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古筝的历史起源及简介(古筝的历史文化)

古筝的历史起源及简介(古筝的历史文化)

古筝的历史起源及简介(古筝的历史文化)东台的历史有了六千年?有。根据是青墩古文化遗址。古筝的历史起源及简介(古筝的历史文化)199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台土地志》载:“青墩,古属海陵。1973年出土的玉、陶瓷、木炭、稻米等文物,据碳14测定,距今5970年,正负190年”。青墩,乾隆三十三年属东台县南芗,新中国成立后才划入海安县建制,它与整个东台地域一起成

东台的历史有了六千年?有。根据是青墩古文化遗址。

古筝的历史起源及简介(古筝的历史文化)

古筝的历史起源及简介(古筝的历史文化)

199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台土地志》载:“青墩,古属海陵。1973年出土的玉、陶瓷、木炭、稻米等文物,据碳14测定,距今5970年,正负190年”。青墩,乾隆三十三年属东台县南芗,新中国成立后才划入海安县建制,它与整个东台地域一起成陆,原是划拨不去、改变不了的地理史实。规划展示馆采信土地志的学术成果,把东台地理的六千年历史凸现出来,符合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科学发展的方法论,体现出热爱东台的布展创新理念。一位没有读过这段史志的观众叹道:六千年历史弹指间,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历史厅的展陈,建筑与模型并列,群体与单体相间,宏大与细微呼应,图文与实物共趣,将古色生香的东台历史,演绎得鲜活如昨,临之如真。淮南中十场的五场挂图,明嘉靖年代的东台地域图,明清朝代的煮海煎盐写真图,由全局而局部,将观众的视野聚焦到盐的历史、盐的滋味上。

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刑部尚书彭韶奉命巡视盐政,在海边看到盐民们的艰辛酸楚,大受震撼,画出了一组《经筵进盐图》上报朝廷。明孝宗看图后亦为感动,批准了彭韶宽恤盐民的六条良策。八幅古图,复制在两方海盐历史文化柱上,图文古朴淡雅,看了令人心涛难平。

第一幅《草荡图》,描绘盐丁们栉风沐日、挥刀砍草、赤膊暴晒、腰酸臂疼的积薪之劳。

第二幅《淋卤图》,记录灶户们摊灰堆灰、挑水窨灰、身劳体瘦、形状佝偻的淋卤之状。

第三幅《煎盐图》,反映盐民们烈日暴晒、猛火烤灼、流汗如血、炼卤成盐的煎盐之苦。

第四幅《交盐图》,叙述官府加征加收,盐丁们交尽血汗盐、哀求宽期限的窘迫之况。

第五幅《放盐图》,揭露盐商赚大钱,盐民欠税课、住破屋、缺衣食的社会不公……

苦难的盐民们就这样水中取卤,火中制盐,用透支的汗水和生命,书写着明清时代东台城市的鼎盛,支付着赋甲两淮的盐赋课税,浇灌着上级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支撑着国帑的收入和国祚的运行。

盐,“每资藜藿食,亦荐王候厨。谁念味中苦,搔首空踌躇。”读《放盐图》和诗,品味先民们的煎盐生涯,其味苦杂;品味东台的盐课史,其味杂陈。

巍巍然,一道高接天际的城墙,耸立在展厅中线。这是复制的东台老城东门——迎春门。

明嘉靖三十三年至四十五年(1554—1566年)间,倭寇连年由东台场的通海口丁美舍(今四灶丰盈关)入侵杀掠。王艮的再传弟子、老秀才葛雷邀集东台场耆老上书,建议筑城御寇。隆庆三年(1569年)冬,泰州盐运分司运判马会顺应民意,组织修筑土城。马会带头捐献银两,富商曹汝言等捐出熟田,购置义冢九顷三十亩移葬乱坟,开辟出城基。数月后,全长1033.3丈的土城筑成,东西南北四面建砖门,外有护城河,东台从此有了御敌之城。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东台市军事志》载:不久,倭寇从海安方向来侵,葛雷的儿子、当过福清县丞、回东台讲传王艮之学的葛天民,组织民众在城外地上遍撒豆子,穿木屐的敌人滑倒后,埋伏的市民们用长竹矛远身刺敌,赶跑了敌寇。

半个世纪后,土城颓圮。葛雷的孙子、秀才葛世芳建议修筑砖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巡盐御史龙遇奇委派如皋县令熊奋渭来东台修造了二丈长的样本砖城,并提留帑银14000两,备建砖城。崇祯十年(1637年),分司运判卓尔康到任,修葺城垣,建楼橹(箭垛)于四门之上,望之“巍然有金汤之固”。可惜续修砖城之事,明亡未果。先人们缅怀他们的贡献,在城西部建了马公桥(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新东桥),城东部建了葛家庵,以纪念马会和葛家的三代贤人。

又过了三个世纪,1938年3月,抵御倭寇的古城被侵华日军的炮火轰毁,东台土城由是淡出了人世。然而,葛氏三代倡建城垣的桑梓之爱,仁商们捐置义冢的悲悯之爱,良吏马公等顺应民意的恤民之爱,并不因城墙的在否而湮没。复制在展厅中的明代城垣,就是一座大爱的碑铭。

走进城门,经过县署,一条石街出现在眼前,黄麻石静谧地向前铺去,青小砖有序地仄立两旁,古旧、古朴、古色,俨然东台七里长石街的涅槃。

东台城的街道,200年前是砖、石、土杂拌的九条街路,南伸北延,分段而设,节点之间,各自为之。人们要去鼓楼街市、彩衣街市、米市、牛市、小猪市交易营生,拐弯抹角,凹凸彳亍,诸多不便。

清嘉庆20年(1815年),组织编修《东台县志》的知县周佑倡议修筑主街道。捐银建造文昌阁的文人姜德新、苏榕,商人夏昉、魏熙继续捐献,41位市民捐出白银2000两,沿着穿城而过的范公堤旧址,自东向西,下砌宽阴沟,上铺黄麻石,两侧铺以青仄砖步行道,造就了一条积德聚善的七里长街,将原先的各行其道九九归一,在其后的136年中,成为可资骄傲的繁盛大街。

1953年台城拓宽街道,几十人牵拉的压路铁滚轧过,留下了县府东街、寺街、百货公司后街、新坝小菜场至牛集场弯街、清一池北街、新桥西街六段石头街。1996年旧城改造后,台城的麻石街荡然无存。当规划馆内七里长街节点进入施工时,选用哪种石材的问题出现了争论。

一说,用原有的麻石铺街,再现公益的善举,保存台城的记忆,延续城市的文化,顺民意、中民心,功莫大焉。

一说,麻石厚薄不一,表面凹凸不平,想拿平难以切割,不切割地面难平,莫如新石板,平整美观,易于施工。

市里分管领导在研究了双方的意见后,要求住建局克服技术难点,坚决用旧麻石铺设。于是,移置于公园小丘的台阶之石,铺成了规划馆内记忆之街,洁净清爽,平凹如旧,善莫大焉。

漫步厅内的麻石街,一边群巷参差,一边店面接踵。屋脊的石灰雕塑“龙口”,以“一龙在天”“双凤牡丹”“三星高照”“五福临门”“八仙过海”等图形,展现着城市古建筑的匠心和技艺。隔扇门的木雕格棂和绦板,以“福禄寿”“暗八仙”“梅兰竹菊”等图案,叙述着先民们的生活与向往。质朴的大街与精致的细节,让人们经熏受洗,温故知新。

石街的转角处,绿底黑字的标牌下,展陈着布置较详的“胡源泰茶庄”。

驻足胡家茶庄前,敞开的隔扇门间,可洞见后院的制茶工坊;货架上圆口方体的锡制茶罐外,标明着绿红黄白黑五色茶名;屋梁上吊着的神龛里,供奉着水、茶、财三位神祗;门棂上的福禄寿文字图案,透露出主人经商人生的追求与图腾。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安徽绩溪龙川12岁的贫苦少年胡沇源,来到东台宁树路便民桥口的洪德清茶庄学徒,道光二十八年辞师去姜堰自立,咸丰三年回东台收购了一家茶店开办“胡源泰茶庄”。从此,胡家以东台为基点,在三泰地区开设了数家连锁店。“胡源泰茶庄”成为东泰地区的知名商家。

胡沇源

胡氏茶庄生意兴隆,人丁兴旺,后代均按金木水火土的排行命名,读书承业。胡沇源之子胡树铭,木字辈,读过三年私塾;孙子胡炳衡,火字辈,光绪年间考上了秀才;曾孙胡增珏,土字辈,1930年上海大厦大学毕业,回东台小学教书,与东台籍女教师李文瑞结为夫妻,1942年生下的金字辈的儿子,长大后考入新中国的清华大学。

胡源泰茶庄1853年创业于东台,发展于三泰和上海,四代人在茶道商道中竞争进取,留下百年老店自强不息、以义为利的精神财富。胡家的美茶和美谈,无疑是历史东台的华彩篇章。

“咚咚,咚咚”,有观众在敲击县衙门前的大鼓,试闻其声。那叫登闻鼓,供百姓告状催官升堂之用。鼓声咚咚,有趣,也有味,是过去时代的拾遗,也是未来时代的启示:历史东台是先民们生活与创造的纪录与再现,传承和发展东台的创造与贡献,是未来东台的使命与责任;能否超越历史、超越前人,就看今天与明天了。那么,从小康的现在出发,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吧。

上一篇: 党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党项族建立了什么王朝)
下一篇: 长乐公主号邮轮网站订票(长乐公主号邮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