中心等,对此,呼伦贝尔学院主动对接国内500强的中兴通讯,成立中兴通讯工程学院。近年来,借着呼伦贝尔市产业调整的东风——能源破坏资源的产业被叫停,重点发展生态屏障、文化、旅游等产业,学校又和呼伦贝尔旅游集团签订协议,成立了旅游集团酒店管理学院……“截至目前,学校共建成了五大行业学院,涉及11个专业16个方向,3000多名学生是校企合作培养的,占比达23%。”梁秀梅说,初步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双主体”共建机制,其中4个行业学院的6个专业实现了招生,学生总数达857人;3个行业学院实现了“校中厂”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两个行业学院走上了“厂中校”的探索之路。“服务呼伦贝尔是呼伦贝尔学院的使命,明确这个定位,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才是接地气的大学,转型才算成功。”呼伦贝尔学院院长王曙光说。

总监制|翟博

监制|陈志伟周飞

总策划|周飞

总统筹|蔡继乐张晨

文字|中国教育报“万里边疆教育行”内蒙古报道组成员:欧媚连保军储召生董鲁皖龙郝文婷彭诗韵

上一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古代人物是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古代人物是谁写的)
下一篇: 西府战役被俘两千名解放军战士(西府战役详细过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