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莲心种小说(莲心种无处可逃全文免费阅读)
据说最早是4000多年前的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而关于嫘祖到底是哪里人这一点,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定论,虽然嫘祖原地无可考证明白,但我国的丝绸产地却很多。国内比较知名的有湖丝、蜀丝、湘丝、粤丝、鲁丝等。其中湖丝在历史上最为有名,而湖丝中的辑里湖丝更是湖丝中最高品质的代表。
清朝康熙帝在《蚕赋》中说:天下丝缕之供,皆在东南,而湖丝之盛,唯此一区。明朝阁老、吏部尚书朱国桢在天启二年(公元1621年)所著的《涌幢小品》中说:“湖丝唯七里尤佳,较常价每两必多一份。”(注七里村就是辑里村)。周庆云在《南浔志》中进一步记述:“农人栽桑育蚕,产丝最著,名甲天下。海禁既开,遂行销欧美各国,曰辑里湖丝”。钱天达在《中国蚕丝问题》一书中,赞誉辑里丝”颜色纯白,光泽艳丽,质地坚韧,弹性丰富,均非世界各类生丝所可比拟"
明清朝黄帝的龙袍指定用辑里湖丝制作。1851年首届世博会辑里湖丝获金奖。参展人徐荣村一家获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接见。辑里湖丝成为世界认可的民族工业品牌。
本文尝试从丝绸行业技术的角度、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和从辑里村村民见闻的角度结合出发,对辑里湖丝曾经名甲天下的原因做一分析。
辑里湖丝成名于农业文明时期,是手工缫制的土丝。那时评价蚕丝质量优劣主要从两方面衡量:1、蚕丝外观效果和内在质量如何?2、蚕丝作成丝绸面料后的外观效果和内在质量如何?据记载,辑里湖丝主要有“细、圆、匀、坚、白、净、柔、韧”八大特点。
那么辑里湖丝与众不同的优异特性是如何成就的呢?兹以下四点可能是原因。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一方水土一方特产,农业文明时期一个地方的物产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地的自然禀赋决定的。
辑里村地处东经120度25分北纬30度49分,这里是地球上最神秘和奇特的纬线地带。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均在北纬30度入海。沿地球北纬30度线前行,会发现许多奇妙且神秘的自然景观。
对地球神秘的研究不在我们的范畴。通俗来讲,地球不同地域的水土性质所含微量元素以及阳光照射是不同的。这些自然资源的差异对物产的质量影响,在靠天地吃饭的农业文明时代是难以改变的。从桑树的生长、蚕宝宝的生长、缫丝的水三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笔者曾在苏北沿海地区缫丝厂工作过一段时间,那里的水偏碱性,缫出的丝颜色偏灰。
辑里村村民缫丝讲究“用清水、勤换水”,对水质要求很高。辑里村村东的雪荡河原本就水质清澈,在穿珠湾附近向西分流到七里淤溪后,再几经折返沉淀,水质变得更好。公元1840年编印的《南浔镇志》载:“雪荡、穿珠湾,俱在镇南近辑里村,水甚清,取以缫丝,光泽可爱”。
二、优良的蚕桑品种
桑树和蚕宝宝都有很多品种。不同桑树的桑叶品质会有差异,不同蚕宝宝吐的丝也会有差异,同一种蚕宝宝吃不同的桑叶吐出的丝也会有差异。有的差异明显有的差异不明显。
辑里村位于杭嘉湖平原,这里的桑树自然野生的就很多。在长期的蚕桑生产中,本地的村民挑选出最优良的品种进行人工嫁接优化培育成最适合养蚕的桑树品种,再普及到村里的每一个农户家大量栽种。形成统一的蚕用桑,为统一蚕丝品质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辑里村民对桑树的种植、剪伐、修枝、匀叶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蚕宝宝的品种,以前更是各不相同。在小农经济时代很多是以宗族、以村落为单位的小范围育种留种。辑里村民早在长期的蚕桑饲养过程中中选育出一种极优良的蚕种“莲心种”。这种蚕相对体型较小、丝较细、解舒好、均匀度高,韧性好,从理论上讲以多股较细之丝合成的织造上机丝比同等粗细的采用少股较粗丝合成的上机织造丝品质会更优。1874年,日本驻沪领事还曾派专人采购辑里“莲心种”送日本培育。
三、精湛的设备工艺
1956年,湖州东南潞村钱山漾考古挖掘出丝织绢片,经鉴定是4700年前的蚕丝编制而成。由此可以说明辑里村附近的人们早在4700多年前已经掌握缫丝织绸的技术,经过4300多年的传承发展到明朝时已经非常成熟和先进了。
缫丝车。辑里村附近地区的先民很早就改进了缫丝车。普遍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三绪脚踏丝车缫丝。丝条抱合性高,缫丝质量稳定。明崇祯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将湖州缫丝车与四川丝车作比较,说“川蜀丝车制稍异,丝终不若湖制之尽善也。”
缫丝工艺的高标准化。蚕缫丝生产中的工艺管理控制对最终质量影响巨大。现代化工厂缫丝中对车间温湿度、用水的酸碱度、水温的控制、煮茧的生熟度、原料的庄口、纤度偏差的范围、蚕丝洁净度、蚕丝捻度、丝胶留存量等都有一整套的管理工艺。在以前大部分地区缫丝是不会做如此精细的管理。据悉,辑里村的蚕丝是在多次的工艺调整中逐步提高质量水平的。村里温氏后人说,当初温体仁先祖在朝中为官推荐蚕丝给皇帝,期初并不成功,但是皇宫内的主事太监与其关系较好,私下告诉蚕丝的不足之处指点其提高,然后温阁老把这些信息传递回辑里村,嘱咐家族之人和其他村民调整工艺提高品质,多次往复后,村里所缫的丝终于大大超越其他地区的蚕丝,获得皇帝认可,最终确定为御用丝。所以,辑里村缫丝,老早就有了高标准的操作工艺。
黄省曾在《蚕经》中说:“看缫丝之人,南浔为善”;《南浔志》陶朱公致富书中说:“缫丝莫精于南浔人,盖由来已久”。
四、强力的人员推荐
明朝时期,南浔人文渐盛,人才辈出,被誉为“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他们或大力推荐家乡丝绸,或写文饱赞之。
浔溪朱国祯阁老著述有《皇明纪传》《涌憧小品》《大政记》等。他在《涌憧小品》中称赞“湖丝惟七里丝尤佳,较常价每两必多一分,苏人入手即织,用织帽缎,紫光可鉴,其地在南浔七里,故以名。”
辑里温体仁阁老更是竭尽所能的为村里的蚕丝获得皇帝的赏识而忙前忙后。他收集第一手的皇宫对辑里丝的反馈信息,指点族人和乡民改进提高丝的品质,在皇帝面前不断推荐。可以说温体仁是辑里丝崭露头角扬名天下的第一功臣。
在1851年时,长期从事丝绸生意的广东商人徐荣村把优质的辑里村丝带到英国伦敦参展首届世界博览会获奖,使辑里丝获得世界认可在海外名声大振。徐荣村是辑里湖丝成功的第二功臣。
至此,辑里湖丝名甲天下,成为丝绸史上最耀眼明珠。而后的多届世博会获奖,大量的辑里丝出口海外……铸就辑里湖丝辉煌传奇!
发表评论