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第一次西征和第二次西征之间有13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蒙古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促使了蒙古人第二次向西进军?
前文提要:
蒙古西征战记(8):扎兰丁,那个时代唯一的男儿
蒙古第一次西征时间(蒙古第一次西征兵力)
懵逼的欧洲人:蒙古第一次西征后的欧洲各方反应
哲别和速不台在东欧和基辅罗斯鏖战之时,成吉思汗派术赤增援,但是传说术赤因为生病没有及时赶到,所以术赤错过了蒙古和基辅罗斯之间的战争。
1.成吉思汗四个儿子之间的矛盾
术赤大军没有按时增援东欧其实并不是因为他在途中生病,作为成吉思汗的长子,他的坚韧和果决在征服花剌子模的战役中表现的很明显。而可能正是他英勇的表现,他在其他兄弟们眼中并不太受欢迎。而术赤自己也很任性,他常一声招呼都不打就去游猎了,所以蒙古阵营中的将军和大臣都觉得他不能继承成吉思汗大位。
在成吉思汗还没有统一蒙古的时候,成吉思汗的妻子被敌人抓走了。9个月后,当成吉思汗解救他妻子后,术赤出生了。因此术赤到底是不是大汗的孩子很难说清,不过成吉思汗似乎并不太在意,并且他说过要把西边的土地都封赏给术赤。
术赤的出身问题,让他有些在兄弟们面前有些抬不起头,在一次库里勒台大会上,二子察合台直接对成吉思航说出
“父汗,您是要这个蔑儿乞的杂种来继承汗位吗?”
术赤本就是蒙古大将,身经百战,手上沾满了血,怎么能让二弟察合台来侮辱,随即两人厮打在一起。。。
在征服花剌子模后(蒙古的史料太粗糙,导致后人无法准确地确定事件发生的事件,有很多学者说确定继承人在征服西辽之前就发生了),成吉思汗决定将自己的大位传给三子窝阔台,这个决定令术赤有些闷闷不乐。成吉思汗隐隐的感觉到了大的家族和帝国有分裂的迹象,因此术赤的增援东欧战局只是一个幌子。在东欧作战的哲别和速不台是自己的死忠,他们不会准许术赤分裂蒙古帝国的。
西征部队的胜利令整个队伍士气高涨,然而东归的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们的一位主帅哲别病逝了,这位跟着成吉思汗东征金国,西征基辅罗斯横跨整个亚洲大陆的名将就这样死在了途中。
至此辅佐成吉思汗争霸天下的蒙古四狗,现在就只剩下速不台了:
“金刀侍卫——忽必来,征伐西辽后病逝
有福庆的伴当——者勒蔑征伐乃蛮部后病逝,他是速不台的哥哥
蒙古的箭头——哲别,第一次西征东归路上病逝”
成吉思汗和蒙古四狗-在蒙古文化中四狗并不是蔑称而是尊称
回到撒马尔罕术赤立刻在速不台的陪伴下去觐见成吉思汗。此时成吉思汗正在他巨大白色的大帐中,坐在昂贵黄金的宝座上(这个宝座之前属于花剌子模的苏丹),周围的蒙古将领一一向大汗敬酒庆祝他的胜利(相传成吉思汗最喜欢和葡萄酒,现在有一个品牌的干红叫成吉思汗...)。
术赤进入大帐之后,一句话也没说便跪在他父亲面前,并将大汗的手放到自己额头上,这个动作类似于汉人的五体投地,表示服从。成吉思汗很高兴,他没有怪罪术赤,毕竟术赤是他最大的儿子。在成吉思汗原谅自己后,术赤送上了他给大汗的礼物,10万匹马...
虽然成吉思汗并没有惩罚术赤的忤逆,不过作为长子术赤依然注定不会继承大位了。
大汗次子察合台性格脾气火爆,不懂变通(在后来的窝阔台掌权,后主要从事蒙古帝国的司法工作),这种性格没有办法可以驾驭帝国的政局。
三子窝阔台,性格温顺,情商极高。
四子托雷,很受蒙古将军们的喜爱,对军事的喜爱和领悟力极高,并且根据蒙古传统,有自己小儿子继位。
大汗继承人的人选落在了三子和四子的头上,不过成吉思汗之前也承诺过想让窝阔台继位,所以即使很多将军都喜欢托雷,大汗也没有想改变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成吉思汗此时已经有意想改变蒙古军事政权的性质,并且他不想死后他的帝国被分裂,他认为只有窝阔台可以维护蒙古的统一。
成吉思汗理想中的四子管辖方位,但是他不想让蒙古分裂
蒙古的第一次西征正式结束了,成吉思汗率领大军班师回蒙古大营。
在回蒙古途中,速不台告知了成吉思汗关于欧洲的情况,大汗此时并没有太在意,不过重归欧洲的种子在速不台的心理已经发芽了,那里还有匈牙利,基辅罗斯的残余力量没有根除。还有和他签署秘密协议的威尼斯商人,被收买的间谍。这位蒙古四狗中仅存的一位将军13年后将实际领导蒙古第二次西征。
成吉思汗没有兴趣考虑欧洲的事情,因为就在西征的这几年,东方的战局急转直下:
东边的军事主帅木华黎病逝,蒙古对金战事不利
金国百足之虫,在金哀宗的改革之下,重新修复和南宋和西夏的关系,在战场上竟然对蒙古有逆转之势,还从蒙古手中收复了一些失地。主要原因蒙古的主力在西征。
西夏夏献宗也改革政治和金朝重新修订联盟一起对抗蒙古。
南宋刚经历霅川之变,宋理宗在位但是权利掌握权臣史弥远手中。南宋除宋孝宗外再无明君,此时还在忙于内斗。
木华黎攻打金京兆府不利,后病逝
2.西夏的战术
西夏是一个西陲小国,它延续了快200年,他的存在完全是利用了自己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辽宋,金宋之间的矛盾。南北两朝的战事形成了一个平衡,西夏就游走在这条平衡线上。而蒙古的崛起却打破了这条平衡线。
其实蒙古不止一次入侵过西夏,西夏所在之地贫瘠,没有办法像中原一带那样承载大密度的人口和城镇。所以西夏其实就那么几座城,而西夏的广袤领土可以轻松被蒙古骑兵任意穿透。不过就像蒙古之前的宋,辽,金一样,没有办法攻克西夏的那几座城,就没有办法有效地控制西夏贫瘠的领土。
“西北少五谷,军兴,粮馈止于大麦、荜豆、青麻子之类。其民则春食鼓子蔓、碱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
西夏贫瘠,如果不是扼守商路要冲,没人对它感兴趣
蒙古平定西夏后实行种族和文化灭绝,所以西夏史料所剩无几。蒙古的史料不会记录自己的战术,这是出于军事机密的原因,也是因为蒙古人还没有从野蛮的军事集团向文明世界转变,所以自身没有注重文字记载。
我们现在只是到蒙古进军的路线,而考察不到具体战术使用。蒙古其它战场的战术记载大多来源于被征服的民族。
1209年蒙古,从黄河兀剌孩进入西夏,沿东边的黄河和西边的祁连山南下一路意图攻克兴庆府。这种打法正中西夏下怀,辽国也是这么攻打西夏的,并且打了两次。
1209年蒙古攻打西夏路线
仔细看看西夏的地势图就知道,西夏的东部重镇都在贺兰山和黄河中间的地带,西夏的战略:
1.此地不利于骑兵展开攻击,要么敌军渡河过来直击兴庆府,要么沿着贺兰山南下一城接一城地打下来。这样势必耗时耗力,西夏可以以空间换时间。
2.不管敌军使用那种方法,西夏军遁入贺兰山区,留少数人在城中坚守。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少数人可以抵御住10倍于己的敌军。
3.敌人远道而来粮草供应不上,西夏本地土地贫瘠敌军无法以战养战。坚持时间久了自身消耗和灭亡西夏的所得不成正比。时间长了自然要撤军。
4.敌军一旦撤军,西夏会从贺兰山杀出,但是只会在追击到黄河沿岸。
西夏是战术四个字来形容就是防守反击! 这个简单的战略帮助西夏顶住了,宋,辽,金的多次进攻。还有1209年,蒙古的进攻。
西夏地质,蓝色是黄河,红色是贺兰山脉,西夏占尽地理优势
不过这次,蒙古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进攻西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