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无疑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唐诗璨若星河,唐代诗人多如牛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大名的诗人比例却并不高。在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的光辉掩映下,还有一些诗红人不红的冷门诗人。
劝人珍惜时间时,你会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可是你不一定熟悉王贞白。春天时你会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你不一定熟悉陆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时,你会说“偷得浮生半日闲”,但你可能不熟悉李涉是谁。今天我们说的是另一位不被人熟悉的冷门诗人——曹松。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时,曹松写下了一组诗《己亥岁》,共有两首,下面是其一。
已亥岁(已亥岁古诗曹松)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首诗是曹松追忆前一年即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时的往事所作,此时的唐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天下烽烟四起。这一年已转战各地多年的黄巢,挺进岭南占领广州,之后又回转荆浙,唐僖宗调军镇压,长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开头那句“泽国江山入战图”的时代背景。
诗中的“封侯”之事,意有所指。这一年奉命镇压黄巢的名将高骈,被唐僖宗任命为检校司徒、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领兵在淮南一带作战。
高骈没能阻止黄巢,他战败了。就在曹松写下这首诗的同年十二月黄巢大军攻陷长安,十二月十二日,黄巢进入太清宫。翌日,于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唐僖宗早已仓皇逃难四川。
全诗都在写战争下的社会景象,富饶的土地上到处战云笼罩,生灵涂炭。兵荒马乱的岁月当中,普通人哪怕是想要打柴割草度日,来维持生活都不可能实现。请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你们可知,一位将领功成名就要牺牲多少士卒的生命!
“一将功成万骨枯”,诗人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战争实质,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7个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揭示了残酷的历史事实,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到现在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曹松生于828年,此时的唐王朝已经进入到了晚唐时期,山河破碎摇摇欲坠。虽生于平民家庭,长于末世,但他仍有着那个时代普通人最大的梦想,想通过科举应试出人头地,改善生活惠及家人。
但不幸的是曹松正应了唐朝时那句很流行的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曹松一生经历唐文宗、唐武宗、唐懿宗、唐宣宗、唐僖宗、唐昭宗六个皇帝,参加了半个多世纪的科举考试,年过七十仍未考中。
曹松一直生活在底层,早年曾避乱栖居在洪都西山,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后来在建州刺史李频那里做幕僚。李频在任内病死后,曹松再次失去依靠,就此开启了流浪生涯,居无定所,生活清贫艰苦。
直到唐昭宗天复元年那场科试,71岁高龄的曹松再次踏入考场,这一次他被唐昭宗选中,入了进士榜单。为什么是选中而不说考中呢?因为这次皇帝选了一批“孤贫屈人“”特敕授官,曹松作为代表就成了朝廷惜老怜贫的典型,同样情况的还有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四人,一共选中登榜,因五人年领皆逾六十,被人称为“五老榜”。
及第后,年过古稀的曹松先后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从事文字勘正工作,都是不入流的小官。因为年龄太大,两年以后,曹松便与世长辞了。又过了四年公元907年,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就彻底灭亡了。
几乎与曹松同时代,唐末五代时王定保撰写的《唐摭言》中这样评价曹松:“松,舒州人也,学贾司仓为诗,此外无他能。”贾司仓,指的是苦吟诗人贾岛。王定保说曹松除了学习贾岛作诗外,似乎没有其他的本事了。
曹松或许如人评价没什么本事,一生都在考试与漂泊中度过,但他的诗歌却多能反应民生疾苦,《全唐诗》收录曹松的诗达140首。
这首《乙亥岁》中“一将功成万骨枯”掷地有声,凝聚出隔着千百年亦能击中人心的力量,一句足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