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詹天佑的事迹简短(关于詹天佑的事迹)

詹天佑的事迹简短(关于詹天佑的事迹)

詹天佑的事迹简短(关于詹天佑的事迹)中国的铁路在全球首屈一指,无论是从数量,还是速度,在全球都属于领先的地位。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铁路总长约为76600公里,每年运送旅客高达10.5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三。然而在上个世纪初的清朝,全国还没有“铁路”的概念,直到1881年,一位留学生的归来,清朝才有能力修建铁路。不仅如此,这位留学生还设计了庞大的铁路图,构建了中国的铁路网,

中国的铁路在全球首屈一指,无论是从数量,还是速度,在全球都属于领先的地位。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铁路总长约为76600公里,每年运送旅客高达10.5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三。

然而在上个世纪初的清朝,全国还没有“铁路”的概念,直到1881年,一位留学生的归来,清朝才有能力修建铁路。不仅如此,这位留学生还设计了庞大的铁路图,构建了中国的铁路网,并打下夯实的基础,其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时至今日,有关他的资料仍旧陈列在中国铁路博物馆之内,在其画像的下面,赫然写着“詹天佑”三字,旁边还有一行标红的小字——“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的事迹简短(关于詹天佑的事迹)

詹天佑的事迹简短(关于詹天佑的事迹)

詹天佑

詹天佑为何能够获得如此成就?中国铁路能够发展到今日,真的和他有关么?他又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构建中国的铁路蓝图?挽回国内丧失的颜面?

1861年,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他所在的家庭条件优渥,给他的幼年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其父名为詹兴洪,以代写书信刻印章谋生,与谭伯是挚友,也正是在他的鼎力支持下,詹天佑才有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在早年的求学期间,詹天佑就是附近私塾中公认的神童。有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曾出了一个上联,“宝塔层层一二三四五六七”。坐在下面的詹天佑脱口而出,“算盘度度万千百十两钱分”。此事过后,他名声大噪,成为了众人争相传颂的神童,其父为此颇为自豪。

1861年,中国刚经历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局更加动荡,与此同时,已经岌岌可危的清政府试图做最后的挣扎。同年,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建议之下,洋务运动兴起,清朝试图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留美学生

清朝为了培养新一代的人才,举办留美幼童的招生活动,资助入围的学生前往美国留学。能够进入选的自然是一些天才少年,要么是学富五车、要么是资历过人,都是一些可遇不可求的怪才。

詹天佑符合当时的申请标准,但是其父依旧犹豫不决,他担心孩子在国外生活恐有不便,每当亲戚朋友询问“天佑是否前往香港参加招考”时,都以各种理由敷衍过去,避开回答。

谭伯得知后颇为愤怒,找到挚友詹兴洪,劝说道,“天佑是一个天赋极高的孩子,如果能够留学深造,前途不可估量。您切不可鼠目寸光啊!”

在谭伯的苦口婆心之下,詹兴洪眉头紧锁,始终默不作声。谭伯焦急万分,最后承诺道,“倘若天佑留学归来,学有所成,我就将女儿谭菊珍许配给他。”

见挚友如此坦诚相待,詹兴洪不敢再推脱,便将詹天佑火速送往香港参加招考。

1872年,清廷举办的留美招生活动中,面向全国共招120名学生,其中就有詹天佑。

1873年,12岁的詹天佑跟随留学队伍奔赴美国进行学习。在美国康奈狄克州威士哈芬小学,他学习刻苦勤奋,在所学科目中的成绩均是名列前茅。更令人感到诧异的是,1878年,他凭借着极高的天赋考入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并专习铁路工程,成为外国学生中的传奇人物。

按照原本的计划,詹天佑等留学生需要在美国生活十五年,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学习,然而清廷却担心这些留学生接触了外界的文化灌输后,回到国内会领导革命,便派出了一位叫做吴子登的督学,这个人的出现直接导致詹天佑等人提前六年归国。

吴子登为人尖酸刻薄,是一位有着封建思想的顽固教师,他到达美国以后,要求留学生们对他顶礼膜拜,凡是见到他不仅要鞠躬作揖,还要行跪拜之礼,除此之外,他要求学生们重新留起长辫子。

对于这些要求,留学生们自然不会听从,这让吴子登恼羞成怒,他不断给清廷写信,声称这些学生泯顽不灵、无药可救。在他添油加醋地描述之下,清廷的担忧之心被无限放大,最后决定于1881年让留学生归国。

谭伯也遵守了承诺,将女儿谭菊珍许配给詹天佑,两家亲事就此定下。但根据詹天佑的建议,双方并没有立即结婚,而是先相处一段时间。随后,詹天佑先后担任实习船员、任福州船政局后学堂教习、广东博学馆任教,并于1887年和谭菊珍举办婚礼,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在此期间他修筑沿海炮台和测绘广东沿海海图(为我国第一幅海图),由此可见,他的才华远不仅局限于铁路轨道的建设。

然而詹天佑始终郁郁寡欢,这皆源于他的壮志难酬。庞大的建筑物、发达的交通系统,这些对于清廷而言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国外早已经将它成为现实。他在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时,内心百感交集。

詹天佑空有一身本领,却被清廷局限于小小的教员之上,他不甘于现状,却又无可奈何。

1893年,一位名叫邝孙谋的人找到詹天佑,并将一项庞大的铁路工程交到了他的手中,也正是此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该铁路起于天津、止于山海关,被称作“津榆铁路”或者“津山铁路”,然而此路段多河流,且河床地质松软,想要在它的上面修建一座坚固的铁路桥梁绝非易事。

为此,清廷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请来了著名的设计师劳德前来担任监工,他身后还有一个号称英国顶级的铁路建筑团队,众人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在预期内完成,然而却事与愿违,劳德反复修改桥体、桥梁的设计,也都无济于事。

邝孙谋扛不住上级的压力,无奈之下只得寻求曾在留学期间有过交情的詹天佑。在担任滦河铁桥工程以后,詹天佑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桥梁打桩法和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相结合,采用新式的气压沉箱法修建桥墩,最后完成了桥体、桥梁的主要构建,除此之外,他还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对桥体的细节之处进行了巧妙的设计。

滦河铁桥

在这项浩大的工程竣工以后,詹天佑成为了最耀眼璀璨的明星,殊不知,在接下来的数年内,他的才华将更加耀眼夺目。

从见习工程师一路晋升到地区工程师以后,詹天佑多年以来担任着国内诸多的铁路建设,然而津榆铁路却成为他心中难以平复的伤痕,这完全归咎于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月28日,英、俄、日、法、意、美、德、奥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率先攻破天津大沽口,一路所向披靡,直击北京,而津榆铁路却成为了列强入侵的最有力的武器。他们借助铁路运送大量的士兵、武器到前线,以此达到更快占领城市的目的。

联军在北京使馆区设立路障

津榆铁路的修建是为了带动国内的经济发展,方便沿途各大地区的物资运输,却让居心叵测的列强加以利用,这让詹天佑怒不可遏。

8月14日,联军攻破北京,在城内进行了长达三天的抢掠,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0月17日,德国陆军瓦德西进京,设总司令部于紫禁城。1901年9月7日,八国联军就已经取得战争的胜利,清廷为了自保,无奈之下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这就意味着中国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赔偿4.5亿两白银。

各国代表在《辛丑条约》上的签字

白纸黑字写得十分清楚,但是清廷还是选择了签字。清廷的妥协没有换来敌人的同情,而是变本加厉。

为了能够让国内使得国内经济发展,来缓解经济压力,1905年,清廷决定修建一条从北京通往张家口的铁路,称为“京张铁路”。消息散布以后,英国和沙俄显得异常贪婪,他们费尽心机想要铁路的建造权,从而掌控整条铁路的使用权,其目的不言而喻。

津榆铁路已经是前车之鉴,京张铁路怎可拱手让之?詹天佑等一批爱国之士,纷纷向清廷进谏,试图做最后的挽救。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清廷妥协,选择坚定最后的立场,争取到了京张铁路的建造权。

然而列强却嗤之以鼻,笑而不语,他们断定当时的清廷没有建造铁路的能力。

京张铁路的路段状况异常复杂。其中一段路程就要经过燕山山脉,这里分布着大量的花岗岩和玄武岩,十分坚硬,想要穿山而过异常困难。除此之外,路段高低不平,存在较大的坡度,南口和八达岭的坡度差距达到一百八十丈,最大坡度达到了“千分之三十三”,这对铁路的构造和布局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

对此,詹天佑曾发出“即泰西诸书,亦视此等工程最为艰巨”的感慨,然而以他为代表的铁路工程师并没有畏惧艰难,而是迎难而上,用过硬的专业技术,打破了列强的断言,“以你们的技术,恐怕五十年都修不好这条铁路。”

然而事实却让英国和沙俄大跌眼镜,詹天佑等一批铁路工程师仅用了四年就完成了京张铁路的建设,于1909年10月2日正式通车,比预期时间提前了两年,除此之外,还帮助清廷节省了28万两白银。

京张铁路

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詹天佑提出了两项关键建议。其一,不惜一切代价炸开必经山路;其二,打破传统铁路布局,采用“人”字形和“之”字形的铁路设计解决坡度问题。

詹天佑最令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创新,在当时,纵观世界,铁路布局如出一辙,而他所提出的“人”字形和“之”字形的铁路设计可谓是前无古人,独树一帜。这种布局设计让英国人惊叹不已。

京张铁路建成之际,詹天佑声名大噪,成为了国内的头号人物,还被清廷赐予“工科进士”的称号,授予其“清廷留学生试官”的职务。然而这些名利对于他而言犹如过眼云烟,其关注点全放在了铁路研究上。

论人品,詹天佑绝对是清廷官员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在那个封建的社会中,功成名就的官员都会选择纳妾,而詹天佑却显得与众不同,他忠于原配妻子,一生从未纳妾。这充分说明他的爱情观非常正确,没有被大环境所影响。

詹天佑与夫人及八个孩子合影,约摄于1909年(上海图书馆馆藏)

除此以外,詹天佑两袖清风,视钱财为粪土。1902年,由他设计的新易铁路完工,慈禧太后得到消息后大悦,专门见了他一面,并将身上携带的金银首饰拿了出来,并叮嘱他全部收下。詹天佑见状镇定自若,仅取一件放入囊中,其余的首饰统统分给其余同事。

论才华,詹天佑堪称中国铁路建设的鼻祖。在最初的铁路建设中,他主张铁路网采用“两纵两横”布局,经过时代的变迁,这种布局方式不断改进,时至今日演变为“八横八纵”,这也是中国铁路目前所采取的布局方式。

在国内铁路建设中,通常则采用1.435米的标准轨道,而这项标准正是由詹天佑提出,至今从未更改。除此之外,他还研制出一种特殊的铁路挂钩,即詹式自动挂钩,也沿用至今。

他凭借一己之力,几乎奠定了中国铁路的基石,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如此超凡脱俗的一位人才,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并不为奇。

1912年,清廷覆灭,同年1月1日,民国建立,詹天佑担任交通部技监的职务。在此期间,他依旧秉持着人生的态度,尽最大的努力兴办教育,并总结在铁路建设方面的经验,为中国培养新一代的铁路工程师。

晚年之际,他依旧在铁路事业上耕耘,只不过不参与建设,而是为国家争取在铁路上的主权。

1919年2月,詹天佑出席远东铁路会议前留影

1919年,詹天佑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强忍着不适,竭尽全力前往海参崴、哈尔滨参加远东铁路会议,目的就是为了争取铁路主权,他不想再看到列强使用津榆铁路的情况再次发生。

同年4月,年仅58岁的詹天佑与世长辞,他的一生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位于京张铁路的青龙桥火车站特意修建了一尊詹天佑的铜像。

他的一生都和铁路有些难以割舍的缘分。1982年,经过上级决定,将詹天佑和他夫人的骨灰一并埋在青龙火车站站房右侧,在表达对他的敬意之时,也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

这位民族英雄的身上有着太多的优秀品质,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养料。对于他的光辉事迹,我们不曾遗忘,应当铭记于心,因为中国铁路的规模、速度,有着詹天佑前辈所贡献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 十二金人(十二金人下落)
下一篇: 孟河镇(孟河镇属于哪个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