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古体诗的分类(古体诗的分类有哪些)

古体诗的分类(古体诗的分类有哪些)

古体诗的分类(古体诗的分类有哪些)古体诗的分类(古体诗的分类有哪些)下面给大家介绍格律诗的几种变格形式。1.首句不入韵格律诗的标准格式是首句入韵(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首句不入韵的格式,除了第一句与标准格式不同以外,其余句子格式与标准格式相同。七律的首句不入韵的格式如下: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古体诗的分类(古体诗的分类有哪些)

古体诗的分类(古体诗的分类有哪些)

下面给大家介绍格律诗的几种变格形式。

1.首句不入韵

格律诗的标准格式是首句入韵(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

首句不入韵的格式,除了第一句与标准格式不同以外,其余句子格式与标准格式相同。

七律的首句不入韵的格式如下: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律的首句不入韵的格式如下: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的首句不入韵的格式如下: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绝的首句不入韵的格式如下: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首句入邻韵

这种形式的格式与标准格式相同,只是第一句最后一字押的是相邻的韵部的韵脚;这种首句入邻韵的格式以七律见多。

例如,旧游如梦先生的《感撞机事件》:

冲冠一怒忍听闻,沧海无声敛泪痕。

短发九州惊世界,长歌一曲动乾坤。

宁将热血千穿鼓,敢向刀锋再断魂。

环宇犹能称大国,岂容魍丑数欺门?

本诗的“痕”“坤”“魂”“门”押的都是“十三元”的韵,而首句的“闻”押的是“十三元”旁边的“十二文”的韵;此所谓首句入邻韵。

(二)拗救之法

1.什么是拗救?

拗救就是当格律诗由于语言的局限或为了保证意境而不能严格地遵守平仄规则时的一种对应方法。目的在于保持格律诗的整体的平仄声律的均衡,符合发声美学,是格律诗的一种变通方法。从此角度来看,格律诗的声律规则也是可以灵活变化的,不是僵化无变化的。

2.什么时候要拗救?

前面已经介绍过格律诗的平仄规则和各种格式。以七言格律诗(七律,七绝,七言排律)为例,前面说过“一,三不论;二,四,五,六,七分明”,但当“二,四,五,六,”中的某个字应当用平声,实际却用了仄声时,就要在另一处应该用仄声的地方(也是“二,四,五,六,”的位置)用平声给补救回来。按照这个规律,经过拗揪的诗的“二,四,五,六”的平仄的数量应该与标准格式的平仄的数量一致,因此整体的平仄声律是均衡的。请注意,用“一,三”来救是不算数的,因为“一,三”是不论的(第七个字是不能错平仄的,因为关系到句子的押韵或尾音)。

3.拗救的方法

拗救的方法,常见的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当句救,就是在一个句子内进行拗救;一种是对句救,就是在一联内进行拗救;一种是次联救,就是在下一联内进行拗救。

(1)当句救

请看在下的拙作《七律/登泰山绝顶》

先师意境何处寻?极目茫茫万里心。

峰断云烟分南北,势惊天地冠古今。

长风平野襟怀阔,落日残碑草木深。

回首群山无数小,扶岩独会此登临。

这首诗是七律的平起式,是首句入韵的。

在这一首诗中,第一句的标准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六个字应该是平声,但用了“处”的仄声,因此在第五个字(应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何”的平声给拗救回来了。

(2)对句救

还是以在下刚才举的拙作的例子进行说明,请看颔联(第二联)的标准格式应该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句的第六个字应该是仄声,但用了“南”的平声,因此在下句的第六个字(应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古”的仄声给拗救回来了。

另外,顺便提一句,象这样在上句的哪个字错了平仄,就在下句相应的哪个字给补救回来的方法,古人也称正救;如果上面提到的下句补救不是在第六个字,而是在第二个字拗旧的话,就称作错救(是错开拗救的意思,不是救错了的意思)。

(3)次联救

这种情况是当上一联的上句符合平仄,而下句有不符合平仄的字时,就在下一联的上句中给拗救回来,方法也如上所述的对句救的方法相同,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初学格律诗写作容易犯的诗病

1.孤平

在一句中,除了韵脚是平声以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句子称为孤平。汉语发音中,平声响亮,如果犯了孤平的毛病,整个句子就读不响。

前面说过平仄的规则是“一,三不论;二,四,五,六,七”分明,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如果第一个字是仄声,则第三个字应该是平声,否则除了韵脚的第七个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就犯了孤平了;如果第一个字是平声,则第三个字则可平可仄。此时,“一,三”的不论是有前提条件的。

这里要说明,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不存在孤平问题。

2.三平

在一句的句尾三个字,如果都是平声,即形成“平平平”的格式,就叫三平。如果犯了三平,句子读起来,就无抑扬顿挫的发音变化。

前面讲过,“二,四,五,六,七”如果不分明时可以拗救,但在“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子中,第五个字必须是平声,不能将最后三个字变成“平平平“的形式。

3.重韵

所谓重韵,就是在一首诗中,两次或两次以上用同一个字押韵。

4.重字

所谓重字,就是在一首诗当中,两次或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字。尤其是在一联的的两句对仗时,使用了相同的字。因为格律诗的字数有限,每个字都要求发挥最大的表现力,这种重字与重韵一样,使用相同的字,就势必限制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并且有重复的感觉。

有两种情况不属此列,一是以前介绍的相同字的当句对,如杜甫的《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二是叠声词,如“茫茫”“萧萧”“滚滚”等。

5.合掌

在对仗中,上下两句意思相同,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称为合掌。所谓合掌,就是说象人的左右手掌一样完全相同,形成重复,言外之意就是其中有一句是废话。如“天地”对“乾坤”,“关门”对“闭户”等。如刘琨的《重赠卢谌》“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鲁国人在西边打猎打到一只麒麟,孔子知道了为此流泪,感叹他的道行不通了(见《史记》“孔子世家”)。这里的“宣尼”和“孔丘”都指孔子;“悲”与“涕”意思相同;“获麟”和“西狩”是一回事。这两句意思完全一样,是合掌。

另外,沈约还提出了“八病”之说,但由于过分地讲究声律,故前人没有采用,这里也就不一一介绍了。

1.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因为格律诗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诗体,所以唐代人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予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2.古体诗的特点

由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这种诗体是不必讲究平仄的(也有讲究平仄的,但为数很少)。为了使这种诗体更加容易朗朗上口,唐代人加上了押韵的概念,但其要求也是很宽松的。在一首古体诗诗中,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转韵(就是开始押一个韵部的韵脚,以后随着自己的需要,可以转押其他韵部的韵脚),因此一首古体诗可能会押很多的韵(一韵到底的诗也有,为数也不多)。另外,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也根据作者自己的需要而定。

也许有人会说古体诗比格律诗好写,其实不然;诗歌(无论是中外古今哪一种诗体)都讲究立意要新。就格律诗而言,如果立意稍逊,而句子对仗工整新颖,尚有看点(当然格律诗也很追求立意,这只是退一步而言);如果一首古体诗立意不新,整篇就索然无味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写好现代诗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古体诗的分类

前面曾经讲过,从诗体的形式上,古体诗大致可以分为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乐府体(也称杂体)。五言古体的特点是通篇以五言为主(一句五个字),七言古体的特点是通篇以七言为主(一句七个字),乐府体的每一句的字数长短不一。

4.古体诗的用韵特点

古体诗是不必讲究平仄的。用韵虽然也没有限制,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作为参考的(当然这些规律不是一定要遵循的,也是根据作者的需要来定)。

一是在意思转折处转韵;当叙述的意思一变的时候,往往应该转为其他韵部来押韵,这样一来,语气得到了加强,通篇的层次也分明,而且显得错落有致。

二是在叙述高兴,使人兴奋的意思时,往往使用平声韵;当叙述悲怨,愤怒的意思时,往往使用仄声韵。

三是除了偶数句押韵以外,奇数句也可以押韵(格律诗除了首句入韵的以外,奇数句是不能押韵的)。

上一篇: 双重性格的人的特征有哪些症状呢(双重性格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烁字五行属什么(烁字五行属什么和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