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期,陕西出了唯一一个状元———韩城县(今韩城市)庙后村的王杰。他在乾隆二十五年中举,当年乡试解元(相当于省级考试第一名)。乾隆二十六年,王杰成为清朝历史唯一一个陕西状元。作为状元的他为何要在母亲出殡时要爬在棺材上让人抬出去,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清状元王杰(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朝状元王杰(清朝状元王杰与刘墉)
他秉承父志励志学业中状元
王杰的父亲王廷诏曾任浙江杭州府石门县主簿,从正九品。当时,江南才子云集,为了能让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四岁的王杰便被父亲一同带到杭州,并聘请当地名师为儿子开蒙授课。王杰悟性极高,识文习字,熟读经史子集,赋诗为文。王廷诏辞官回家乡后,生活过得拮据,但对王杰的学业没有懈怠。乾隆十二年,王杰在负有盛名的关中书院学习,师承关学传人、关西夫子、清代大儒孙景烈,这段求学经历后来让王杰受益终生,并在晚年时发出感慨:“生平行己居官得力于此。”
关中书院
乾隆十八年,王杰的父亲去世,家里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赡养母亲,王杰开始奔走四方寻求出路。乾隆十六年,王杰以会试第十名进入殿试。当时,陕西从清朝建立后一直未过状元。乾隆皇帝在翻看到王杰的试卷时,看的此试卷字迹秀丽,似曾相识,仔细回想后,才记起之前陕甘总督尹继善呈献给他奏疏上的字迹和眼前试卷上字迹的一样。后查证得知,王杰曾在尹继善手下做过书记,不但字文俱佳,人品也极好,于是将他选为第一。
他为官清中介耿直廉美名传
他在上书房任总师傅教皇子颙琰读书时,严加教训,并罚跪罚站。有一次乾隆碰见皇子被罚跪,即令站起,并说:“你教了之后是天子,他不让你教也是要当天子的,这难道不是君臣之道吗!”王杰说道:“教育了之后,便是尧舜一样的君主,而不教育便会变成桀纣一样的昏君,这才是为师之道!”
嘉庆帝与王杰
据说,当时和珅曾向乾隆告过王杰的状,说王杰在韩城有个“三王府”“四王府”。乾隆这人比较多疑,听到后便立刻派人前往韩城秘密调查,来人发现王杰家的宅子竟然藏在一个偏僻狭小巷子里特别难找,家里的大门看起来比普通人家的还要寒酸。后来才知道,当地人觉得这个寒酸的住宅实在配不上王杰的身份,便用姓氏笑称其为“王府”。乾隆得知这一结果后十分感动,便赏给他三千两银子,让他修建一个好一些的宅子,但被王杰谢绝了。
他尊敬母亲严守孝悌
王杰的父亲去世后,家里非常贫穷,为了供养母和家人,他多年在外做书记谋取生活。在他考上状元,担任浙江督学的时候,他把母亲接到了浙江赡养接,每每忙完公务便急匆匆赶回家中,同妻子一起侍奉老人。他对母亲的训导言听计从,在他前去湖南担任乡试副主考时,他的母亲对他说:“汝去年尚作举人,今皇上命汝为考官,汝勉之矣。”到任后,王杰在批阅考卷时非常勤奋,经常反复检查,生怕出了差错,违背了老夫人的教诲。在赡养母亲期间,他从没有去过府中的园林赏玩,导致了府中的园林荒芜,亭榭凋敝。
乾隆四十八年,王杰的母亲去世,他按照习俗将母亲送回韩城安葬,当时,丧事虽然办的较为简朴,但由于王杰身处高位,前来祭奠的人来来往往,很是热闹。但有一件事在后来传为了佳话,按照当地习俗王杰的母亲属于侧室并非父亲王延诏的正房,所以王老夫人的灵柩不能从王家正门抬出前往陵地,但身为孝子的王杰觉得母亲操劳一生,应受到如从正门出的待遇。经过一番争论,还是被王家的宗亲劝阻了。正当王老夫人的灵柩要抬出时,王杰突然爬在了母亲的棺材上,他告诉周围的人,今天你们不但抬得我母亲,还抬着我,我能不能正门出,站一旁的王家宗亲看到此情此景,瞬间傻眼,异口同声的回答到:“可以,可以,你是状元爷,又是当朝重臣,肯定可以”,王杰说:“那就将我和母亲一块从正门抬出吧。”于是便有了状元爷在母亲出殡时爬在棺材上被人抬出的故事。直到今天当地人还在流传着这段佳话。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身为朝廷要臣的王杰对母亲十分尊重和孝敬。
韩城状元府
1805年,王杰在北京病逝。嘉庆皇帝赐于王杰谥号“文端”,并亲自拟写祭联:“文见长,清风两袖,不畏权贵;端品高,言道一身,敢斥恶邪。”这是对王杰一生为官历程的真实写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