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石成金曾言:“世人每厚积金资以贻子孙。”敬重宗法、讲求传承的中国人,往往会在升官发财时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件传家宝,可能是金条银锭,也可能是文玩玉器。
杨溥怎么读(杨溥简介)
不管是什么,传家宝都寄予了祖宗对后人深重的恩惠。
传家宝形式繁多、琳琅满目,但若说最为霸气、奇特者,莫过于湖北恩施一栋破旧木屋。
这座木屋的主人姓杨,他一辈子务农为生、清贫不堪,直至十年前一位巨富商人提着一箱现金登门拜访。
商人开门见山,称愿用100万买下老杨这间木屋。买卖成交后,商人把木屋捐赠给恩施林博园,专家估价:“这间木屋乃金丝楠木制成,可能值8个亿!”
一夜暴富,是无数人都曾心驰神往过的美梦。当现实的冰冷击碎妄想的温存,人们又不得不抖擞精神、直面困苦。
我们的祖先亦深谙此道,故而设传家宝以遗子孙,使其于困顿、贫乏中徒增几分乐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的生活转瞬即逝,消磨了老杨八十年的春秋岁月。他已是半截入土、尽知天命的垂暮老者,人生竟在此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一切还要从老杨居住的老木屋说起。这间百米见方的老宅世代相传,到老杨手中时已是摇摇欲坠、残破不堪。
唯一给予老杨慰藉的是,每当天降暴雨、邻里苦于房顶漏水时,他家总是安然无恙。
老杨从未想过,自己这个足不出户、目不识丁的深山老农,有一天会被雍容华贵的富商找上门来。
原来,老杨家从不漏雨、异香浓郁的事传到了这位富商耳中,精通木材生意的他料定此中另有隐情。
“额……你是?”莫名其妙的老杨疑上心头。
那富商倒是毕恭毕敬,他紧紧握住老杨的手,用十分客气的语气说:“老先生,可否让我进你家的老木屋转一转?”语罢,富商便从钱包中摸出一张钞票塞进老杨的口袋。
老杨挠挠脑壳,心想这天上掉的馅饼居然能砸到自己的头上。这一张钞票可够全家几个月的米面钱,让这个陌生人看看木屋又有何妨?想到这,老杨嘿嘿一笑,领着富商进了门。
刚踏入屋门一步,富商的嗅觉神经便被这扑鼻而来的异香所笼罩。他的心中已有答案,但要下定论还需要几分斟酌。
老杨一头雾水地看着这富商左闻闻、右摸摸,就差没扑到柱子上啃一口。
当柱子上的木料在手电筒照射下透出淡淡金光时,富商心头一震:这不是金丝楠木更是何物?
他环视四周,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富商从业几十年,经手奇珍异木千余件,可是这么一间由金丝楠木打造的神屋实在是平生头一次见。
老杨察觉到了富商眼神中流露出的惊愕与欣喜,他知道这个有钱人是盯上自己的祖宅了。
正当老杨偷偷盘算着向他要价几万合适时,那富商啪地一声打开手提箱,摞得整整齐齐的一箱钞票赫然映入眼帘。
紧衣缩食一辈子的老杨哪见过这种阵仗?看着眼前这一捆捆红钞票,他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富商指指箱子说:“老先生,这里是一百万现金,我这个价钱买您这间房子可还公道?”
老杨使劲揉揉眼睛,继而给了自己一巴掌,他生怕这是自己大早上还没睡醒、白日做梦。
“我这房子……值一……一百万?”老杨不可置信地问那富商,后者肯定地点点头,目光中充满诚意。
不过老杨活了八十岁,也是一位颇为通透之人。金钱虽能迷惑双眼,却蛊惑不了他的心,老杨深信自己这祖宅来头不凡、价值连城,恐怕富商开的一百万都不及一个零头。
这祖宅乃是祖宗一代代传到自己手里的,如果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卖了,恐怕是要遭天谴的。老杨决定先稳住富商,搞清楚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再做打算。
那富商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他向老杨询问了杨家祖上的渊源故事,然后又对这金丝楠木的宝贵程度一通讲解。
他这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一旁的老杨听得目瞪口呆。
那富商经过辨认,断定老杨这间金丝楠木屋应该建于明代。老杨连声称是,他祖上确实在明朝年间做过大官,这木屋极有可能就是这位先人告老还乡后修建的宅子。
明英宗在位时期,朝中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协力辅佐。世人皆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而这大名鼎鼎的杨溥正是老杨的远祖。
杨溥官至礼部尚书、内阁首辅,他的家族枝叶繁茂、人丁兴旺,其中一个分支便是老杨这一脉。老杨的祖宗依傍杨溥的势力当上了大官,家中逐渐积累起了万贯之财。
这位祖先平生酷爱奇珍异木,故而在告老还乡后变卖所有家产、修建起这座金丝楠木打造的“神屋”。
终老于这间异香浓郁的小屋,祖先闲适恬淡地安享晚年,并将其代代相传,直至传到老杨手中。
对老杨而言,这间屋子八十年来只是个遮风挡雨的小家,可是对识货之人来说,它是一件无价之宝。
金丝楠木是一种纹如金丝、光如绸缎的特殊楠木,它的木料金黄纯净、细腻坚硬,素来便有“木黄金”之称。
用这种木材制作的家具往往不需要另行喷漆、妆点,其原生态面貌就足够奢华绮丽。
大自然鬼斧神工,任何珍宝的诞生往往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打磨。金丝楠木也不例外,它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深山中,对气候、海拔的要求极为苛刻。
一棵可供加工为栋梁之材的金丝楠木树普遍要经历三百多年的生长。
金丝楠木自然历来被王侯将相视若珍宝。从明代开始,皇族大规模选用金丝楠木修建皇宫、王府、寝陵,就连皇帝的龙床、龙凳都务必用上乘金丝楠木制成。
物以稀为贵,金丝楠木逐渐成为一种天价珍木,只有皇族、显宦、巨贾才买得起这种木材。
此外,金丝楠木还被封建社会视为地位、权势的象征,民间如果有老百姓私自使用这种木材,就会被以“逾越之罪”论处。
清朝嘉庆年间,巨贪和珅被赐死、抄家。嘉庆皇帝在痛斥和珅的种种罪状时,共罗列出20条杀头之罪,其中第13条死罪就是过分使用金丝楠木制的家具、僭越了作为臣下的身份。
历经几百年的消耗、砍伐以及商人的炒作,产量锐减的金丝楠木价格一路飙升,如今一吨次等的金丝楠木就要几十万元不等,若是千年的木料,价格还要再加上一个零。
全新的木材尚且如此,更何况明代流传下来的那些文物?2007年,一张明代的金丝楠木书桌以3136万人民币的价格在北京拍卖会上成交。
2011年,一尊清宫御制的寿纹宝座更是卖到了5750万元。拍卖市场中,各种金丝楠木制的文玩堪称硬通货,一个巴掌大的小盒子只要上点年头、木料纯正就能卖到七位数。
而且他们往往不缺买家——很多身家亿万的富豪都有收集金丝楠木文玩的嗜好。
这位找上门来、想收购老杨祖宅的富商不可能不清楚,这间至少使用了90%金丝楠木料的老宅是一个无价之宝。
多年后有文玩专家对这间金丝楠木神屋进行估价:其木料、历史、做工,少说值8个亿人民币!
再看老杨,他听了富商的一番讲解,愈发坚信自家这间老宅远不止100万元。
他心中只有一事不解:既然这富商想用这样一个低价买走木屋,他又何必把金丝楠木的价值讲给自己听、让自己知道这木屋有多值钱呢?
那富商一通高谈阔论后已是口干舌燥,老杨给他倒了杯温水,他端起搪瓷杯一饮而尽。
看着老杨疑惑的眼神和颤抖的双手,富商终于打开天窗说亮话,把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全盘托出。
老杨听了他这番话不免有些心动,他清贫生活了一辈子,发大财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如果这间房子真的有大价值,那捐给国家倒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此时老杨唯一所顾忌的,就是血脉中挥之不去的宗族情结。再怎么说,这间木屋也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父亲临终前也交待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卖掉祖宅。
老杨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富商。
后者思索片刻后拍着胸脯说:“这个您放心,现在的工程技术先进了,我们可以把木屋原封不动地移走。到时候您想再看看它,我们保证和今天的样子一模一样。”
他送别富商,说要再考虑几天,欢迎他三天后再次到访。富商点点头,很快驱车离开了村子。
三天后,富商再次登门拜访,这次随行的不只有那100万元现金,还有两位恩施林博园的专家。
两位专家还向老杨保证,木屋移走后一定会妥善安置在林博园内,到时候他和家人终身免票、可以随时入园参观。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人对老杨展开一阵唇枪舌战,最终彻底征服了这个也想为国家做贡献的朴实老人。
新房施工期间,富商把老杨接到市里最好的一家养老院居住。
老杨和养老院里的老人们相处得很融洽,大家都喜欢这个朴实憨厚的老农民,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个老人居然是一个身价百万的小富翁。
富商也如约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他斥资200多万元包了一家专业工程队、请了好几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建筑工程师。
经过几个月的折腾,终于把这间木屋从深山老村迁移到了恩施林博园中。
尔后,林博园的文物专家对这间价值连城的木屋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在不改变原结构布局的前提下,木屋变得焕然一新。
如今,这座古色古香的木屋仍然静静陈列在恩施林博园中,等待游客们的驻足欣赏。
这件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在民间衍生出了多个版本。
有人说老杨实际上一分钱没得到、被人骗得稀里糊涂,也有人说老杨真的卖了8个亿,100万的传言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2017年,有记者专程赶往恩施调查此事真相。可以确定的是,这间木屋的确陈列在恩施林博园中,而且它是以那位富商的名义捐赠的。
记者也找到林博园的负责人,询问了多年前这桩“悬案”的来龙去脉。
林博园办公处的李主任说:“几年前金丝楠木的价格炒的比较高,这房子真有可能值个几亿。可现在行情不行了,这房子值不了那么多。”
李主任的话并未明确回答记者的种种疑问,可它至少说明外界传闻的8个亿不是空穴来风。
2021年,故事的主人公——刚刚过完91岁大寿的老杨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有记者找到他,向他采访十年前的经历。老杨头发花白、目光呆滞,但提起十年前的事仍是记忆犹新。
老杨说,把木屋卖给富商的事千真万确,至于这交易款到底有多少,因为涉及商业合同保密,他不能告诉大家。
记者换了种方法继续追问:“您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有没有什么烦恼?”
听了老杨的这番话、结合他现在的处境,我们或许能推断出他当年到底从富商手中拿到了多少房款。很多村民告诉记者,老杨就是太老实才被骗了,要不然现在怎么还住在村里受苦?
对于这些风言风语,老杨表示不会放在心上。他认为自己很好地履行了对父亲、对祖宗的承诺,把老宅捐给国家也算是了却了他平生一桩心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