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看到在自己的国家卫没什么发展前途,便只身前往魏国,追求“魏国梦”。
商鞅一直呆在魏的丞相府实习,他在那里等待一个可以展示才华的机会。虽然公叔痤在临死前向魏惠王极力推荐商鞅,但还是被大王拒绝了,现在的魏国丞相一职,论资排辈还轮不到这个刚出道的小青年。
连坐法(连坐法是什么意思)
这个决定,把魏惠王的肠子都悔青了。因为几年之后,被他错过的青年,将亲手从他手中抢走土地,逼迫他迁都。
因为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商鞅的诉求说来也很简单,不是有五险一金的稳定工作,更不是靠996拼得高薪的稀缺岗位,而是要学有所用。他期望有一天,一个国家能够在自己的手上变强,如管仲于齐,吴起于魏,也就是有实权的丞相。
但是,丞相这个级别的坑位,无数个萝卜等着占呢!
所以,当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的那一刻,内心被彻底征服,当即决定前往大秦。那么这封史上最牛的招聘书究竟有何魅力?又是如何打动他的?以下是招聘书的主要内容:
看到这态度,这奖励,谁能不动心?
商鞅对职位的追求就是丞相,只有站在这个位置,才能改变国家的方向。所以他选择跳过初面,直接进行最后一面。于是他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直接找到了秦孝公。
秦孝公亲自接见了商鞅,这场面试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下举行,双方都带着满满的诚意,就秦国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秦孝公表示欢迎商鞅同志来秦发展,贡献力量,商鞅则推荐孝公采用“富国强兵”的策略。
富国强兵的主张简单理解,就是调动起全国人民的积极性,集中权力到国君手中,消灭一切阻碍条件。但是阻力还是很大,因为通过变法,原有的掌权利益集团的权力就变没了,所以为了顺利推行变法,商鞅与保守派在朝堂上进行一场1VSN的辩论。
首先介绍一下本场辩论赛的主题:秦国要变法还是维持不变
下面介绍正反方的阵容:
正方主辩:商鞅,
所学专业:刑法之学,
理想:孝公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
反方辩手:甘龙、杜挚等人(反方其他信息不便公布),
裁判:秦孝公,同时兼职正方辩手,
下面,这场决定大秦未来方向的辩论正式开始,请大家准备好瓜子饮料,不要大声喧哗,该点赞点赞,该关注关注,谢谢大家配合。
正方一辩(商鞅):只要能使国家强盛,百姓幸福,就不必效法陈规,遵循旧制。
裁判(秦孝公):说得好!
反方一辨(甘龙):我反对,圣人不改变民俗施教化,不改变成法治理国家,不费力就成功。
裁判(秦孝公):咳嗽一声……
正方二辩(商鞅):反方观点是世俗的说法,贤能的人变更礼制,愚蠢的人被礼制约束。
裁判(秦孝公):说得好,对商鞅点头肯定!
反方二辨(杜挚):我反对,变更只有收获十倍百倍的利益,人们才会愿意,遵循旧制不会出错。
裁判(秦孝公):咳嗽一声……
正方三辩(商鞅):有利于国家就不必效仿旧法
裁判(秦孝公):拉起商鞅的手,宣布:正方获胜!!!
被司马迁评为严苛峻法的秦国新法到底做了啥?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为什么百姓开始不喜欢,后来越来越离不开呢?
新法颁布一段时间便效果显著,十年后,国强民富,大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秦国成为很多年轻人追梦的地方。
商鞅变法后,大秦国力提升明显,反观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挨了齐国一个闷棍,为数不多的实力派大将庞涓被杀,国力陡然下降。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就像女孩子和男闺蜜一样,没有纯友谊。所谓趁你病,要你命。
商鞅带兵攻打魏国,魏国派出公子卬迎击,结果被商鞅骗到酒桌上,中了埋伏,导致兵败。
变法初期,商鞅懂得成功关键在贵族,讲究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碰巧这时太子碰到枪口上,违反新法,考虑太子还未成年,所以处罚太子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真够倒霉的。公孙贾被处以墨刑(在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后来公子又虔犯法,被处以劓刑(割掉鼻子)。
商鞅的新法限制了旧贵族的权利,触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能伏法,是因为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果然,等到孝公去世,商鞅再没有靠山,秦国新王秦惠王明知道新法利于秦国,还是没有手下留情。后来,公子虔向秦惠王告状,说商鞅造反,于是惠王毫不犹豫地派国家军队逮捕了商鞅。
最后,商鞅被车裂而死。
关于孝公和商鞅的历史故事已经结束,不禁感慨万千,对于秦孝公,这里引用大秦帝国电视剧中的有一句话:孝公胸襟,称霸小矣,当王天下。
对于商鞅,他将秦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使一个诸侯国由弱到强,发生质的改变,为后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了样。他的功绩,有目共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