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风云(三百零八)
春秋是谁写的(春秋是谁写的著作)
昭公十八年(下)
第三百回勤勉家国成梦乡妻儿活捉君随行
六月,“鄅国”(今山东临沂城北,妘姓祝融八姓国之一)国君正在巡行踏勘“藉田”,所谓“藉田”?是国君亲自在农田中耕种,以示对农业的重视。邾国率师偷袭入侵,鄅国一看情况不对,想关闭城门,不料,被邾国名羊罗者直接冲过去,砍下守门人的脑袋,用手提着,就这样堂而皇之进入鄅国,还把全体百姓活捉而归。
国君鄅子说:“我无处可去。”便跟随自己妻女去邾国。邾庄公(曹穿)归还国君鄅子夫人,留下鄅子女儿。
秋季,安葬曹平公。鲁国前往参加葬礼者看到有周大夫原伯鲁在,便与之交谈,发觉其不喜学习。回鲁国把情况告知大夫闵子马(闵马父)。
闵子马开始预测:“周天子怕有动乱要发生了?社会必是说辞很多,才会影响在位者。众大夫怕失官位而被迷惑,或说:‘可以不学,不学无害。’为了无害而不学,苟且度日。这样,下陵上替,社会能不动乱吗?学习好比种植,不学如草木堕落了枝叶,原氏也快灭了?”
闵马父说得话很是惊心,社会乱源在于八面来风,百口莫辨时,干脆就不想学了。不学、不知、不想、不思、不说,反而可以得到安稳的生活,但这种安稳的结果是灭亡。
七月,郑国子产一方面因为火灾所带来的损失,开始大筑社庙,祭祀四方神灵祈求解除灾患,用来振兴民心,符合礼制。
另一方面筹备阅兵事宜,精选士兵,清除检阅场地。子太叔家庙在检阅场地的南边、寝室在北边,庙寝间庭院狭小。限定期限已经超过三天,子太叔让清除劳役者排列在检阅场地的南北,交待事项:“子产经过时,若下令快速清除,就先动手拆寝室。”
子产上朝时,途经此地而发怒,劳役者便往南去毁庙。等到子产过十字路口时,忽然反应过来了,马上告知随从去制止,说:“拆北方寝室,别拆庙。”
楚国图腾
火灾发生时,子产登上矮城墙颁发武器。子太叔不以为然地说:“是晋国前来讨伐?”子产说:“我闻知,小国忘记防御危险,何况发生火灾了?国家不会被轻视,是因为知道防备。”
没过多久,晋国边吏前来责备郑国:“郑国火灾,晋国国君、众大夫不敢安居,占卜占筮、奔走四方遍祭名山大川,不敢爱惜牺牲玉帛。郑国火灾,寡君忧虑。今执事面露凶光登城墙颁发武器,向谁问罪?边境人害怕,不敢不前来报告。”
子产威严地说:“正如您所说,敝邑火灾,为晋君所担忧。敝邑政事不当,惹得上天降下火灾;又畏惧谄恶者乘机谋划,开启贪婪之心,增添敝邑的不利,更加重晋君的担忧。幸亏没亡,还尚可解释。若不幸而亡,晋君就算为敝邑担忧,怕也鞭长不及。郑国若遇他国讨伐,希望可以投靠晋国;既已事奉,哪敢生贰心?”
家国同理啊,越是在困难时期,外围是众虎环伺,怎能不自强自励?
去年楚师败绩,让处于攻势的楚国变成守势为主了。左尹王子胜对楚平王谏言:“许国对于郑国,犹如仇敌,许国居住楚国国土上,才会对郑国无礼。晋国、郑国双方和睦,郑国如果来讨伐许国,外加晋国帮助,楚国就会丧失国土。君王何不迁出许国?许国不在楚国国土上,郑国可推行好政令。”
楚国已经没有力量保护前来投靠的许国,只能把许国丢出去守卫疆域,不让许国在楚国国土之内。
左尹王子胜继续说:“许国说:‘那是我旧都。’郑国说:‘是我获胜的城邑。’‘叶地’(今河南平顶山叶县南)在楚国好比方城山外的屏障,这块土地不可轻视,国家不可小视,许国不可以作为俘虏对待,仇恨不能开启,君王请考虑。”楚平王高兴地接受提议。
冬季,楚平王派遣王子胜把许国迁居“析地”,也叫“白羽”(今河南南阳西峡)。史家把两个小国许国与郑国写在一起,郑国自强不息、许国投靠他国进行对比,用心良苦。任何投靠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奋发自强才是唯一上升之通道,这是史家的言外之意。
《鄅子泪》
耕耘鄅子在农田,邾公偷袭鄅君咽。
毁其家园杀守门,羊落虎口众羊牵。
相随妻女共生死,留女归妻泪涟涟。
弱肉强食丛林法,治家勤勉梦想残。
壬寅年四月十三日
楚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