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长长的栈桥上,远眺小青岛宛若玉女立于翠绿的小岛上,小青岛最显眼的景致是最高处矗立的一座洁白的锥形灯塔,这是海上过往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
青岛小青岛(青岛小青岛公园)
小青岛上的灯塔
灯塔系1900年由德国人建造,1915年启用,解放后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塔身高15.5米,八角形,通体用白色大理石构筑,分上下两层,塔顶部装有水晶棱镜镶成的反射镜,并以牛眼形旋转式造镜电力发光。射程12海里,为来往船只导航。每当夜幕低垂,灯影波光形成青岛—景——“琴屿飘灯”。
琴屿飘灯
小青岛,青岛,德国强占胶澳后,将其占领区定名为"青岛",就是根据此岛而得名。这海中孤屿被德人称其为“阿克那岛”,派兵驻守,日占青岛后,称为“加藤岛”,当地居民习称“小青岛”。小青岛距海岸720米,海拔17.2米,面积1.2公顷。
连接鲁迅公园的海堤
灯塔
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岛”之称。岛距东侧海岸370余米,有长长的海堤与陆地相接。此岛原是陆地的一部分,在海浪长年累月的冲蚀雕凿下,渐与陆地分离,始成今日之形状。
小青岛北侧建—防波大堤,今已成为海上游艇的停靠之处。东部则与鲁迅公园相毗邻。游人可由鲁迅公园西侧的琴屿路经大堤上岛观光。岛上原长有许多稀有的黄色百合花,盛开之时,芳香扑鼻,十分喜人,是驰名国际植物界的一种花卉类型,德国人称之为“青岛百合”,可惜因游人日增,现在百合已无处寻觅。小青岛早在30年代初就已辟为公园,设有茶厅、花圃、石凳、石椅,并辟建道路,修筑游艇码头。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后,成为日军军事基地,并于1942年修筑长377米、宽8米的堤坝与陆地相连.成为陆连岛。自抗战胜利到解放后一直由部队驻守。1988年夏季,小青岛再度辟为公园,经重新规划建设,成为前海又一处旅游景点。
琴女雕塑
传说,很早以前,有位弹琴的仙女爱上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她悄悄地来到人间,与小伙子结为夫妻。每当丈夫出海,她就坐在小岛上弹琴,用用琴声为爱人导航。玉皇大帝得知后欲捉琴女回去,琴女对爱情至死不渝,徇情在小岛上,那琴声至今仍萦绕在小岛周围。古老的神话故事凄美动听,感动着一代代艺术家,为纪念琴女,他们发挥想象力专门制作了琴女雕塑,线条流畅,形象逼真。2002年,以琴女雕塑为原型设计的微缩版“琴女”被青岛市政府定为青岛的象征,作为礼品赠送国内外友人。如今的小青岛上,黑松遍布,花木扶疏,盛开在高崖上的黄色百合非常少见,20世纪初曾被世界植物协会命名为“青岛百合”。
琴屿路远眺小青岛
琴屿路26号就是小青岛,风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音铮铮如琴声。曾经的小青岛又名琴岛,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它的轻灵风雅。
打卡琴屿路
屿路在网络上频频被刷屏,成了青岛取景的“超级网红”。许多年轻人专门来到这里拍照“打卡”,碧海蓝天,红褐色礁石,风景优美且特别,让人心驰神往。
琴屿路
矗立在小青岛最高处的洁白灯塔,是海上过往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承载它的小岛,青翠欲滴,即便是在秋日也丝毫不损颜色,登岛环顾,四处是茫茫蓝海,唯有脚下这方土地坚实、柔软,散发着青草香。到这里,琴屿路就逛到头了。它并不漫长,却因为风景有了别样的生命力,如果你梦到一线沿路起伏的蓝海,不用怀疑,那就是琴屿路的呼唤。
琴屿路
关于小青岛和琴屿路你还知道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