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属于温里药,是治疗肝气寒滞诸痛的要药。其味道苦中带辛,性热、有小毒。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临床上用于治疗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等证。
《淮南·万毕术》记载:井旁宜种茱萸,叶落于井中,人饮井水则可无瘟疫。《五行志》则说:房屋东面种白杨、茱萸,可延年除害。这样就引出一个民俗故事了。
淮南万毕术(淮南万毕术削冰令圆)
头插吴茱萸的“习俗”
据《续齐谐记》记: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灾祸,必须离家,还要制作绛囊装上茱萸,系在家人的臂上,再登上高处,饮菊花酒,这样就可以消灾除祸了。桓景遵照费长房所说,带领全家人登山,果然家里的牲畜全暴毙,代为受祸。九月九日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头插茱萸的习俗或就源于此处。
又据《风土记》记载,一般认为九月九日是上九,茱萸到此季节即成熟,色红,摘取放屋中,插在头上,可祛寒邪、御寒冬。
吴茱萸的来源和作用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性味:辛,苦,热,小毒;归肝、胃、脾、大肠、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用法用量:煎服,1.5-4.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服、久服,阴虚有热者忌服。
吴茱萸的服用
《本草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因此,吴茱萸可以治疗:
1、寒凝疼痛。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2、胃寒呕吐。
3、虚寒泄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