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遇的理工男,左手天文,右手写诗
他似乎有那个才华牛逼症!
两京赋(两京赋和两都赋)
谁?先猜猜——
他是第一位以性为题材写诗的诗人;
第一位提出圆周率概念的数学家;
第一位解释了月食原因的天文学家;
地理学家、文学家、地动仪的发明者......
谜团到这,应该解开了吧!
他就是集万千才华于一身的——
张衡。
他被称为东汉版的达芬奇,是历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鬼才。
图|源于新华网——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张衡发明地动仪”这个事件,非但没有上热搜,反而成了当时的一个笑话。
公元138年,东汉洛阳传开了惊人的消息:
“不得了啦,洛阳西边发生地震啦!”
这消息正是从张衡那里传出来的。
然而,在洛阳,谁也没觉察发生过地震。
几天过去了,谁也没听说哪儿发生过地震。
“张衡吹牛!”“张衡瞎说!”
洛阳议论纷纷。
人们把他当成一个笑话,张衡一时社死!
直到一个从陇西来的蓬头垢面的人说,那里前几天发生了大地震,急需救援!
人们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并暗戳戳佩服着张衡。
陇西正是位于洛阳西面,且离得很远。
张衡怎么会知道那里发生了地震呢?
实际上,地动仪动了。
地动仪是铜做的,直径约3米,样子像酒坛。
在这个“酒坛”的外壁上,倒挂着8条龙,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
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哪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震落下来。
那天,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
于是,张衡便能断定是洛阳西面发生了地震。
对没有手机的古人来说,哪儿地震了不能马上通知皇帝,只能派没死的人,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到朝廷。
光是来回赶路便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
地动仪虽然不能预报地震,但是比人体感觉更敏锐,能立马说出地震的大概方位。
皇帝可以提早准备救灾粮,能少死成千上万的人。
地动仪堪称神器。
过了17个世纪,西方才出现类似的仪器。
张衡也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与阿基米德共享盛名。
毕竟如今,地震还是个人类无法解决的未解之谜。
可神奇的是,发明家只是张衡的一个普通标签。
张衡从小就爱看月亮数星星,跟在奶奶后面问这问那:
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呢?
为什么月亮一天一个样呢?
……
在他眼中,那星辰大海里,似乎隐藏着无数奥秘。
奶奶虽然很有耐心去听问题,但东汉的人对此并没有个科学的常识说法。
这些问题等待着张衡自己去解开。
为了求知,初长成少年的他,便四处访学。
图|源于电影《张衡》
他来到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和崔瑗成为了舍友。
小崔年幼时父母双亡,对天文兴趣浓厚。
做完自我介绍,张衡抓着他肩膀使劲摇晃:我也喜欢看星星哎。
两人常出双入对,一起上课,一起去图书馆熬夜苦读。
张衡在这里,浸润到了许多前人的智慧。
当张衡在书中得知了浑天仪的存在,他再也冷静不了了。
那浑天仪是不知何时的文明,只知道被记载为上古神器——
据说人们只需要在屋内,便可知道某一颗星当时在天空中处于什么位置。
这让张衡十分动心。
他立刻寻找一切有关于此的碎片资料。
费了多年时间,他终于把浑天仪改进成功了。
浑天仪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大圆球,上面画有恒星,赤道,黄道等。
张衡用齿轮设计了一套精妙绝伦的计时系统:
让漏壶滴水推动着仪器旋转,十分均匀,一天刚好转一周。
他利用这个浑天仪,提出浑天说,即地球是圆的。
在当时人们的普遍观念是天圆地方(盖地说)时,张衡的这一主张无疑是更科学的。
他还发现了许多超前的事情:
如真正的月食原因,
以前古代有个迷信的说法就是天狗食月,他们认为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把月亮给吃了;
他还记载到了两千五百颗行星......
这些成果,都被他写进了《灵宪》这本书。
他被北宋皇帝封为西鄂伯,是大清第一女科学家——王贞仪的超级偶像。
即便历史远行千年,来到当代,对张衡的崇拜依旧不减:
1970年,联合国将月球的一座山命名为“张衡环球山”;
1977年,将小行星1802取名“张衡星”。
这些荣誉,都证明了中国史上这位伟大天文学家的伟大。
墙上历代先贤的画像,始终微笑注视着这俩小伙子,从稚嫩的大一新生蜕变到老油条。
当东汉第四位CEO——汉和帝成功夺权时,便将外戚窦氏杀的干干净净。
东汉集团竟连个保安人员都要急招!
太学培养的人,终于派上用场了。
舍友崔瑗受邀出任县令,离校前拉着他通宵喝酒。
在建功立业面前,张衡却选择了继续数星星。
你以为张衡真的只是个看月亮数星星的科学巨人吗?
其实不然,他还是个文学家,关心着百姓苍生。
抬头能看到日月轮替,俯首尽是富贵贫贱。
他正准备用恢弘华丽的符文,讽谏当今皇帝要勤俭持国。
十年时间,写了一篇《两京赋》。
虽用时稍长,此文一发布,便登上各大头条热搜,成了爆款。
就连东汉作协主席都头疼得要命,急着买热搜打压文坛新秀。
水军们表示很多字不认识,只能扛着键盘评论道:
“这个实在没法喷,下一个。”
张衡当选为汉赋四大家,与司马相如、班固、杨雄齐名。
他不仅是东汉文学史上的代表者,也是潮流者。
张衡是第一位以性为题材写诗的诗人。
这首《同声歌》,把夫妻的新婚生活细致地描绘出来: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
其中的列图陈枕张,指的就是把“嫁妆画”(指导性生活的图纸)铺在床上,然后夫妻二人共同观摩、学习并实践。
在当时,张衡可谓是一股泥石流。
文人骚客着眼于大场景大描写,而往往忽略百姓的日常生活。
耳目一新的题材和用词,让人们对张衡刮目相看。
他名气大涨,成功晋升为文学界新星。
大将军邓骘慕名来访,请他出来做官。
邓骘来头可不小,他是外戚。
当时的东汉集团实权掌握在邓太后手上,在皇位上坐着的汉安帝,只顾着跟太监宫女玩耍。
或许是张衡看不起外戚,或是他只想数星星望月亮。
总之,老邓敲开了张衡的家门,却没能敲开张衡的心门,临走时还客客气气的带上门。
果然时隔不久,掌权多年的邓太后病逝。
汉安帝联合宦官诛杀外戚,邓骘等人被迫集体自杀。
安帝释放压抑多年的帝王之怒,站在风口的太监们被捧上天。
正在此时,汉安帝听闻了张衡的才华,连忙聘请原作者入朝上班。
图|源于电影《张衡》
这一次是皇帝亲自聘请,再怎么也不能推脱了。
43岁的张衡成为了天文台台长,开始打工人生涯。
然而,此时的东汉刚被外戚弄的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如今又来了一群宦官,不务正业,只顾食肉糜,把破烂的集团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东汉王朝正在迅速腐烂。
张衡的工作虽然只是看月亮数星星,但依旧忧患天下。
他给皇帝写了一篇文章,列数宦官为祸的例子,四海积怨已深,请皇帝放在心上。
然而,正是这篇文章,让张衡的人生波澜四起。
灾难即将临头!
图|惜缘小和尚?
起初,皇帝阅后,并无任何表示,只是在年终的时候,升了他的职,加了薪。
许久,张衡才被皇帝召见。
皇帝问了他一句:
老百姓现在最讨厌谁?
这个答案显而易见。
就连旁边太监都知道说的是自己。
然而民不告官不究,别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有缓冲带。
那群太监们死死盯着他,张衡顿时觉得寒冰刺骨。
最后,只能是胡说一通糊弄过去,然后仓促离去。
张衡退缩了,他只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空话。
人心太可怕了,比第一次见到天狗食日还恐慌。
即便如此,太监们依然容不下他。
污蔑诋毁,汹涌而至,张衡没有做出任何辩解。
面对朝廷套路,他只感到羞愧。
张衡是怂了吗?
他明明写了文章,却没有做好牺牲的准备吗?
我想并不是的。
他只是不想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去做无意义的事情。
当时的东汉朝廷已经被宦官这堆虫蛀的差不多。
忠心的大臣已经被洗劫一空,留下的是宦官走狗,甚至连皇帝都被要挟。
不听话,发一场政变就行。
问问题的那位汉顺帝,就是被宦官扶起来的傀儡罢了。
张衡一旦表态,太监们下一秒就会除掉他。
我相信,他还是那位忧患天下的张衡。
当他被宦官排挤出中央,他被贬官到河间。
在此,他得知有个王叫刘政,是皇室宗亲,吃喝嫖赌,带头犯法。
一上任就打黑除恶,张衡就拿着花名册出去抓人,没过实习期就整理的井井有条。
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张衡的神情却充满疲惫。
幸而此时,好友崔瑷路过河间,两人煮一壶酒,回忆几十年前。
崔瑷:记得东观修《汉记》的事吗?
张衡:那是我人生一大憾事啊。
崔瑷:你当时是不是偷吃豹子胆了?
张衡:怎么了?
崔瑷:你说司马迁有十几处写错了。
张衡:错的就是错的。
在好友之间的嬉笑怒骂中,当初那满腔热血的少年似乎又回来了。
没有套路,没有争斗,没有焦虑...
只有美好的怀念和眼前的那壶清酒。
真希望时间能停留。
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大笑,然后悄悄擦掉眼角的泪水。
举杯邀明月,痛快地喝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