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萧红早期的短篇小说《夜风》。
《夜风》的故事挺简单,像一幅速写。一家姓张的恶霸地主,平日残酷地盘剥农民,革命军来了,他们盘踞在土围子里顽抗,驱使雇工、佃户为他们卖命。
张廼莹拼音(张廼莹怎样读)
然而在革命军的感召和影响下,大多数农民终于觉醒,同革命军一起攻破土围子,消灭了这一窝吸血鬼。
地主婆张老太:东北闭塞农村里的封建土财主,顽固、保守、庸陋、贪婪、吝啬、虚弱。
地主张二叔:残暴、凶狠、狡诈。
长青妈妈和长青。
还有张家一溜七个儿子和媳妇,一堆孩子。
这篇小说还是体现萧红一贯的特色,对生活画面精确描绘,对细节精雕细镂。
01
首先,它点明了这个地主婆的形象特点,她不是官太太,也不沾染资产阶级的“洋气”,完全是东北闭塞农村里的封建土财主,顽固、保守、庸陋之态可掬。
其次,穿棉袄的慌乱活画出地主婆内心的虚弱和怯懦,易露出地主阶级腐朽不堪的本质。
其三,小棉袄成了紧张的环境气氛的标志,像一只阴森的黑蝙蝠,灯影里每一忽闪,往往都引起一系列恐怖的音响,一副副惊惧的面孔,一连串慌乱的动作,因而它一出现,就象征着危机到来了。
这个小棉袄很神奇,虽只寥寥儿笔,却胜过万语千言。
长青妈妈带病给地主家洗衣裳,咳嗽得很厉害,老地主婆似乎发了善心,给了她一片药,骗得她“暗自非常感谢”。
可是第二天她病得实在厉害,没法子继续洗衣服时,地主老太婆马上追回那粒药片,说什么“昨夜给你那药片,为着今夜你咳嗽来吃,现在你可以回家去养着去了!把药片给我,那是很贵呢!不要白费了!”
作者写着仿佛也是信手拈来,毫无斧凿的痕迹,实际上却是匠心独运,无比精巧,赤裸裸揭穿地主阶级伪善、狡诈、狠毒的嘴脸。
02
小说的另一个重心写到地主和农民之间的斗争。
小说透过探子的眼睛,展现了两个细节:马匹在院心吃草,革命军“和家人一样在院心搭着炉,自己做饭”。
和他们以往的宣传恰恰相反:没有火光,没有厮杀,没有惨叫,村子呈现出一片安谧、活静、和谐的和平生活景象,有力地烘托出革命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般的亲密关系。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只消几个真实的细节描写。就把地主泼来的这些脏秽扫荡净尽。
不仅如此,这些感人的细节一出现,地主先前对革命军的种种诬陷言词,反而成了暴露地主自身丑恶的证据。
《夜风》的结尾,本是一场激烈的厮杀,但这场战斗的描写,作者实在是惜墨如金,文字精练到了极点,而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又非常之强烈。
在这里,小说没有展开战场的全景描写,而是通过地主张二叔恐惧的眼睛,突然发现山呼海啸般扑来的革命怒涛。
这两个细节,对地主灵魂的震动胜过千军万马,往日驯顺的奴隶,变成眼前狂暴的造反者,在垂死的地主眼里,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风暴。
虽说小说的成功离不开全篇总体艺术构思的缜密精细,这些细节的描写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为整篇小说的成功做好了铺垫,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彩的细节描写,才使得全文飘逸灵动,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03
最后再说一点小趣事。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小说里的地主姓张?
可以说,萧红对父亲有刻骨的仇恨,所以几次在作品中刻画狠毒恶劣的张姓地主。这也算是萧红在文学创作中为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张贤亮在西夏建立影视城是“出卖荒凉”,而萧红从事写作是“出卖痛苦”。
所以说,痛苦的积累和出卖,最终才成就了一个优秀的天才女作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