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因为削藩,引发了朱棣的不满,他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起兵造反。朱棣手下只有十万之众,对抗不了建文帝的百万朝廷兵,但他随后,得到了宁王朱权的朵颜三卫和八万甲兵,最终具备了抗衡建文帝的实力,但建文帝昏招频出,用错了人,让他输掉了靖难之役。
建文帝最开始任用耿炳文为将。耿炳文是朱元璋时期的老臣,身经百战,但他擅长防守,不擅长进攻,朱棣是一位擅长进攻的名将,两人交手结局可想而知,耿炳文惨败给了朱棣。输给朱棣后,耿炳文选择了他最擅长的防守。如果让耿炳文死守下去,可能会拖垮朱棣,但是建文帝对这个结局十分不满,他撤换了耿炳文,用了李景隆为将,这将建文帝朱允炆带向了毁灭。
李景隆虽然是李文忠的儿子,将门之后,但却是个无能之辈,朱棣听说建文帝用李景隆为帅,反而乐了,可见李景隆之无能。李景隆没让朱棣失望,他率领50万大军攻打精锐已经被朱棣带走的北平城,但数月未能攻破。随后,朱棣率兵赶到后,立即击败了李景隆。这之后,李景隆又数次输给了朱棣,他率领的60万朝廷军,也所剩无几,可以说李景隆坑惨了朱允炆。
朱棣画像(朱棣画像真实照片)
耿炳文和李景隆,不是朱棣的对手,但建文帝手下的这4位将领,能力出众,曾多次击败朱棣。
一、徐辉祖
明朝功臣之后,如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之子李景隆,都是虎父无犬子,才能平平,但徐达之子徐辉祖,是个难得的将才。
靖难之役爆发后,李景隆在白沟河之战中惨败给了朱棣,损失了十几万大军。关键时刻,徐辉祖率领挡住了朱棣的追兵,才让李景隆避免了全军覆没。随后,徐辉祖又在齐眉山率兵大败燕军。燕军渡长江时,徐辉祖又在浦子口率兵阻击朱棣。徐辉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十分出色。
徐辉祖是建文帝手下,为数不多的可以对抗朱棣的人,但由于他的妹妹是朱棣的妻子,他是朱棣的小舅子,建文帝放心不下徐祖辉,不愿将大军交给徐祖辉指挥。朱棣称帝之后,由于徐祖辉不愿下跪称臣,朱棣勃然大怒,想要杀了他,但最终因为他是功臣(徐达)之后,国舅,放过了徐辉祖,只是将徐辉祖软禁了起来。不久,徐辉祖郁郁而终后,其子继承了魏国公爵位。
二、平安
平安是朱元璋的养子,还曾跟随朱棣出塞攻打蒙古等。平安是位出色的大将,也很熟悉朱棣。他和燕军在交战时,曾单家桥、北坂、杨村、小河等地击败过燕军,给予朱棣重创。平安是朱棣在靖难之役中遇到的最强对手,但是灵壁之战中,平安因粮草被朱棣截断,最终惨败给了朱棣。
平安也在灵璧之战中,被朱棣俘虏。
朱棣称帝后,将平安任命为北平都指挥使。但在永乐七年,朱棣翻阅奏章时,看到了平安的名字,他对左右说:“平保儿还在世吗?”平安明白,朱棣想让他死,所以他很知趣地自杀了。
三、盛庸
盛庸也是建文帝手下,难得的一位将才。李景隆在白沟河之战中惨败给朱棣之后,朱棣乘胜追击,率兵杀到了济南。当时济南兵马很少,但在盛庸和铁铉的率领下,燕军数月都未能攻破济南城。随后,济南城中士兵乘机出击,大败燕军,这让盛庸之才被建文帝发掘,任命他为主帅。
盛庸之才,虽然比不上徐达、李文忠等人,也比不上朱棣,但他是建文帝手下,最好的选择之一了。随后,盛庸在东昌之战中大败燕军,杀了朱棣手下的名将张玉。但之后,他又多次败给朱棣。后来,他又在长江一带防守燕军,也未能阻止朱棣渡过长江。朱棣攻破南京城后,盛庸率众投降了朱棣。但是朱棣称帝后不久,有人告发盛庸心存怨恨,图谋不轨,逼着盛庸自杀了。
四、铁铉
铁铉是位文臣,但在靖难之役中,他肩负起了武将的重担。铁铉和盛庸一起死守济南,让朱棣数月都难以攻下。随后,铁铉以投降为名,诱骗朱棣入城,差点杀掉了朱棣。当时士兵过于紧张,朱棣还未完全进入城中,他就放下了门拱上的铁闸,只砸死了朱棣的马匹,却让朱棣逃过一劫。
随后,朱棣勃然大火,要用火炮功臣,铁铉在济南城楼上挂出了朱元璋画像和牌位,朱棣气着破口大骂,但是却不敢用火炮攻城,最终保住了济南。同时,铁铉还乘机出奇兵,大败燕军。
铁铉镇守的济南固若金汤,让燕军久攻不下,但朱棣绕开济南,直奔南京而去。京师被破后,朱棣取代建文帝称帝了。随后,他派兵攻打济南,此时死守济南城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济南城不久被燕军攻破了。城破之后,铁铉被燕军俘虏,他因不肯投降朱棣,被盛怒的朱棣凌迟处死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