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军事奇才之一。
火烧藤甲兵(火烧藤甲兵的主要人物是谁)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为他写下“诸葛大名垂宇宙”的诗句,因其卓越的政治谋略和拥有神机妙算的天赋,一度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一生不但拥有杰出的政绩,还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多篇文学作品,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和连弩并投入到战役的使用当中,成为我国文化和发明的重要象征。
在他的行军生涯中,极为擅长采用火攻策略屡建奇功的案例不在少数。
其中,最经典的一把火就让三十万曹军灰飞烟灭的赤壁之战更是后人百传不厌的千古佳话,然而并非所有的战役皆是如此,在与乌戈国藤甲兵的较量中,诸葛亮依旧使用了同样的战术,但这一次却是低声哀叹道:“我虽然对社稷有功,但这一定会折损我的阳寿啊!”两次征战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其中的玄机且往下看。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前来攻打东吴,孙刘两家联军与之对峙于赤壁。曹操当时将战船连接,伺机发起进攻。
诸葛亮作为谋士,主要是为了促使孙权接受联刘抗曹的主张,并没有亲身投入到这场战役,只是战时借来东风帮助周瑜及黄盖等人打赢这场战争。
在《赤壁之战》一文中,也可以看到“黄盖假意投降,在距离曹军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火,借着风势,将北面的曹船全部烧光,不一会儿,曹军人马就烧死淹死了很多人,周瑜率领部队紧随其后,使得曹军大败”的描述。
孙刘与曹操作为对立双方,在这样一场大战中消灭敌军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众所周知,三国鼎立,唯有曹魏的实力独大,而蜀汉和东吴则相对弱势。
况且刘备自起兵以来,就一直打着“匡扶汉室,讨伐曹贼”的旗号,一直视曹操为死敌,是继董卓之后篡夺汉室的最大逆贼!
从这个角度来看,赤壁之战是出于正义目的,是为了打退曹魏的进攻,蜀汉在这扮演了一个敢于向强者挑战的英雄角色,因此杀死曹军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诸葛亮才能做到面不改色。
话说在被诸葛亮第六次擒获后孟获心中仍有不服,并声称:如果能第七次抓住他,一定心服口服。
随后便前往乌戈国寻求援助,乌戈国国王兀突骨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答应为他报仇,并亲率三万藤甲兵进军,在桃花渡口安营扎寨。
传闻乌戈国士兵身穿一种用藤条编制而成的铠甲,刀枪不入,遇水不湿,强悍无比。这种藤甲是用西南荒蛮之地的野藤作为生产原料,加以工匠精心制作加以桐油浸泡,经历七七四十九天后方可得到此甲。
在首次交锋中,无论蜀军的射箭刺枪,都未伤害到藤甲兵分毫,只得败走。
之后魏延率军连续诈降弃营逃走十余次,一次兀突骨追到盘蛇谷,见十辆黑油柜车挡住去路还以为是蜀军的粮草,正当兴奋不已之时,被蜀军用树木石块封住了谷口,又放火点燃了车上的火药,霎时间,火光冲天,这些藤甲即便能渡江防枪,却架不住火攻,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被桐油浸泡会加快其燃烧速度,造成这身战甲难以脱下,除了被活活烧死别无他路......
在南征孟获期间,火烧藤甲兵实属无奈之举。
其一是平定南蛮本就是属于蜀国内乱,若能将他们降服,成为蜀汉的子民必能扩充蜀军的阵仗,这与之前火烧赤壁时火攻三十万曹魏敌军的性质是不同的,所以诸葛亮并不想将他们全都赶尽杀绝,只是想通过打败他们,从而达到向蜀汉俯首称臣的目的。
其二是因为这些被孟获找来的藤甲军都是些无辜之人,诸葛亮却用如此残忍的一种方式亲自了结了他们的性命,当他亲自到山顶上看见藤甲兵头脸模糊蜷曲而死等惨状时,内心感到十分地愧疚,特别是在信奉鬼神的封建古代,他认为杀戮太重的举动一定会受到上天的谴责,因此才会发出“必折阳寿”的哀叹!
战后,诸葛亮也曾说过:“让乌戈国的藤甲士兵烧死到一个不留,这是我很大的一项罪过啊!”
的确,杀戮深重,灭人种族,必定是折寿之举。
历史上有着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十面埋伏的韩信把项军杀得一个不剩,最终32岁而亡;素有“战神”之称的秦国名将白起在坑杀四十万赵军后不久被赐死......
直到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想用七星灯续命来完成先帝嘱托的遗愿,可还是被魏延一脚踏灭,享年54岁。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延寿成功,恐怕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这个原因。
纵观三国,诸葛亮算是真正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凡事都亲力亲为,在辅佐治国期间,为刘皇叔打造了一个富国强兵的蜀汉,为巴蜀地区的人民带去了安宁繁荣,为北伐中原呕心沥血—直至星落五丈原!
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人,不管遭遇何种险境,只要有他的存在一切都会变得迎刃而解。
但是这背后也是付出了一定代价的,就比如这次的平定南蛮,火烧藤甲兵,诸葛亮还哀叹这样会折损自己的阳寿。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