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11月,慕王谭绍光在苏州召开会议,与郜永宽、汪安钧等8大将领商议破敌之策。会议期间,谭绍光言辞激烈,说来自三江两湖的将领意志不坚定,有投降淮军的倾向。此时,汪安钧惶恐不安,他从座位上一跃而起,拿着匕首刺向谭绍光的腹部,其余七人也一起上,割下谭绍光首级。
傅善祥是谁(傅善祥真有其人吗)
八大将领叛变,苏州陷落,李鸿章“不讲武德”,背信弃义,杀了8人,还屠戮城内放下武器的4万太平军,是为“苏州杀降”事件。慕王谭绍光,象州人,是两广“老兄弟”,武力值强悍,结果死于叛徒之手。相对谭绍光而言,何震川比较幸运,太平天国灭亡后,据传他跟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隐居上海。
何震川,广西象州人,与慕王谭绍光是老乡,名气没有后者大,但何震川却是幸运之王。早年何震川,努力读书,致力于科举考试,在考试中得到了秀才,前途一片光明。相对洪秀全而言,何震川还是很厉害,年纪轻轻就是中了秀才,洪秀全则连续考了4次,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
考了4次,洪秀全没有中秀才,还生了一场大病,得不偿失。为此,洪秀全一怒之下举旗反清,自己改变命运。何震川考中了秀才,接下来就是乡试,朝着“举人”目标前进。可惜,何震川文章言辞激烈,喜欢议论时政,而不是认认真真写的八股文,结果失败了。
文章写得好,却没有中举,何震川也是非常不满,对清朝官吏痛恨不已。1847年,冯云山在紫荆山传教,来到了象州地区,何震川一家都在参加拜上帝教,想借此机会改变命运。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附近各地教徒纷纷焚烧房屋,带着家当来追随洪秀全,为了实现“人间天堂”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何震川,全家22人都参加起义军。北上天京途中,何氏家族阵亡19人,只有何震川及其弟弟,还有一个侄子活下来,参加起义的代价非常大。
何震川能活下来,没有阵亡,主要是他从事文职工作,而不是上战场厮杀。太平天国阵营,读书人不多,能跟何震川掰手腕的,估计就是冯云山、黄玉昆、卢贤拔、曾水源、曾钊扬等几人。所以,读书人地位显赫,得到洪秀全、杨秀清的重视,而不是后人所说的,太平天国痛恨读书人。
马上打天下,但不能治天下,洪秀全、杨秀清也很重视读书人,只是这些读书人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罢了。所以,何震川参加起义时,都是从事文职工作,协助杨秀清批阅奏折。
杨秀清主持政务,何震川得到重视,是东王的左膀右臂。1853年2月,太平军从武昌东征,夺取南京,咸丰皇帝惶恐不安。此时,太平天国内部关于定都何处产生了分歧,天王洪秀全主张建都开封,在河南发展;东王杨秀清则主张定都南京,在东南发展。
为了让洪秀全屈服,杨秀清表演“天父下凡”的同时,命令何震川写作《关于建都金陵论》一文,阐述建都南京的优点。何震川认为,金陵龙盘虎踞,有长江和钟山之险要,还有东南财税支撑,是成就帝业的保障。想当年,朱元璋“开局一个破碗,建立了大明王朝”,南京就是发家之地。
何震川文采飞扬,说得头头是道,群臣又害怕杨秀清“天父下凡”,也纷纷上奏天王,希望定都南京,成就帝业。洪秀全迫于压力,只能建都南京,不再讨论定都开封之事。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开设科举考试,招揽人才,女性也能参加考试,这是一大进步。何震川,才华出众,成为第一次科举考试的负责人。这次考试,诞生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这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傅善祥中状元,何震川对其另眼相看,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
女状元傅善祥,起初在天王府工作,后被杨秀清调往东王府。何震川,东王的铁杆亲信,除了负责东王府的文案,还负责记录洪秀全的生活起居,故而能在天王府与东王府之间任意往来。也许是这份特殊的工作,何震川与傅善祥会面的机会非常多,彼此暗生情愫。
中秋之夜,傅善祥还写下一首诗,送给何震川,表明心意:“秦淮无限恨,佳节况中秋;侠义梁红玉,高才秦少游。花开三日暮,人到五更愁;相见不相识,长江滚滚流。”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傅善祥事先出逃,何震川则在事后主动隐居,躲过韦昌辉的屠刀。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再次将何震川调回天京,然后派他去协助陈玉成战斗,成为一员将领。傅善祥呢?有一种说法是,她为了身家性命安全,嫁给了同样对她仰慕不已的谭绍光。
另一说法是,天京陷落后,何震川与傅善祥化妆成难民出逃,来到上海隐居,在一个巷子里终老一生。那么,女状元傅善祥究竟嫁给谁呢?笔者认为,傅善祥嫁给谭绍光,或者是何震川,都有可能。乱世中,一个女子无依无靠,她需要的是安全感。
天京事变后,李秀成崛起,谭绍光是麾下悍将,傅善祥选择嫁给慕王。谭绍光死后,傅善祥留守天京,孤苦伶仃;生在乱世中,她再次选择何震川,也无不可。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金陵癸甲纪事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