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南方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二、培养

南方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社会科学和卫生管理的研究方法,熟悉管理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等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学术视野,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医学教育管理、科技管理的能力,适合从事公共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管理、医学科技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三、研究方向

1.卫生服务管理与改革

2.医院管理与改革

3.健康评价与健康管理

4.社会保障与卫生经济

5.卫生监督与管理

6.高等医学教育管理

7.医学与现代科技管理

四、招生对象

1. 具有管理学、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或其他宏观领域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往届毕业生;

2. 从事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卫生管理、临床医学或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具有学士学位的工作人员。

五、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5年,基本学制为3年。专业课程理论学习时间为1年,其他环节2年,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8分。

六、课程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学实践)

(一)公共课

1.

英 语(English)

60学时

5学分

2.

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

70 学时

5学分

3.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of Social Democracy)

36学时

2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

1.

管理学基础理论( Management)

100学时

3学分

2.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0学时

3学分

3.

社会医学研究 (Social Medicine)

100学时

3学分

4.

公共管理原理 (Public Management)

100学时

3学分

(三)专业课

1.

卫生服务管理学(Managing Health Service )

200学时

5学分

2.

医院管理学 (Hospital Management)

200学时

5学分

3.

高教管理学(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200学时

5学分

4.

医疗保险研究(Health insurance study)

200学时

5学分

(四)选修课

1.

医学信息获取与管理(Document Retrieval)

33学时

3学分

1.

自然辩证法(Natural Dialectic)

18学时

1学分

2.

SPSS软件应用(Application of SPSS Software)

30学时

3学分

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Technique)

36学时

2学分

4.

卫生法学(Health laws)

9学时

1学分

5.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12学时

1学分

6.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0学时

1学分

7.

卫生服务研究(The Research of Health Service)

30学时

1学分

8.

管理研究方法论(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30学时

1学分

9.

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 )

30学时

1学分

10.

项目管理学(Project Management)

30学时

1学分

11.

公文写作(Archives Writing)

30学时

1学分

12.

公共卫生现场调查方法与技术(Public health Science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

30学时

2学分

13.

公共卫生基础(Essentials of Public Health)

30学时

1学分

(五)教学实践

实验课带教或担任本科生助教 20学时, 参与读书报告、专题研讨会4次。

七、培养方式

第1年主要是课程学习和指导小组指导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第2-5年跟导师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研修 课程研修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批判地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的能力,发展学生运用适当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理解、评价和解释本专业领域前沿的知识和有争议问题的能力。

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 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授课和辅导;专业课和不在选修课列表中的专业基础课以研究生自学、老师讲授、读书报告会、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教学实践由科室研究生指导组和教学秘书统一安排。

科室研究生指导组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的阅读、组织开题报告和专题报告会。到卫生管理机构或卫生服务提供单位实践2个月左右,并完成现场实践报告。

八、考核方式

(一)课程

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考核;专业课和不在选修课列表中的专业基础课由研究生指导组组织考核。

(二)实践

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由科室研究生指导组和教学秘书组织考核。

(三)文献分析

考核资料收集、管理和资料分析能力,方式:学生写报告,老师提问,分阶段进行。

第一次,由导师组指定范围、选三篇文献,在规定时间阅读。了解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文献的能力。

第二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导师指定领域,独立设计研究课题,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对以往学者所做的工作进行展现、归纳和评述。侧重考查学生知识面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积累式考试

不规定明确的课程、不规定明确的范围,由导师根据本学科的前沿和管理学进展,结合学生的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进行命题,每年举行多次,每位学生必须通过四次考核。考核的目的是促进知识不断积累,深化基础理论,扩大知识面。

(五)资格论文

对学生学术能力进行考核,测试学生能否收集资料并进行分类,能否批判性、简洁地分析相关文献,能否独立工作、完成论文。

资格论文可以是实验性课题研究报告、批判性文献综述,也可以是对某些观点或概念的探讨。资格论文可以作为学位论文的一部分,为学位论文做一个认真的、有针对性的文献综述,并做一些实验性研究。

(六)中期考核

一般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具体时间根据研究生学院和本学院的安排),在研究生学院和本学院的组织下进行一次学习和研究情况的中期检查和考核。

九、学位论文

论文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技能,发展学术能力和创造力。在做论文的过程,学会发现重要问题,锻炼多方面的研究技巧,培养高水平的研究能力。

1. 选题

根据本科室的研究特色和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以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选择研究课题。研究生选题原则上须围绕本科室的研究方向,采用自行选题和指定课题相结合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考虑学科的整体发展。

2. 开题报告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制定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要明确研究问题、总体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说明具体的研究内容及要达到的研究目标。由学院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开题论证,以完善课题设计,保证课题研究质量。原则上,开题报告应该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完成。

3. 课题研究

在科室指导组的指导下,熟悉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开展调查研究的技术,开展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和完善课题设计。研究生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工作精神。

4. 撰写论文

1)学术论文撰写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注重经验总结和阶段性的成果研究,并写出学术论文。在总结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补充和完善研究思路。有科学意义的论文在导师的推荐下可参与学术交流或公开发表。不经导师同意,不能擅自发表论文。

2)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目录、简单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在引言中,应进行文献回顾,简述研究问题的新见解和论文的基本论点。简单摘要要求中英文对照,并附关键词。对于科学论点,要有理论上的论证和实验验证;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进行严谨的科学论证;引用别人的材料,要来自原著,利用合著者的科学设计和研究成果时,要加以附注。

硕士学位论文约2万字,要求语句精练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整齐,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有较强的逻辑性,分析推理严谨。

学位申请人在答辩前应单独写出并提交较详细的论文摘要,待授予学位后编入学位论文摘要汇编,供同行专家审查。论文摘要一般包括:目的和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等主要内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约3千字左右。

5.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指导教师应在半个月内审毕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在科室作介绍。

6. 学位论文经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后,在提交专家评阅前,应交学校统计学教研室进行统计学处理审核,并出具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凡统计学处理不合格者,未经修改,不得提交专家评阅。

7. 论文答辩前两个月,应先聘请相关的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评阅。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为2名,由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校内、外各1名专家担任。

8. 学位论文评阅人应对论文亲笔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9. 学位论文评阅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论文质量:

1)硕士学位论文有无新见解。

2)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论据是否充分可靠,数据及统计处理是否正确。

4)掌握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水平。

5)写作的逻辑性、技巧及其优缺点。

6)本论文可否提交答辩,是否达到学位论文要求。

7)提请答辩委员会代替质询研究生的问题。

10. 学位论文评语的副本应在答辩前10天内送答辩委员会。由答辩委员会代替论文评阅人向研究生提质询。

11.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研究生不能答辩:

1)同行评议未通过(半数以上评议专家不同意答辩)。

2)论文评阅未通过(半数以上评阅专家不同意答辩)。

3)“双盲法”评议未通过。

十、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和授予要满足学校有关的条件,并按照学校有关的要求进行。

1. 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提交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应向导师提交正式论文。论文的文字要通顺、简洁、字迹清楚,标点符号正确;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要按学报规格列出;使用的计量单位和制图规范应符合有关标准;凡需保密的论文应写明密级。

2)论文评阅及评议

答辩前研究生的论文应按照学校论文申请的要求聘请足够数量的同行专家进行评阅、评议。在收到专家的评阅意见后,应酌情对论文进行修改或补充实验。

3)申请答辩

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申请论文答辩。申请答辩时要准备两方面的材料;一是答辩所需材料如论文答辩申请书、论文等相关材料;二是其它材料如研究记录、实验器材等应予以交接的材料。

4)预答辩

在研究生毕业论文正式答辩前,应在教研室内举行预答辩,检查答辩准备情况,锻炼研究生答辩能力。必要时进一步修订毕业论文。

2. 答辩

1)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副教授或相当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组成,其中1—2名是校外单位的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记录员各1名,秘书一般由本学科讲师担任。指导教师应参加答辩,但不参加表决。

2) 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由导师和科室主任提名,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论文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审论文时,要参考 “论文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坚持原则,态度公正,严格把关,不降格以求。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每一个委员,应预先熟悉论文内容,作好提问准备。

3) 论文答辩要发扬学术民主,应公开举行(保密专业除外)。通过学术决议时,应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有三分之二(含)以上委员赞成为通过,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4)论文答辩程序是:

(1)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人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和成员名单。

(2)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

(3)指导教师或教研室指定有关人员介绍研究生的政治表现、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论文工作情况。

(4)研究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硕士时间不少于20分钟,博士时间不少于40分钟。

(5)宣读论文评阅人质询研究生的问题,委员及参加答辩的其他人员提问,研究生答辩。

(6)答辩会休息,并召开答辩委员会会议,其任务是:宣读导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对论文作出评语,对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

(7)主席宣布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结果和对论文的评语。

(8)答辩结束。

5) 论文答辩的组织接待工作应由有关科室负责安排落实。

6) 论文答辩结束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办公室应将答辩者的论文答辩申请书、课程考试成绩、论文(全文和内容摘要)、专家推荐书、论文评阅书、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表决票等有关资料整理立卷,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存档。

3. 研究生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应学位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4. 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初步听、说能力。

3)学术学位硕士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本专业的技术工作能力。

4)在学期间,学术学位硕士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者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在统计源期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符合以下条件:

(1)SCI影响因子单篇1.0以下的论文第一作者;

(2)SCI影响因子单篇1.0(含)以上的论文前二作者;

(3)SCI影响因子单篇2.0(含)以上的论文前三作者;

(4)SCI影响因子单篇3.0(含)以上的论文前四作者;

(5)SCI影响因子单篇4.0(含)以上的论文前五作者。

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必须为南方医科大学(或并列第一作者单位);第一指导教师为联合培养单位者,第一作者单位可以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毕业当年考取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其学位授予不再与发表论文挂钩。

5. 与国外单位联合培养者,学校可以为第二作者单位,但导师必须为共同通讯作者。

十一、参考书目

主要著作:

1. 《组织行为学》,关培兰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 《管理学》, [美]罗宾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卫生事业管理学》,梁万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 《卫生事业管理》,郭岩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6. 《社会医学》,李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 《社会医学》,卢祖洵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8. 《卫生法规与监督学学》,樊立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9. 《中国卫生法学》,吴崇其主编,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10. 《卫生经济学》,程晓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1. 《社会医疗保险学》,卢祖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2. 《医学科研方法学》,梁万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3. 《现代流行病学》,谭红专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4.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谭晓东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5.《人力资源管理》,加里·德勒斯,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 16.《卫生服务管理(理论与实践)》,Mary·G·Harris

17.《卫生管理学》,斯蒂芬·M·肖特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8.《管理与组织行为》,劳力·丁·穆林,经济管理出版社,

19.《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0.《管理研究方法》,孙国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1.《公共卫生基础》Bernard·J·Tuenock,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上一篇: 关于人生观的思修论文
下一篇: 社会认知教育主要内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