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织布的拉祜族妇女
竹制品是拉祜族生产生活中使用较广的器物。拉祜族居住的寨子周围都种植竹子,既可以用竹子加工成整件的农具,也可以用竹篾编制精巧精致的家居生活用具。
整件农具如竹尖棍、扁担、篾刀、竹刀、抓耙等,虽然是相对粗糙的农具,但处处显现着拉祜族适应自然和创造生活的生态智慧。
拉祜族服饰(拉祜族服饰特点)
丨篾簸箕和篾饭桌
竹尖棍是适应当时刀耕火种生产方式的一种发明,将竹子一头削尖,后面的竹节打通,洞口的大小以种子能通过为宜,将种子放在竹尖棍后面的竹筒里,点种时,竹尖棍插进土壤形成小坑,种子正好抖落在小坑里,点种的人用脚盖上泥土,即完成一个单位的点种。这种点种方式节奏轻快、省力、均匀。
丨编篾桌(王文贵摄)
篾刀是砍除田埂杂草的工具,有长有短,视田埂高低而定。制作时,取一片竹块,将上部分打磨平滑为刀把,然后以刀把为对称轴,将下半段削成剑状即可。拉祜族的梯田田埂较高,杂草极易滋长,每年农历五六月间要芟田埂,铁制刀具易缺和砍伤谷穗,难以派上用场,而篾刀轻巧,使用时依靠臂力调节,可以全方位除去田埂上的杂草。
丨篾带
编制的生活用具主要有背篓、竹篮、篾席、篾笆、篾凳、篾椅、篾桌、箩筐、鱼笼、簸箕、筛子、鸟笼、鸡笼、撮箕等,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形制浑厚精美、结实耐用。
拉祜族男子擅长编制农具,雍正《云南通志》卷二十四载:“黑铺(指拉祜族)……性巧慧,善作宫室,编竹为器,一切床几桌凳备极精巧,汉人没能及。”
服饰是拉祜族名物制度的核心。因为历史上长期没有文字,拉祜族将自己的历史缝在服饰上。
丨穿长袍的拉祜族女子头饰
史诗《牡帕密帕》《学典鲁典》里说,拉祜族先民居住在“糯海而波”一带时,在江西街上,天神厄莎看到拉祜人还赤身裸体,便赐予“补哟里哟”(蚕种棉种)教他们去做衣服。拉祜妇女不会做衣裳,就仿造江西街的样式做成开襟长衣,仿照山里石头的花纹做成红、白、黑的几何图案,镶在斜开襟边沿,用色线和线带组成蕨纹镶在胸围及托肩部位。
丨《牡帕密帕》(拉祜文版)封面
《劳动歌》里则说,远古的时候,天神厄莎告诉拉祜族,女人的服饰看喜鹊的羽毛来做,男人的服饰看乌鸦的羽毛来做。拉祜族服饰尚黑,服装大都以黑布为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
丨临沧南美拉祜族服饰
后来,随着迁徙与战争,拉祜族人服饰里的历史记忆更丰富了。以女性的包头为例,用青蓝色土布制作而成,长二丈有余,两端有线穗,线穗由九十九根线组成。九十九根线穗是为了纪念迁徙战争中,拉祜男子用九十九根包头分三十三处从城墙上救出被困的拉祜族妇女。另外,拉祜族服饰上的狗牙、太阳月亮花、恋爱花等,三山三箐等都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拉祜族民族认同的重要依据。
丨拉祜族服饰
“迷搓”是拉祜族服饰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语意为背包,同时含有追随生命、不离不弃的意思。拉祜族男人有“四不离”之说,迷搓排在首位(男人“四不离”指男人生不离迷搓、不离刀、不离弩、不离芦笙)。
丨班利迷搓(李晓维摄)
迷搓与拉祜族的关系,从采集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远古时候,“上山采野菜,养得活家人”,身背迷搓,上山采摘是拉祜族的日常,采集的野菜瓜果随手装入迷搓中。那时的迷搓容量较大,多用青蓝色粗布制作,较宽大,不绣花,也不装饰,厚实但不浮夸,透露着拉祜族质朴敦厚的性格。
随着采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背袋逐渐缩小,成为一种装饰。心灵手巧的拉祜族妇女在挎包上编织出美丽的花纹图案,以及“中国拉祜”“澜沧拉祜”“西盟拉祜”等字样,还用彩色丝线刺绣出花朵、动物等图案。现代的迷搓,融入了拉祜女子娴静爱美的禀性,是淳朴社会风貌和现代观念共同缔造的文化结晶。
丨拉祜族常随身背迷搓
铁器加工在拉祜族日常生活中意义重大,一般由铁章利(铁匠)完成。在传统拉祜族村寨中,章利和摩巴(祭司)、卡些(头人)一样,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
经章利之手制作的铁质工具主要有镰刀、十字斧、斧头、锄头、长刀、砍刀、短刀、尖刀、钐刀、火镰等,章利在战时也制作标枪、叉,同时兼制金银首饰。
丨新娘接“新水”,上衣有银饰
银饰是拉祜族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主要有戒指、项圈、手镯、耳环、纽扣、银泡、大银牌、银坠等。除戒指、耳环和手镯的民族特色不太明显外,银泡、银牌、银纽扣、银坠子都是拉祜族服装上的特色装饰,是拉祜族文化生活的教科书。
建筑工艺是拉祜族生态智慧的结晶。拉祜族建筑工艺经历了从岩居穴处,建盖简单窝棚,到建设掌楼房、穿榫房的发展历程。
落地式的杈杈房是拉祜族传统建筑样式,房子的房檐较低,一般人要弯着腰才可以进入。建筑材料一般以原木为柱为梁,苦竹做椽,茅草盖顶,竹笆隔墙。
丨民居
干栏式的掌楼分上下两层。建房方法很简单,用木料做柱、梁,屋面有一定的坡度,房顶覆上山茅草或挂瓦,墙体用木板围成,楼上住人,楼下关家畜,堆放杂物。拉祜族的建筑工艺自然、古朴,房屋建筑上修饰极少,只是在宗教设施如寨神桩、神鼓、门窗上才能见到一些粗犷的雕琢。
工艺教育是拉祜族生产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且始终包含着对民族生存境况及前途的关心,握在手里的工具本身被赋予了某种道德禀性,如锄头和勤劳的关联、弓弩和勇敢的关联。
丨民居(曾国德摄)
拉祜族的语言文化中,这些关联常常形成一些朗朗上口的格言警句,随时随地地涵养着拉祜族的民族性情。比如“想使锄不锈就经常挖,想让娃娃成器就经常教育”,农具的教育中包含对儿女成人成才的希冀。“小刀把舂不细辣子,一根草盖不了房子”,明说是舂辣椒和盖房子的工艺,实际指向却是人如何社会性地生活以及获得必需的社会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