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绛县这个名字感到很好奇,为什么叫绛呢,这个字在我看来是不多用的,在一位朋友的指引下,来到绛县西北的紫金山,人们说绛的名字来源于这座山,山狭长,不是很大,从东到西大概有七八个山峰,山上长着稀稀拉拉的荒草,岩石裸露,有好几处岩石开采的痕迹,也许正是由于这山土壤贫瘠,红褐色的岩石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一片绛红的缘故而得名“绛山”吧。站在山顶可以看到西边的闻喜,北边的曲沃,三面的平原夹着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山,他便是这里的统帅,这里的神了,统领者着这里方圆几百里的沃土。从山上眺望东南,整个绛县县域及南部的中条山尽收眼底,这里是运城盆地的最东边,良田万亩,涑水河的发端。
太阳初升
寻找紫金山
唐朝绛州在哪里(绛州在哪里)
紫金山远眺
如果说新绛县因地上文物的众多与完好而能成为中国文化历史名城,而我觉得绛县却可以成为山西人的精神图腾,因为“晋”代表山西,因为晋国霸业始于绛! 晋国的都城从绛山东边的翼城,到曲沃,到绛县再到新田(今侯马)。而最辉煌的时期是在绛县这段时光,当晋景公将都城迁到新田后将新田称为新绛,而故城绛县称为故绛。
倗国目的考古现场已经回填,如今只剩这块碑和说明牌
从周成王桐叶封弟,燮(xie)父称晋,到骊山烽火,文侯勤王,从曲沃代翼,到绛都荣光,从晋文公称霸中原到景公迁都新田,绛县作为晋国的都城84年。异亩同颖、假虞灭虢、唇亡齿寒、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泛舟之役、割股啖君、贪天之功、秦晋之好、董狐直笔、渭阳之情、相敬如宾等成语的背后都演绎着一个个东周列国的爱恨情仇和历史变迁,而晋作为周王朝的另一个兄弟的家里也是迭荡起伏,波澜壮阔。而这些都源自与这段时期这个地方,我想如果用“一座绛县城,半部春秋史”来形容绛县当时的历史地位应该不为过吧。
绛县有“天下第一县”的由来,在夏商周的时代君王统治都是分封制,伯、侯、子、男亲疏远近,论功行赏,而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最早将京畿附近的地区称为“县”,晋献公在经历了王公内部的夺权斗争后,对晋国的王族公子进行屠杀,致使晋国无公族,导致分封制无法沿袭,这也成为“郡县”制推行的直接原因,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的县是“绛县”,所以绛县也有“天下第一县”之称,也为后来进行集权统治推行郡县制提供了范例。
绛县有尧王出生地一说,上古时代由于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史学家的推断也不甚准确,在这里有些地名确实是几千年来一直在民间延续,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和联想,不过也从侧面证明,这里曾经有过尧帝活动的痕迹,旁边的翼城最早叫唐,那唐尧在此生活过也不是没有道理,尧寓村位于绛县县城南四公里处,自古以来有尧王故里的传说,2001年“唐尧寓处”的石碑在尧寓村被发现,绛县还有三个和尧有关的村名,第一是尧都村,在绛县南樊镇尧都村,卫庄镇有个宿尧村,传说尧王在磨里峪的高岭上建了一个祭天台,后来祭祀的管理者在这里建立村落叫尧寺头村,这些地名与传说也说明四千多年来,黄帝的后裔一直在这里生产和生活,华夏的文明也一直在这里延续,从黄帝到后稷到叔虞,到晋文公、晋悼公再到普通的老百姓,姬姓的后人一直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绛县文庙
绛县的文物古迹散落在各个村镇,不是很集中,规模也不是很大,车厢城遗址、倗国墓遗址、周家庄遗址、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狐偃将军庙、文庙、董封戏台等等,有些遗址在发掘后已经回填种地,如今只剩下一块石碑,有些也许只是个大土丘,但是也无法阻止你去寻找,哪怕只是去看一眼,没有人知道你曾经来过,就像没有人知道尧曾经来过,舜曾经来过,也许这种旅行更像是一种对于家族过往历史的整理与思考,通过对先祖的功过是非,兴盛衰亡过程的了解,这种了解和认知将化为你内心的归属与力量,仿佛将自己置身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你是曾经的谁,谁又是曾经的你,一种无形的心灵穿越,会让你产生一种豪气,一种更加开阔是非观和世界观,你将续写先祖的历史,他们也将续写你的历史,因为他们的血脉也在你的身体里流淌!
东华晚照
如果说对零散的遗迹的寻找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旅行,那么绛县的东华山和降北大峡谷让你身心同时融入大自然,酣畅淋漓的享受中条山东麓的秀丽美景!
东华日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