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以后,袁绍大败,抑郁而死。他的少子袁尚继位,长子袁谭心有不平,于是命令车骑将军驻守黎阳。
袁尚怀疑哥哥袁谭的意图,拨给哥哥的兵力很少,还派亲信跟踪并监视他。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继续进攻袁尚兄弟。他先渡过了黄河,攻打袁谭。袁谭不得已向袁尚告急。
袁谭袁尚(袁谭被谁所杀)
袁尚想发兵救助他,又怕哥哥袁谭得了强力兵力后据为己有,就亲自率兵救助,与曹操交战于黎阳。
袁军趁夜逃跑,曹军追到邺城下。连战几次,都是曹军胜出,曹方诸将打算乘胜攻城,而郭嘉却在大胜之机提出撤军,出军向南,征伐刘表。
曹操对郭嘉提出的消灭二袁的谋略连连称道。
郭嘉当时提出的建议是,放弃进攻,待袁氏两兄弟火并,自相残杀之时,再一举将其攻下的谋略,是建立在对袁氏政权内部矛盾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的,非常高明的谋略。
当时,袁尚与袁谭之间存有矛盾,如果急攻,二袁则共处灭亡的边缘,必然会为了免于灭亡而共同抗曹以求存;而如果曹方撤军,假装回军进攻刘表,二袁就没了外忧,内患才显露出来。矛盾一旦上升,定会自相争斗。
曹操于是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八月下令撤军,南征刘表。
二袁大喜,随之争夺冀州。袁谭被打败,向曹操投降。
曹操假装南征伐刘表,见二袁如郭嘉所料想的那样,正中圈套,不禁大喜,他答应袁谭的请求,出兵救援。袁尚只得退守邺城。
曹军于公元204年八月攻破邺城。十二月又转手杀了袁谭。郭嘉的谋略顺利实现。
唐代柳宗元在《敌戒》中也提到:“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只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意思是:敌人一出现,他们就害怕;敌人一消失,他们就高兴,解除了防备便自我满足。局势稍微稳一点,他们就以为万事大吉,不懂得敌人的存在是提醒自己要免遭灾祸,敌人一消失,还会因为疏忽而招来过失。
作为全军的指挥官,在实施作战指挥时,只考虑有利的因素,而不考虑有害的因素,就会麻痹大意,轻举妄动。
相反,如果只考虑有害的因素,而忽视有利的因素,就会丧失信心,动摇士气。
因而,战争中的利与害,有虚有实,彼此依存,还可以互相转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中。
欢迎关注我,共同探讨有价值的事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