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岳家军齐名的封建时期中国强大战斗力典型代表的戚家军,成立之后打得倭寇闻风丧胆,守护沿海地区百姓安然无虞,北逐蒙古于长城,逼得游牧民族二十年未敢叩关,后来更是开赴朝鲜,参加万历援朝战役,打出过1:10的交换比,中日朝三方纷纷为之侧目。
立下赫赫战功,堪称大明中后期擎天柱的戚家军,在后来关系大明生死前途的平定农民起义和明军同清政权作战中,却为何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再也不见踪影?
花街之战(台州花街之战)
公元1558年,面对多年来不断加重的倭寇之患,明朝名将戚继光吸取旧明军一遇紧急战事就裹足不前,甚至临阵脱逃的教训,意识到必须组建一直令行禁止,战力强悍的新型军队。
投笔从戎的义务士子冯子明立马建议,他家乡曾有一批没有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青年农民,曾无意间将抢夺矿产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一语惊醒梦中人,戚继光迅速捕捉其中隐藏的关键信息,上书胡宗宪请求招募义务农民四千,编练新军,大名鼎鼎的戚家军至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戚继光先是灌输给士兵保家卫国的作战思想,告诉士兵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解决封建军队信仰缺失的问题。
除此之外,他深知勇夫必然出自重赏,所以戚继光给士兵定下低工资的同时,大幅度提升赏金,规定每一小队(一小队12人)杀死一个倭寇,赏银30两,杀死10个300两,100个3000两,远远超出旧明军既有赏金。
接着便是严明纪律,武艺操练,以及熟练配合运行鸳鸯阵法。那本通俗易懂、流传至今的兵家名著《纪效新书》由此诞生。
根据史书记载,经过二个月艰苦卓绝的训练,戚家军各个战士“无不以一当百也”,百姓赞之为“戚家军”。
1561年3月,训练时长达一年多的“戚家军”迎来首战。戚继光接到情报,倭寇纠集两万多人进犯浙江沿海地区,准备抢掠台州。在当地百姓协助下,戚继光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奈何天公不作美,当天突发大雾,倭寇趁机仓皇乱窜,导致戚家军无法全歼来犯之敌。
首战告捷,戚家军士气大涨,开启了长达三十四年的不败神话,直至1595年打胜援朝战役后,倒在了同袍的屠刀之下。
根据史料记载,戚家军部分战绩如下所示: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淹死与未割首的数量不算;白水洋战斗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牛田之战击溃上万倭寇,斩首688颗。
一直以来,网上很多人对戚家军南平倭寇,北拒强敌,未尝一败的说法提出质疑。殊不知自戚继光将军建军那一刻开始,标志着时代已然不同。因为戚家军是全世界专家学者公认的走出近代化道路的封建军队之一。
换句话说,当蒙古人沉迷于过往荣耀,日本人痴迷匹夫之勇的时候,戚家军早就悄然开创了一个中国军史上的崭新局面。这也是为什么戚家军一旦亮剑,必成碾压之势的原因。
万历十六年,戚继光病逝,戚家军失去主心骨,战绩却仍旧辉煌。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入侵朝鲜,窥伺大明,许下天皇居北京,我居宁波的狂言。
作为朝鲜的父母之邦统治者,万历皇帝为保障帝国边境线安全,急调帝国精锐戚家军、辽东铁骑救援朝鲜。
为激励士兵战斗热情,明军提督李如松发出手令:“先上城者与银三百两,先登平壤者给银万两。”
戚家军瞬间就像狼群遇上绵羊,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为家族博一个富贵前程。
《万历三大征考》记载,战斗结束,戚家军共斩获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功居第一。
正当戚家军眼巴巴地盼望归师获赏日期,来自同袍的屠刀却在暗处擦亮。
前文提到的李如松,其父亲名叫李成梁,统帅辽东明军,是与戚继光一时瑜亮的名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正是俩人关系的真实写照。
李如松继承其父的态度,异常敌视戚家军,外加万历皇帝偏袒,戚家军的命运可想而知。战后论功行赏,他故意将戚家军的功劳算曾让自己免于“战死沙场”的杨元头上,公然抹杀戚家军功绩。
万历二十三年,久未发饷的戚家军聚众闹事,寻求公平对待。昌平总兵官王保见状,谎称饷银已至,召集戚家军演武场集会,把三千三百余口戚家军从世间除去。
根据《朝鲜宣祖实录》记载:建昌营调南兵三千留养,以备倭之缓急。而十月间,以离家日久,钱粮不加,含忿谋作乱。事觉,杀三千三百余口。
自此,戚家军结束了大半生的戎马生涯,全部死了,鲜血洒满演武场,染红了大明的朝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