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氾胜之书(氾胜之书怎么读)

氾胜之书(氾胜之书怎么读)

氾胜之书(氾胜之书怎么读)王商(?-前25年),西汉后期大臣,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人,字子威。王商既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又是汉元帝刘奭侍妃王政君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差了一辈)。王商后嗣(继承)父亲王武爵位为乐昌侯。王商身长八尺,体态高大,相貌出众。由于他的姑姑王翁须是汉宣帝的生母。王商的父亲王武是宣帝的舅舅而被封为乐昌侯,所以王商是汉宣帝刘询的表兄弟,属于外戚家族子弟。后随父母迁徙到杜陵(今陕西西安三兆

王商(?-前25年),西汉后期大臣,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人,字子威。王商既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又是汉元帝刘奭侍妃王政君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差了一辈)。王商后嗣(继承)父亲王武爵位为乐昌侯。

王商身长八尺,体态高大,相貌出众。由于他的姑姑王翁须是汉宣帝的生母。王商的父亲王武是宣帝的舅舅而被封为乐昌侯,所以王商是汉宣帝刘询的表兄弟,属于外戚家族子弟。后随父母迁徙到杜陵(今陕西西安三兆村南)。

氾胜之书(氾胜之书怎么读)

氾胜之书(氾胜之书怎么读)

汉宣帝时,王商由于出身与皇室关系密切,少年时便以任子(太子属官或郎官)身份出仕,在朝中任职。作为皇太子刘奭的表叔曾担任太子中庶子,专门负责处理东宫事务,王商为人正派、忠厚而且颇具威严。被当时人称颂。后来其父王武去世,王商继承了乐昌侯的爵位。在父丧期间,王商的表现极为哀伤,父丧后分家产时,对异母的兄弟们非常的慷慨、大度,宁肯自己吃亏,也要满足兄弟们的愿望。这些都为王商日后赢得了好名声。后来在大臣们的推荐下,王商被擢升为皇帝(刘询)近侍,历任曹尉、侍中、中郎将等职。汉元帝时,加封王商为右将军、光禄大夫。期间,王商会同匡衡等大臣保护太子刘骜的储位有功。汉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汉元帝病逝,终年43岁。汉成帝刘骜继位,改任王商为左将军。汉永光三年(前41年)又改升王商为右将军、光禄大夫。

汉成帝刘骜的母亲、王商的异母妹妹王政君年轻貌美,18岁时被选进宫中,作为地位卑微的侍女,负责侍候皇后许平君。正值汉宣帝太子刘奭(汉元帝)心爱的妃子(太子妃)司马良娣去世,刘奭伤心之余,对身边的其他妃子没有兴趣。汉宣帝因太子刘奭没有儿子(皇太孙)感到着急,汉宣帝刘询、皇后许平君就将几个美女送到跟前,命刘奭自己挑选一个。刘奭不敢违背父母,就随便指了一下皇后身边穿红色衣服的女子,这个女子就是王政君。尽管王政君非常美丽,刘奭也没有动心,宠幸了一次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一个儿子。汉宣帝非常高兴,亲自给这个孙子取名刘骜。并经常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王政君母因子贵,被立为太子妃。汉甘露二年(前52年),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位,王政君被封为皇后。

汉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刘奭病逝,20岁的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王政君也就成了皇太后。汉成帝汲取前代权臣霍光和宦官(朝中官职为中书令)石显专权的教训,但还是认为自己的舅舅可靠。就任命王政君的同母哥哥王凤做了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政君的五个同父异母或堂兄弟王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都封了侯。时称王氏“五侯”。从此,王氏家族权倾朝野,特别是大将军王凤俨然如当年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在世。

王商虽说与大将军王凤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同为皇亲国戚,但是为人敦厚、刚正不阿。对兄长大将军王凤专横擅权心生不满,多次发表对其的弹劾、斥责意见。王凤知道后心生怨恨,便和王商两人渐生不和。当年,汉元帝不喜欢皇后王政君,宠爱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后封山阳王)。定陶王刘康多才多艺,人品端正,很有汉宣帝之风,与太子刘骜有天壤之别。汉元帝十分宠爱这个次子山阳王,一度有打算废掉太子刘骜,另立刘康的打算。王商得知太子刘骜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的消息。会同丞相匡衡、驸马都尉史丹经常上书保护太子,竭力保护太子的地位,特别在汉元帝病重期间,他们反复劝导刘奭,终于保住了刘骜的太子地位。为刘骜顺利即位立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因此,汉成帝一直倾向在王商的一边。

建始三年(前30年)秋,京城长安谣传将要发大水,皇宫内城恐怕都有可能遭灾。百姓惊恐异常,城中大乱。汉成帝刘骜得知消息,立即召集公卿大臣商议对策。大将军王凤劝汉成帝、太后以及后宫应及时准备船只,大水来时可以登船避难,通知百姓登上长安城墙来躲避水灾。不少大臣们随声附和。唯有左将军王商等少数大臣坚决反对,王商坚定地说:“自古以来,即便是荒淫无道的国家,也没有出现过大水突然漫过城郭的事情,况且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定,天气晴好,附近也没有暴雨发生,怎么会无端发起大水呢?这一定是别有用心的谣传,在这种敏感的情况下,贸然下令百姓登上城墙,反而会助长谣言传播,人为的制造混乱”!汉成帝认为王商的话有道理,就消除了恐慌,下令按部就班的行实日常工作。城里的秩序也慢慢地恢复正常了。事后一段时间,京城附近也没见到有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后调查下来,确系是传言失实。汉成帝对王商能在敏感时刻能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大加赞赏!大司马王凤也因此事而感到羞惭,后悔自己当时鲁莽失言。因此对王商恨入骨髓,一心想把王商赶出朝堂。

建始四年(前29年)春三月,王商接替匡衡出任丞相,汉成帝十分敬重他,加封其食邑一千户,王商此时威望达到从政生涯的顶峰。有一天,匈奴单于进京朝拜汉成帝,认为自己兵强马壮,根本不把汉成帝等汉朝大臣放在眼里,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汉成帝非常恼火,碍于外交礼节不便发作。这时,丞相王商从外面处理公务回来,毕恭毕敬的向汉成帝行朝拜大礼,然后走向自己的位置。匈奴单于见王商衣着整齐,身材高大,威风凛凛,心生畏惧,再也不敢挑衅无理了。不由自主学起王商的样子,行跪拜大礼,然后又向王商行见面礼。汉成帝事后感叹道:“此真汉相矣!(王商真是扬我大汉国威的丞相啊)”!

汉成帝虽说沉湎酒色、荒淫无度、倦于朝政,但在王商的辅佐下还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一是下诏减轻赋税,鼓励发展生产,搞活经济;二是实行“三公制度”,也就是实行丞相、太尉(汉称大司马)、大司空(汉称御史大夫)互相监督制约的制度。强化了皇权,防止一家独大的事情发生。对于当时情况来说,主要削弱了大司马王凤的权利。三是让刘向等人主持编撰了历史上著名的农书《汜胜之书》和我国著名的图书目录《七略》。王凤因此对王商又增添了一份恨意。欲对王商置于死的而后快。

汉河平四年(前25年),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的姻亲琅琊郡太守杨肜(róng)所管辖境内频发灾害,很多都是因人为和管理不善造成的。问题反映上来,丞相王商自然要派人去勘察处置。王凤明知这是杨肜的问题,便找王商说情,王商不与理睬。经调查后,王商上疏奏请求朝廷罢免杨肜官职。没想到奏章送上去后竟石沉大海,很久不见汉成帝批复。事后得知,王商的奏章被汉成帝的宠臣史丹得到了,偷偷地将它交给了王凤。王商非常恼火,准备再上奏章亲交汉成帝。

没想到,王凤立即展开反击,命人搜罗王商的所谓“罪证”,唆使频阳人耿定上书指控王商行为放荡,与其父亲的奴婢通奸,以及王商的妹妹与人淫乱等等。还说王商的奴仆把她的奸夫刺死了,也可能是王商唆使的,要求罢了王商的相位。汉成帝心知肚明,认为这些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小事情,不能因此罢免掉王商的丞相位。但王凤坚持要求汉成帝将此事移交司隶校尉彻查。

王商有个女儿。前些时候,皇太后王政君想让她入宫为妃。王商的女儿恰巧当时生病,王商本来也不愿让女儿入宫,便奏言说女儿有病,不能入宫。因此引起了太后王政君的不满。王家其他兄弟原本保持中立,见王商不近亲情,又见王凤的哭诉和太后王政君的不高兴,自然转向站在王凤那一边。不愿替王商求情和解。事情就那么巧,那天发生了日食,本来这事是件自然现象。这在当时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说是朝廷失政,上天谴责警告。朝中中大夫张匡为人阴险,为了讨好王凤,就立马上书请求说明日食发生的原因。汉成帝派宠臣左将军史丹接见张匡,张匡趁机“痛诉”王商的种种“罪行”,要求立即法办王商。史丹将王商的“罪行”转述给了汉成帝。汉成帝当然不肯听信,命这件事到此为止。

同年(前25年),王凤继续在汉成帝、太后王政君面前指责、弹劾王商,坚决要求罢免王商的丞相之职,并请求给予严责、惩办。太后王政君也没有罢免王商的意思,只是责成汉成帝尽快了结此事。汉成帝迫于压力,误会之下无奈只好下诏免掉了王商的相位。王商愤恨异常,罢官后第三天吐血而亡。王商死后,汉成帝又在王凤等人胁迫下,给了王商一个“戾侯”的恶谥号。

后人评价:外戚干政本是封建王朝的痼疾,王商却是一个反例。王商为人正直,一心替朝廷做事,得罪了不少人。可惜他架不住佞臣的陷害、暗算,无力与封建势力抗衡,最终落得忧愤而死的下场,死了还得到一个恶谥,颇有一些悲壮,令人惋惜!顺带说一下,王商、王凤他们都是后来篡汉的“新朝皇帝”王莽的叔叔。

上一篇: 儒林外史评价(儒林外史评价语)
下一篇: 刘炟怎么读(刘炟下一位继位是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