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歌向暖
赵庄姬剧照
赵庄姬是谁的女儿(赵庄姬和晋景公是什么关系她为何要污蔑赵氏)
01
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夏天,已故中军佐赵朔的遗孀赵庄姬忽然向自己的哥哥晋景公爆了一个大料。
赵朔的两个叔叔下军佐赵同、新中军佐赵括阴谋造反!
中军将栾书、下军将郤锜出来补了一刀:赵姬所说属实,赵氏谋反,证据确凿!
造反?这搁哪朝都是掉脑袋的大罪。
晋景公马上下令,命栾书、郤锜等人率军攻打赵氏府邸下宫,铲除叛臣。
骄阳似火,人头滚滚,赵同、赵括随即被杀,除赵武之外的赵氏大宗子弟,全部遇害。
这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案
不过要想了解灭门惨案背后的真相,就得从三军六卿制度说起。
02
西周建立后,为了确保周天子对诸侯的绝对优势,周朝礼制规定天子能有六军,诸侯只能一军。
但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威严尽失,诸侯开始肆意扩军。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晋国实力暴增,晋献公将一军设上下两军,上军由晋献公亲自统帅,下军由太子申生统帅。
到了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晋文公为了应对新的国际形势,又再次扩军,将晋国军队设为上、中、下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佐,合称三军六卿,并形成定制。
六卿出将入相,上马管军,下马管政,是晋国政坛六大巨头。
六卿地位从高到低分别为中军将(中军将还兼任元帅、执政大夫,是第一军政大臣)、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并按照"长逝次补,父死子继"原则,轮流执政,世代把持晋国朝政。
到了晋景公时期,晋国势力最大的卿族是赵氏。
晋景公
赵氏上任当家人、中军将赵盾,弄死了晋灵公,扶立了晋景公父亲晋成公黑臀,而且晋国六卿中有四卿是他小弟,赵氏在晋国可谓是一手遮天。
虽然赵盾在晋成公六年(前601年)就已经死了。
可是,赵盾的儿子赵朔曾做到中军佐,赵朔死后,赵盾的弟弟担任下军佐,赵氏对晋国影响依然很大。
晋景公十一年(前589年),晋国在鞌之战大败齐国,一扫晋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颓势,晋景公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高。
晋景公开始动起了小心思。
晋景公十二年(前588年),晋景公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首先就是扩军。
在原来的三军基础上再增加新的上中下三军,三军六卿变为六军十二卿。
这十二位卿分别是:
中军将郤克、中军佐荀首;
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同;
新中军将韩厥、新中军佐赵括(赵盾的弟弟,不是长平之战的赵括);
新上军将巩朔、新上军佐韩穿;
新下军将荀骓、新下军佐赵旃。
晋景公这么做有两层用意。
第一:晋国复霸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扩军势在必行。
第二:晋景公吸取了前代公卿执政臣权太强的教训,尽量往里面掺沙子,六卿变十二卿,能进一步分化臣子的权力,减弱赵氏集团影响力,让更多有忠君能干的将领加入执政班子。
这个新执政班子,赵氏集团只剩下了赵同、赵括、赵旃(赵氏小宗,邯郸赵当家人)、韩厥(赵氏盟友)四个人,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然而,这并不能让晋景公满意,他希望的是能彻底铲除赵家,为此他必须还要再等待一段时间。
03
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晋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中军将郤克去世,下军将栾书接任中军将。
第二:赵氏忽然传出了一桩丑闻:赵庄姬和赵朔的叔叔赵婴齐有奸情。
叔叔与侄儿媳妇私通,这瓜太大了,赵婴齐的两位哥哥赵同、赵括异常恼怒。
赵婴齐
第二年春天,为了赵家的脸面,他们将赵婴齐逐出了晋国。
赵婴齐临走前对哥哥说:“有我在,栾氏不敢作乱。如今我流落异国,两位哥哥恐怕马上就会遭殃了了。”
可赵同、赵括根本不听,将他赶到了齐国。
最终,赵婴齐死在了齐国。
《左传·成公五年》载:五年春,原、屏放诸齐。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弗听。
果然,三年后,赵庄姬向晋景公告发赵同、赵括蓄意谋反,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问题来了:赵婴齐被驱逐都过去三年了,如果赵庄姬是因为此事对赵同和赵括怀恨在心,她应该立即报复,没理由拖到三年之后。
其实,答案在赵婴齐的那句“我在,故栾氏不作”上。
04
栾氏指的是栾书。
栾书
两年前,郤克在世时,栾书只是下军将,排行第五。
晋景公十一年,晋国三军六卿:
中军将:郤克、中军佐:荀首;
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同。
可郤克去世后,栾书却出人意料地越过荀首、荀庚和士燮,被越级提拔到中军将。
为什么晋景公会选择栾书呢,很简单:分权。
因为荀首是已故中军将荀林父的弟弟,智氏的当家人;荀庚则是荀林父的儿子,中行氏当家人。
两家本是一家,叔侄俩无论谁当中军将,都足以形成对其他各卿族的绝对优势。
士燮那更不用想了,他的父亲士会是郤克之前的中军将,此时退休在家,活蹦乱跳,活得好好的。
士燮上位,那就意味着他们家有两位在世的一把手,这太恐怖了。
一边是兄弟并肩,一边是父子连手,无论选谁,都会重蹈当年赵盾专权的覆辙。
这是晋景公绝对不能接受的。
而且,晋景公也没有按往常一样让下军佐赵同升任下军将,而是让郤克的儿子郤锜接任下军将。
晋景公可谓一箭双雕,提拔六卿当中实力最弱的栾书当中军将,提前压制了中行氏、智氏、士氏(即范氏),还打压了赵氏。
05
可栾书这个“史上最弱势”的中军将该怎么当?
既然做了一把手,他绝不能一直这么弱势下去,否则,前荀林父就是他的榜样。(晋景公三年,晋楚邲之战爆发,中军将荀林父率军迎战,但因为中军佐先縠不听号令、违命出击,诸卿不配合,晋军惨败)。
栾书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
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栾书率军南下救郑。
栾书用析公的计策打败了楚军,接着晋军又攻打楚国小弟蔡国。
楚国的公子申、公子成率军去救援蔡国,在桑隧与晋军相遇。
栾书深知晋军劳师袭远,不适合与以逸待劳的楚军决战,他有意撤军。
可赵同和赵括极力主张对楚开战。
不仅如此,哥俩还裹挟了其他人,对栾书构成了舆论压力。
还好,栾书在士燮、韩厥和荀首等人的支持下,硬生生的把赵同和赵括的主战意见给压了下去。
否则,晋国极有可能重蹈邲之战的覆辙。
但经过此战,栾书也明白了,虽然赵氏实力不如以前强大了,但仍然是个刺头儿。
为了能坐稳中军将的位置,他必须拔掉这根刺。
06
正所谓瞌睡遇到枕头,就在这时赵庄姬向晋景公告发赵氏谋反,刚好给了栾书一个绝妙的借口。
而另一个做伪证的下军将郤锜,如意算盘打得也很响。
郤氏是赵氏曾经的小弟(郤锜的爷爷郤缺是赵盾的心腹,赵盾临死前就安排郤缺接任中军将),可这点交情早就烟消云散了,郤锜瞧上了赵氏的卿位,不弄死赵氏,郤氏该怎么上位?
其实赵庄姬告发赵家谋反,没啥确凿证据,但有了栾书、郤锜这两个证人,可信度就大大增加了。
而且晋景公早就想清理赵家,于是君臣三人一拍即合,立刻对赵氏下了死手。
事实也是按他们先前计划的一般。
赵氏灭族后,晋景公终于走出了赵氏阴影;
栾书除掉了两个刺头,坐稳了中军将的位置;
郤锜也赚得盆满钵满,除继续担任下军将之外,他的堂弟郤至也被任命为新下军佐,叔父郤犨后来也担任了新军佐,郤氏一门三卿,进入了最繁荣的时期。
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权力斗争才是赵氏被灭族的深层原因,如果没有栾书和郤锜在背后撑腰,赵庄姬一个寡妇,有胆子去告发赵氏吗?
所以赵庄姬只是栾书、郤锜诛除异己的工具而已。
PS:本文史料部分全部依据《左传》,不参考《史记》的相关内容,因为有关的此处记载,司马迁把年代弄错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