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华千秋史,百家纵横谈

中华千秋史,百家纵横谈

中华千秋史,百家纵横谈中华千秋史,百家纵横谈

文史考察_文史考_文史考哪几门课

古代中国百家谈》(《朝起朝落:一个古老大国的由来》《天下有治:长治久安,几千年的不变追求》《自古繁华:人文百态与大国气派》等3册),北京日报理论部主编,北京日报出版社2023年5月第一版,225.40元

《古代中国百家谈》系列图书自出版以来,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持续好评。作为这套图书的参编者之一,笔者在此以“第一读者”视角分享几点编读心得。

一、“独一无二”的源头活水

《古代中国百家谈》系列图书拥有独一无二的源头活水,这就是《北京日报》的品牌专刊——《理论周刊》文史版、读书版等重点版面的优质内容。这套书包括《朝起朝落:一个古老大国的由来》《天下有治:长治久安,几千年的不变追求》《自古繁华:人文百态与大国气派》3册,荟萃了《理论周刊》2010年至2021年十余年间积淀的文史类文章精华。大约200位作者中,既有像李学勤、戴逸、张晋藩、葛剑雄、阎崇年这样的史学大家,也有像冯天瑜、王子今、陈来、张国刚、黄朴民这样的学术翘楚,他们治学严谨、业有专攻、功底扎实。这样的作者阵容,是《理论周刊》凭借党报优势聆听时代声音、追踪学术前沿、持续深挖深耕,一点点汇聚起来的。

鲁迅先生说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其意思是,“源”决定了“流”,作者的水平决定了作品的水准。《理论周刊》大多数文史类文章,都是在编者死磕自己、作者不厌其改中淬炼出来的心血之作。自1999年5月12日创刊之日起,《理论周刊》就树立了鲜明的读者意识、精品意识,让一流专家撰写一流文章,为读者奉献一流精品;在约稿编稿上“宁累作者,不负读者”,要求编辑从最初的选题策划和约稿编稿时,就要确保见报文章高质量、有看头、小而美,引导让作者采用大白话,让文章体现报章体,让内容富有含金量,让文风彰显短实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套图书所收入的200多篇文章,都是各位专家学者在自己专业领域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大家小文,要言不烦;学者讲史,专业可靠。像这样一流庞大的作者团队,这样专业权威的优质内容,这样厚积薄发的集中呈现,无疑在书林中是稀缺的、少见的。

二、“独具匠心”的创意设计

作为传播党的科学理论的思想重镇,《理论周刊》非常注重激发历史文化蕴藏的思想能量,不断拓展科学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传播空间。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理论周刊》大胆创新理念,采取“软硬兼施”的编辑策略,在“看不见的宣传”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从而使时政硬理论与人文软知识互参互证、相得益彰。具体来说,就是在选题策划和编辑呈现上把人文历史纳入“大理论”传播范畴,依托文史版、读书版深耕选题,优选专家学者撰稿,用心挖掘历史文化中的思想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经过多年辛勤耕耘积淀,《理论周刊》逐渐积累起一座蕴藏丰厚的文史富矿。

许倬云先生《说中国》一书围绕“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讲述了中国这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是如何发展演进的,开创了学者个人解读古代中国的叙述范式。《古代中国百家谈》系列图书则以百家讲史方式,开辟了解读古代中国的独特路径,给出了“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的蕴含丰富的答案。

作为对党报文史矿藏的深度开掘,这套书在创意策划和编排设计上可谓独具匠心,主要体现在:其一,主题鲜明,应时因势。这套图书聚焦古代中国这个宏大主题,第一册《朝起朝落》以“盘古:中国神话中最古老的祖先神”为开篇,以“龚自珍:‘狂’得妙趣横生”为终篇,时间跨度从上古到晚清,以点带面地对古代中国和中华文明进行了纵深溯源,这与新时代倡导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的社会氛围,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相契合,与大力加强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相呼应。其二,布局考究,层次井然。这套图书秉持大历史观,从文明演进、治国理政、社会文化三大脉络着手,精心划分了“朝起朝落”“天下有治”“自古繁华”三大板块,细化梳理出“溯源”“盛衰”“高人”“治国”“治吏”“治世”“文脉”“世相”“丝路”“远播”“京韵”等10多个特色专题,甄选古代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点、热点、疑点,择要点、取精华、解疑点。其三,用户导向,精益求精。这套图书不是简单地对报纸原文的照搬和集纳,而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坚持“用户导向”的一次深挖掘和再创作,从每篇文章的标题到文字、从配图和呈现,都精细打磨、反复推敲。三册书前内页还精心配有40幅彩色插图,文中配图近200多幅,从而使这套图书赏心悦目、好看好读。

三、“独到见解”的加持赋能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心志,著成《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为后世治史确立了标杆。《理论周刊》编者在选题策划和约稿编稿上,以太史公的这种治史标杆为激励指引,使“文史专论”做到谈学术不艰深,“文史考辨”做到有新见不沉闷,“史林人物”做到有看点不戏说,“史海钩沉”做到揭秘闻不猎奇,从而让历史生动起来、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地发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之功效。

《古代中国百家谈》系列图书源自《理论周刊》,因而也是符合大众口味、饱含真知灼见的精神食粮,其中既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独到见解,又有宝贵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启发。像《朝起朝落》中的“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为什么称‘龙的传人’”“五千年中华文明,三千年与运河有关”“一部好法奠定盛唐气象”“司马迁的人生观与生死观”,像《天下有治》中的“古代如何开展普法宣传的”“汉朝如何防范和惩治腐败”“古代贤官‘为政第一课’”“古代监察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宋朝如何治理‘豆腐渣工程’”,像《自古繁华》中的“古代书院如何实施德育”“燕文化为何多慷慨悲歌”“中国人是从何时开始‘留学’的”“中华文化是怎样影响日韩的”“契约:古代中国维稳的一大利器”“三秦儿女的‘优根性’”“‘清朝不是中国的朝代’?‘新清史’太荒谬”……这些文章古今一线牵,成岭又成峰,探源研事析理,有趣有料有识。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曾说:一国之国民,应对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作为自信自强的中国人,《古代中国百家谈》系列图书的编者们正是满怀这样一种“温情与敬意”,回望和致敬古代中国数千年文明历史的。这套书讲清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历史由来与发展演进,讲深了中华民族对长治久安的不懈探索与执着追求,讲活了古老东方大国的社会百态与盛世繁华,正可谓:中华千秋史,百家纵横谈。希望它能为更多读者所展读和喜爱。

上一篇: 百年律师看天津!天津律师文史馆今天落成开馆
下一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委员会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