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范氏,先忧后乐的精神一直在心中流淌

范氏,先忧后乐的精神一直在心中流淌

范氏,先忧后乐的精神一直在心中流淌“乜”即巳,为蛇图腾,“丫”是表木,“十”是“四方”,代表四时。春秋时为晋国上卿大夫,因功晋升为中军元帅,兼太傅,执掌国政,被封邑于随,故名随会

范姓图腾

姓范的历史名人干些什么_姓范的历史名人做哪些大事_范姓历史名人

【释义】范,在汉族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中是一种草,产范草的地方也称为范。小篆中范的字型是从草、从水。范姓以范草作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够像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范草那样,拥有蓬勃的生命力,绵延不绝。范姓还是蛇图腾,以蛇为氏族族徽,由表木、水、蛇组成。“乜”即巳,为蛇图腾,“丫”是表木,“十”是“四方”,代表四时。汜人居范邑,也以地为姓。

得姓始祖

姓范的历史名人干些什么_范姓历史名人_姓范的历史名人做哪些大事

范士会像。

范士会(约前660年—前583年)即范武子(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祁姓,士氏,名会,字季。春秋时为晋国上卿大夫,因功晋升为中军元帅,兼太傅,执掌国政,被封邑于随(即今山西省介休县),故名随会或随季,后更受封邑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名曰范会或范季,死后追谥“武子”,所以称其为范武子。士会的儿子士燮以家庭封地的名字范为氏,称为范氏,这就是范姓起源的最早记录。

自轩辕黄帝之后,直至范士会受姓之前(公元前2697年至公元前592年),共经历2105年,68个世代,9次分支而成范氏(公元前593年为范氏立姓之年)。范姓是帝尧之后,刘累之裔,范氏与刘、唐、杜、士、隋等姓同宗共源。

范姓人口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范姓在玉林辖区内户籍人口为17515人。

语言习俗

玉林范姓语言有二:一是客家话,二是桂东南粤语方言。

家风家训范文正(范仲淹)公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范姓渊源

姓范的历史名人干些什么_范姓历史名人_姓范的历史名人做哪些大事

玉林范姓后裔在翻阅族谱,寻根问宗。

范姓,出自祁姓,为帝尧陶唐氏裔孙刘累之后,东周时期杜伯之后,以封邑名为氏。范氏比许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对于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据《姓纂》的记载:“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玄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蒍在晋国担任士师,遂为士氏,称士蒍,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士蒍后世大宗世代称士氏,士蒍有二子,长子士缺、次子士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会,是为范武子。士会后累迁至晋国正卿,封于随邑,为随氏之祖,又封于范邑,立范氏,为范氏始祖。士会嫡子范文子士燮,为国之贤臣;次子士鲂,立彘氏,士鲂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复刘氏,汉高祖刘邦就是他的后代。士燮生范宣子士匄,善刑法,执政晋国。士匄生范献子士鞅,又为晋国执政。士鞅生子范昭子士吉射,因为前497年赵氏发生内乱,赵鞅杀死了中行氏的姻亲邯郸赵午,也作为中行氏姻亲的范吉射帮助中行氏和邯郸赵氏一起对赵氏进行围攻,但最终被四卿打败为赵简子所驱逐,范氏才退出了晋国政坛。此时,士蒍已是子孙满天下。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显赫万分,自士会范武子以后,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可以说是曾经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巨族之一。

在玉林主要宗支分布

姓范的历史名人做哪些大事_姓范的历史名人干些什么_范姓历史名人

陆川县横山镇旺坡村范氏宗祠。

范崇隆支系:范仲淹第十七代孙崇隆(字茂林)之男元福、元宁、元庆诸祖,于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500年左右)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同时分别迁入广西之陆川(长男元福)、博白(四男元宁)、合浦(五男元庆)等县开基。据族谱记载,范崇隆,字茂林,明代恩授贡生,候选儒生。生六男:元福、元寿、元康、元宁、元庆、元全。当时(明弘治年间)由于地方变乱,六祖中除元寿、元全留居原籍外,其余四祖均向外迁流:范元福迁于广西陆川横山旺坡村,范元宁迁于广西博白英桥大田坡村,范元庆迁于合浦公馆南山村,范元康迁往海南文昌各自创业。据旧谱所载,范元康于明弘治年间,即带着胞弟元宁、元庆与廷凤、廷鸾等五个胞侄(范元福之子〉初迁广西陆川集中,然后再带着小弟元庆同到合浦南康鸡笼山暂住数年,最后元康再迁海南文昌,而元庆则迁合浦南山另创基业,自后便南北各处一方,但彼此联系。嗣孙一直保留着密切往来,坚持同甘共苦,互助互爱,每年祭扫,往来拜祖,交流文化、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状况,团结如一家,遵循范仲淹(文正)的教导,大胆开拓进取,创建伟业。

范南容支系:范南容于明代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间,由阳山县迁居广东东安县(古罗定州东安县,今云浮市云安区),传第六代孙范炳乾再由东安迁至玉林福绵沙田开基创业,范炳乾为玉林沙田范氏始祖。广西沙田支系远祖范君念原籍是在福建璋州府,后因兵乱,范君念即由漳州迁往湖广衡州府桂林县定居,范君念即为湖广始祖。后经数代,又因兵乱有一支迁流东粤之清流县,另一支迁往肇庆府之粪箕巷,有一支迁往连州之阳山县。直至明代万历五年,范南容再由阳山迁居东安县,这是粤东始祖。在罗定居住六代,至范炳乾又于清雍正元年再由东安县迁居玉林福绵沙田,这便是沙田之始祖。范炳乾西迁至今已传至十五代,分布于沙田镇之大垌坝、平岭、丽垌、磨刀水、良垌、望江冲等村屯(三大行政村)。此外,还有外迁福绵、贵港之根竹等处。

广西玉林羊耳岭宗支、玉林茂林穿镜宗支、北流市山围民乐宗支、容县西山宗支以及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城宗支、福建漳州郊区宗支均是苏州十六房之中的忠宣房始祖范纯仁后裔。

主要迁徙线路

沙田支系:

河南范县—山西—北京(古时幽州)—浙门丽水—江苏苏州(古时江苏吴县)—福建—湖广衡州府—广东阳山—广东罗定—广西玉林沙田

陆川支系:

河南范县—山西—北京(古时幽州)—浙江丽水—江苏苏州(古时江苏吴县)—福建—广东陆河—广西陆川旺坡

博白支系:

河南范县—山西—北京(古时幽州)—浙江丽水—江苏苏州(古时江苏吴县)—福建—广东陆河—广西博白大田坡

家族名人

范姓历史名人_姓范的历史名人干些什么_姓范的历史名人做哪些大事

今年92 岁的抗日老兵范扬保。

范晋藩(1866—1936年),又名介寅,广西陆川横山镇旺坡村人。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科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进士。历任广东乐昌、澄海、东莞、揭阳等县知县。光绪二十三年(1897)癸卯科广东乡试考试官。民国十二年(1923)与吕浚堃总纂《陆川县志》。

范克川女,生于1913年,1936年参加革命,是陆川县横山镇旺坡村范族最早的革命者。1937年全面开始抗战后,由组织派往延安抗大学习,后到晋察冀边区工作,后长期患病,于1999年于南宁病逝,卒前享受老红军待遇,厅级干部。

范扬保1929年出生,范炳乾第十代孙。范永礼之第三子。沙田镇丽良村垌心队人,读过三年私塾,15岁时(1944年)代兄应征,加入国民革命军第48军后转第46军188师563团,任团部文书。抗战期间,所在部队驻防安徽省桐城县、大别山区等地,曾多次参与抗日战役,抗战胜利后解甲归田。2013年经寻找抗战老兵志愿者团体确认身份,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确认其为抗战英雄。2015年9月3日,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获国务院颁发“抗日民族英雄”奖章一枚;同时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抗日英雄”奖章一枚。

本姓人自评

范姓,源自尧裔,望出高平,始于春秋,兴于唐宋,延绵至今,已历二千六百余年。受姓始祖士会公,曾因军功闻达于诸侯;中华财神范蠡祖,审时度势,进退自如,能将天下之财三聚三散,真为古今商贾之楷模!唐时宰辅范履冰,为盛唐之稳定富强,立下了汗马功劳;宋朝宰相范仲淹以“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操,成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故而范姓自古即被誉为“春秋五代大夫第,唐宋两朝宰相家”!至于近现代,范姓同样人才辈出,精英遍布大江南北,“民族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为抗日救亡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有著名记者范长江,现代书画名家范曾,以及热心祖国教育事业、为乡梓发展忘我奉献的香港企业家范止安等等,不胜枚举。

范姓,历来都是一个重教明理、兴邦竭诚的名门望族,相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包括居住在玉林范围内的所有范姓族裔,将会继续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更高层次的贡献!

(广西百年大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少龙)

专家点评

范姓是我国历史上产生较早的姓氏之一,作为一个中华姓氏在历史上名声显赫,被誉为“春秋五代大夫第,唐宋两朝宰相家”。范姓在国内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山东三省一带,玉林市的范姓主要在明清时期从福建、广东迁入。在国外范姓也有分布,是越南第四大姓,占越南总人口的7.5%。

范姓家风祖训中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孝道仁爱,敦亲睦族,爱国爱家,爱己及人。范姓在中华历史上可谓人才辈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以高尚思想情操和仁人志士节操,号召世人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是中华文明史上异彩闪烁的精神财富,对后世影响深远,对现代社会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和教化意义。(玉林市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黄继军)

范姓历史名人_姓范的历史名人做哪些大事_姓范的历史名人干些什么

灵惠宫坐落在陆川县横山镇旺坡村,由当地范氏先人为纪念元末明初将领曾灵惠到岭南剿匪清霸不幸战死于此而建,2010年被定为三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忧后乐的精神一直在心中流淌

2600多年前,中国出了“范”姓,其始祖号称“范武子”。武子任中将军,他“法施仁政,威武英明”,缔造了世界范姓的新天地。

范姓以河南范县发祥,历史悠久,人才济济,可谓“春秋五代大夫第,唐宋两朝宰相家”。战国时代,范家出了“商圣”——范蠡。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复国梦后下海经商,并以“三聚三散”传为佳话,被后人尊称为“文财神”。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范蠡赢得世世代代国人的尊敬与爱戴。唐朝范履冰是范仲淹家族的始祖。他因为才学出众,成为唐朝武则天的“此门军士”之一,不仅为武则天称帝鞍前马后制造舆论,更是为武则天治国安邦献计献策。公元689年,武则天任命范履冰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唐朝宰相职位)。到了北宋,中国出了历史上著名的“良相”范仲淹。范仲淹以“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传唱古今,“先忧后乐”的精神也成为中国治国勤政的准绳。

先忧后乐豪情满怀

“人忧先忧,人乐后乐。兴学重教,培育人才。开拓基业,勤劳致富。敬贤彰德,团结互助。立志远大,努力攀登。建设小康,和谐发展。”这是贴在陆川县横山镇旺坡村范氏宗祠中的范氏宗族家风家训。

范履冰次子范冬青,范冬青之五世孙范随,唐懿宗十一年(公元870年)调任浙江丽水县丞,中原离乱不得北归,遂定居苏州吴县,始有苏派。范随的玄孙范仲淹(文正公)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提倡“官为民谋”,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出将入相,革除弊政,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光耀千秋。范仲淹晚年,于皇佑二年知杭州时,感天下之困,憾新政之败,叹力所不及,寄希望于后人,遂将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奉禄,在苏州置义田、办义庄、兴学校、济贫困,并与族人共续范氏家谱,托遗风于子孙。后苏州在朝举官者十六人,以十六人的官职、爵位,谥号为十六房,各为房祖。

“我们陆川旺坡范姓的始祖范元福是范仲淹第十七代孙范崇隆长子,于明代弘治年间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迁入旺坡开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是仲淹公一生行为的准则,还是他用以勉励朋友、鼓舞后世的号角,更是我们后世范氏子弟赖以‘自识旨归’的精神信条和行为准则。因此,我们范氏子弟要将仲淹公的精神好好继承下去。”陆川旺坡范氏宗族族长范柏孙告诉记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思想的精髓,代表着我国古代思想高度的历史强音,“忧天下”的实质是“治天下”,更是他积极入世思想的反映。而今天,广大范氏族人从先祖范仲淹身上看到的是他“六民之中……衣食于农者”的民本思想,是“衣不重彩”“食不重肉”的简朴家风,是“论天下事,奋不顾身”的满腔激情,是“慨然有益天下之心,垂千古之志”的鸿鹄抱负,是“执经讲解、亡所倦”的鞠躬尽瘁,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敬贤扬德诚信传家

“生平惟存忠恕;胸怀广具甲兵。”范氏立姓数千年多有伟绩,源于敬贤扬德,诚信传家,族德昭彰,族风浩荡。

北宋范纯仁,范仲淹之子,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河中府、和州、庆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哲宗时,官尚书仆射、中书侍郎,徽宗时,官至观文殿大学士。他曾说:“我生平所学,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他告诫子弟,德行成就的关键就在于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东汉范式是后世诚实守信的典范。《后汉书》卷八十一《范式传》就记载了“范式之约”的典故。范式年轻时在太学就读,与张劭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告假省亲,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以后回来,到时将去拜见你的双亲。”两人共同约定了时日。后来,约日将到,张劭请母亲准备下酒饭等范式。张母说:“你们一别两年,又相隔千里,你怎么知道他一定来呢?”张劭回答说:“范式是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到约定的那天,范式果然准时赴约。后世有许多歌颂“范式之约”的诗词,如“千里途遥,隔年期远,片首相许心无变。宁将信义托游魂,堂中鸡黍空劳劝。月暗灯昏,泪痕如线,死生虽隔情何限。灵輀若候故人来,黄泉一笑重相见。”

后世范氏子弟多有经商创业者,他们以先祖先贤的高风亮节为榜样,敬贤扬德,诚实守信。20世纪40年代陆川旺坡的范启昌年轻时在昆明打工,后经营数年,发展为有18辆汽车的运输公司,成为当时旺坡的首富;范如光靠挑瓦煲到博白经营起步,之后做汽车司机助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已是有4部汽车的运输企业家了。在范启昌、范如光的带动下,旺坡当时的汽车老板多达六七户,有汽车数十辆,就业人员多达上百人,给全族经济以巨大影响。正是因为相当成功的商贸创业传统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范氏一批年轻人脱颖而出,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涌现出一批任由风吹浪打,稳坐钓鱼台的经济能人。如旺坡范光源以经营钛矿选矿厂起步,后又投资旺坡林场建设,成功地营造了近千亩八角、杉木和楠木林场,不但在经济上取得成功,还绿化了荒山,改善了家乡的自然环境。

福绵区沙田镇和平村人范明义是原县级玉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他退休后回到家乡致力于美丽家乡建设,积极推进社会风气的醇化和谐。范明义带头尊老爱幼,修族谱,兴讲学,讲孝道,明事理,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得十分活跃。博白县范氏宗亲积极向外拓展事业,艰苦创业,回报家乡和社会。范今剑在北海、南宁等地做药材生意,事业红火,他热心公益事业,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为人们所称道。

尊师重教捐资办学

东晋范宁在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培养生徒,洁己修礼,有志之士纷纷相从。房玄龄在《晋书·本传》给予他高度评价:“自中兴以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晚年迁居丹阳,潜心研究经学。撰有《春秋谷梁传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被后人收入流传最广的《十三经注疏》中。

范族历来尊师重教,有“当大裤亦要送子读书”的传统,且坚持全族合力办学和奖励读书人。位于陆川旺坡村的景范第三十一希望小学是由范仲淹的三十世孙范止安捐建的。范止安先生是香港出版界知名人士,热心于公益和教育事业。他怀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想信念,于1997年创办了“景范教育基金会”。基金会成立至今,在内地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捐资兴建了60余所希望小学,并在大学设立奖助学金,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从清末起陆川旺坡范族就把以前只作祭祖用的祖宗田产用于办学和奖学,有些祖产丰裕的子孙,考上中学后单靠奖学金就足够交学费和伙食费。20世纪30年代末在族中有识之土范寿岩、范柏文等推动下,用祖产创办范族小学校,得到各房族老的支持,加上族中部分热心教育者成立“谷会”以筹款,在1938年筹建“旺坡中心校”(原名山前小学)并于1938年开始招生。不久,又与其他大姓合作于乌石沙井办成“合平中学”,为范族子弟普及小学和中学教育铺设了康庄大道。

福绵区沙田镇和平村范氏也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和平小学创建于1903年,是玉林为数不多的百年老校。该族人才辈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不少的文官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则涌现了一批人才,如和平村大垌坝村的范永光当上了空军军官。

正是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范族子弟人才辈出,尤显当年集资办校是英明的举措。此外范族历来遵循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导,注重修身齐家的族风建设,注重家育,以范文正公的家训教育后代,出了不少一家和睦、敬老爱幼、艰苦创业、勤俭持家、人才辈出、一代胜一代的模范家庭。如陆川旺坡范茂兴是范元福第十五代孙,因家穷,读中学时一分钱豆酱作菜吃一周,读大学时,仅有的两条裤子被人偷去一条,急得几夜睡不着,被迫拆旧被面做裤穿,晚上盖破棉絮度岁。艰苦的生活正是他发奋读书的动力,因而从小学到大学成绩超人。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就医,又以高尚医德、精湛医术赢得乡亲父老的尊敬和爱戴,成为陆川远近闻名的眼科名医。范茂兴与夫人温祖婵相敬如宾,共同哺育孩子,使家里4个儿女均出类拔萃。(撰稿/摄影:陆小青 胡富光)

上一篇: 无人不知晓的姓金的名人有哪些
下一篇: 中华文化圈中,李姓是超级大姓,欧美白人、黑人中姓李的也不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