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绍兴诸暨苎萝村。苎萝分东西二村,施夷光住在西村,故名西施。她的父亲是樵夫,母亲是浣纱女,西施自幼随母亲在若耶溪边浣纱。
西施天生丽质,容貌倾国倾城,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说的就是四人的典故。相传西施在若耶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看见她美丽的倒影,忘记了游动,渐渐沉到河底。从此,西施“沉鱼”的代称流传开来。
浣纱女(浣纱女是什么意思啊)
西施有心痛的毛病,发病时常用手捧住心口,皱起眉头,看起来楚楚动人。苎萝东村也有位姓施的姑娘,村民叫她东施。东施因为自己长得丑,就经常模仿西施的服饰、姿态和动作。西施捧心的样子被东施瞧见,觉得美丽异常,就经常仿效,结果邻居都被她的丑态吓得不敢出门。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得知吴王夫差为报父仇,日夜秣马厉兵。于是先发制人,出兵伐吴。双方在夫椒大战,越军大败。吴军乘胜攻破越都会稽,勾践请和入吴国为臣。在吴国的几年中,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住在石屋中,为夫差养马,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让他回到了越国。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发誓灭吴雪耻。他采用大夫文种的灭吴九术,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花费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准备送于吴王施展美人计。
经过训练,西施舞姿婀娜迷人,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待人接物也十分得体。吴王夫差得到西施后大喜,在姑苏为其建造春宵宫,挖大池设青龙舟,日夜与西施嬉戏游乐。又为西施建造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专门为她修筑了一条“响屐廊”,用数百大缸铺上木板放置其中,西施裙系小铃,穿木屐起舞,铃声和大缸的回响交织在一起,让夫差如醉如痴。灵岩山上有一眼清泉,夫差常让西施对泉水梳妆,他亲为美人梳理秀发。夫差或与西施泛舟采莲,或乘画船出游,或骑马打猎,终日沉醉于美色,不理朝政。
越国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提升军队素质的措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公元前473年,越兵攻入吴都,吴国灭亡。
吴灭后,关于西施的结局众说纷纭,主要分两大类。一是浪迹江湖说;一是沉江说。前者说西施世事已了,与爱慕她的越国大夫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东汉袁康《越尽书》说吴亡后“西施复回范蠡,同泛五湖而往”。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对这个说法进行了“丰富加工”,演绎出西施原是范蠡的恋人,吴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的情节。沉江说则说西施因为美貌为人忌惮,被沉入江中而死。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吴越春秋》记载:“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西施在吴越争霸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后人出于种种目的,将她的历史作用过分拔高。唐朝罗隐在《西施》中写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说明了家国兴亡成败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应归咎于西施这个个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