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孩子都喜欢动物,但喜欢科普书的孩子却很少,为什么?
榛睡鼠(榛睡鼠的图片)
很多科普书用孩子很难懂的术语,一本正经地去描摹关于动物的科学;
而孩子的自然经验不多,认知水平不高,再加上形象思维居统治地位,当这种科普书摆放在孩子们面前时,她们会本能地抗拒:不!
但,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摆脱这种抗拒的力量,所以,我一直给孩子投喂科普书,直到遇到《睡着的冬天:动物冬眠的故事》,孩子们才发生了可喜的转变。
《睡着的冬天:动物冬眠的故事》是浪花朵朵的一本有温度的科普书,它描写了一个孩子在乡下度过快乐假期的故事,这里有孩子在奶奶帮助下,对动物的探索;
也有奶奶的有趣讲述,时时刻刻流露着祖孙间的深厚亲情;
还有对冬眠知识的系统化的分类和叙述性地介绍。
1.一个温情的故事
在一次“我的爸妈在家干什么”的主题活动中,班里的孩子几乎都说“玩手机”,爸爸妈妈舍得花钱买各种名牌衣服给孩子穿,各种高级食品给孩子吃,却舍不得拿出时间陪孩子玩,所以,他们对陪伴有极度的渴求。
在《睡着的冬天:动物冬眠的故事》中,自始至终都有奶奶陪在身边,奶奶会带他找到溅起水花的池搪;
会帮助他爬上蕨类丛生的小山坡;
会带他到林子中的秘密空地,即使在冷得呆不下去的冬天,也不例外……
在这个过程里,奶奶充满温情的眼神和动作,让孩子不尽陷入深深的祖孙情感里。
2.一幅幅精美的插图
有位名人说过,
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
所以,图画在儿童阅读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睡着的冬天:动物冬眠的故事》一开始,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美景图——
而在冬天里,虽然池塘冻了,蕨类枯了,树光秃秃了,但是,向我们展示的不是萧瑟,却是一片开阔的雪景——
在这个过程,孩子可以和自己的认知产生连接,把图画中的景色幻化为生活中的场景,逐渐融入其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同时,增加了对动物冬眠的兴趣,进而让孩子萌生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3.一本无痕的哄睡书
不少妈妈都被孩子的睡觉搞得焦头烂额,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儿每天早上都迟到,他妈妈每天都向我诉苦:“都12点了还不睡!”“上床了一会儿要吃东西,一会儿又要喝水”……可他中午在幼儿园很容易睡着的呀,这就是《睡着的冬天:动物冬眠的故事》的功劳。
在这本书里,从温暖走向寒冷,从喧闹归于安静,渐渐营造出一种睡眠氛围。
在祖孙间的对话中,孩子知道榛睡鼠、蝙蝠、鹿角甲虫……都在睡大觉,这对于模仿能力很强的孩子来说很有代入感,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进入睡眠状态。
另外,我们现在都反对强制灌输知识,科普书大都是这种模式,而《睡着的冬天:动物冬眠的故事》在故事里,让孩子产生了疑问:
动物为什么在冬天里睡觉?
什么动物才冬眠?
又在哪里冬眠呢?
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如果孩子想找到答案,我们就可以开启后面的知识部分,
它帮助孩子在分类的框架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如果你想让孩子体会祖孙间的温暖,请和孩子一起共读《睡着的冬天:动物冬眠的故事》;
如果你想让孩子早点入眠,请和孩子一起共读《睡着的冬天:动物冬眠的故事》;
如果你想让孩子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请和孩子一起共读《睡着的冬天:动物冬眠的故事》;
如果你想提高孩子对美的感受力,请给孩子时间看《睡着的冬天:动物冬眠的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