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其中的学史崇德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就是要崇尚老一辈革命家对党忠诚的大德、无私奉献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为民造福的政德,并转化为道德自律意识,不断升华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自律、砥砺道德实践,从而使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以律己贯穿于每个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自律,是社会转型时期促进人的个性与社会秩序和谐的最佳方式。现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内化道德他律而来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这也是道德的独特魅力所在。道德自律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相对于他律方式,道德自律的控制效果较为稳定持久,且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向和水平较少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道德自律,也是党员党性观念较强的表现。学史崇德,强化道德自律,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突出主体对象,着力抓住重点,坚持主体与主导的对等
河清海晏是什么意思解释(游目八荒河清海晏是什么意思)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体性道德,官德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学史崇德,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各级领导干部是重点和关键,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突出抓好领导干部重点,具有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事实表明,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需要战胜的是自己,领导干部严于律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学史崇德,应抓住领导干部道德自律这个关键,当好自己的“纪委书记”,坚持把道德自律意识转化为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前列”的自觉行动。当前,要采取思想教育、个别帮助、典型示范等办法,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克服“自己做得不错了,比有些人强多了”等自满心理,增强“走在前列”自觉意识;切实克服“喘口气没关系,歇歇脚不碍事”等松劲心理,增强“走在前列”紧迫意识;切实克服“经济建设搞上去,道德水准自然跟上来”这类等待心理,增强“走在前列”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上不攀下不比,老老实实抓自己,优化自身小环境,为道德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从而保证自己能够始终经受住各种新的考验,保持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光辉形象,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听从党的指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其次,突出抓好领导干部重点,是实现道德自律的现实开端。古人讲:“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方能战不旋踵。”领导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其理想信念及表率作用是有形的道理、无声的命令,事关人心向背。道德示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所以,坚持“从上做起”,无疑是道德自律的现实开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将是长期的,各种风险挑战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领导干部要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既考验战略定力,也检视道德自律能力,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再次,突出抓好领导干部重点,符合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道德建设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有重点、分层次,以点带面,逐渐提高,整体推进,以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的好转。在社会内部结构中,领导干部处在各个枢纽的重要部位,既是道德建设的“受动者”,也是道德建设的“能动者”,理应是以身作则的重点,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由于领导干部的言行倍受群众关注,自身形象过硬,会吸引人民群众以其为榜样,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促进社会道德建设。领导干部道德水平提高了,群众对抓好全党、全社会道德建设才会有信心、有动力。
二、盯住政治生态,抓好政德建设,坚持干部与群众的平等
新时代,打造国泰民安、河清海晏的盛世景象,需要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作保障。当前,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一,立政德以引领社会政治生态。政德影响民德,政风引领民风。政德乃从政之魂,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是着力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权力,身后跟着群众,既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也是群众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既是群体意志的体现者和协调者,也是干群关系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其本身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表现,对社会道德风尚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一方面,群众可以从其言论中感悟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要求,分清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自己持何态度;另一方面,群众又能从其行为中判断善恶是非,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自己应该怎样做。显然,领导干部自觉严于律己树楷模,不仅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题,更是影响社会政治生态的关键因素,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增强道德自律意识,维护政治生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第二,细化标准以明确奋斗方向。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多数人知道领导干部是政德建设的重点,但有些人对自己应做到哪些、怎么去做、达到什么标准,思路不清,心中无数,因而在实践中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究其原因,既有领导干部缺乏积极探索的原因,也有标准不明不细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制定具体标准引导政德建设。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新时期干部的实践准则和奋斗方向。“好干部”标准,既是政德的内容和标准,也是修身立德的途径和载体,要本着“跷跷脚能够着,努努力能达到”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逐条做好细化量化工作,使之成为通俗易懂、可操作落实的行动指南。
第三,具体引导以保证扎实有效。制定标准不是目的,提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水平才是追求。在落实标准过程中,各级领导和机关部门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落实标准的方式方法,调动达标积极性;要树立标杆样板,让标准产生形象的立体感,使大家明确进取方向;要经常剖析正反典型,深刻吸取经验教训,把标准变成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推动政德建设扎实有效,逐渐使道德自律成为自觉习惯,入心入脑践行。
三、完善激励机制,尊重道德回报,坚持义务与权利的对等
改变道德的义务与权利脱节现象,需要宣传鼓动,也要有制度保障。道德自律是一种“软控制”,具有内在强制性,只有与法治有机结合,才会相得益彰。因此,必须重视建立健全道德回报机制:一是建立官员道德守则。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提供什么、反对什么、如何奖惩,做出明确界定,规范和引导领导干部塑造良好形象。二是实行官员私德训诫制度。不以恶小而无视,凡是发现有不择善友、言谈举止不端、爱贪占小便宜等行为,要及时进行训诫,令其悔过,监督改正。三是实行官员述德制度。结合年度工作总结,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述德,并通过党员大会向党外群众通报,以便群众了解和监督。个人述德要形成书面材料,建立官德档案保存。四是实行官德评估制度。述德后,要组织群众开展民主评议,做出评定。把官德纳入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同奖惩和任用挂起钩来。五是行使官德否决权制度。在干部任用中,凡是存在道德瑕疵的,坚决不用或缓用。对发生违反道德行为并造成较坏影响的,当年不予晋职晋级,取消各种奖励和福利待遇。六是实行道德损害补偿制度。对于违反道德规范并造成较坏影响者,都要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处罚,有多大损失和影响,就令其挽回多大的损失和影响;在多大的范围造成的,就令其在多大范围内进行,以此戒己警人。七是建立道德建设奖励基金制度。要加大道德建设的投入,做好物质保障,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奖励鼓励道德楷模。八是积极开展“抵制不道德行为,倡导社会文明新风”等各种有益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等等。建立机制重要,落实机制更重要。这样,党风、政风就会不断好转,道德建设就会健康发展,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就会不断提升。
学史崇德,就是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并崇尚革命先烈们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自觉接受他律的修身立德之道。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净化政治生态。同时,自觉接受党章党规、宪法法律等外在约束机制,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自己无论面对任何考验,都能挺直精神脊梁,交出不负党和人民的合格答卷。
作者:徐云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